分享

试论中医辨证方法的内涵

 真诚快乐c9ehmt 2018-12-07



中医辨证的方法,也就是认证的方法。从中医认识疾病的过程来看,辨证,是先认识症状,从具体的症状归纳出抽象的病名,再达到对证的认识;在诊察、鉴别、分析症状以及确立病名的认识过程,是辨证过程的前期阶段,只有在辨证过程的前期阶段的基础上,运用中医辨证方法,才能执简驭繁、纲举目张,抓出病机,确立证名,完成辨证的全过程。

 

认症,是运用望、闻、问、切等诊察手段,以获得对疾病临床表现的各种感性材料。中医认症,历来主张抓主症,就是在众多症状和体征中,分清主症与兼症。主症,既包括患者自觉最痛苦的症状,又包括中医师察觉到的在患者身上起主导作用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兼症,则次于主症,有的兼症与主症有内在联系,这种兼症在辨证中有重要意义;与主症没有什么或很少有内在联系的兼症在辨证中参考价值不大。抓主症,既要抓出又要抓住,这二点,对初学中医的人来说,不是容易办到的。先说抓出主症,在错综复杂的症状群中,要分清症状之主次,不会熟练地运用中医临床基本功、不会借鉴前人的临床经验是不行的。在抓出主症后,还必须抓住主症抓住主症,就是运用望、闻、问、切等手段,紧紧地围绕主症,再一次深入、细致地进行诊察,并注意搜集更加具体和微细的诊察材料,其中有些诊察材料,往往成了辨证思维的依据和重要素材。在认症中,必须运用“别异比类”的思维方法,寻找同类症状的微小差别,以便为判断病证提供确切的依据。同是发热症,有恶寒发热、寒热往来、蒸蒸发热的不同,这就为判断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提供了依据。在认症中,必须运用辨证思维方法,以鉴别症状的真伪。还必须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把症状按病因、病位、病情等加以分类和综合,以便为确立病名提供依据。

 

认病,从中医病名的类别与构成条件上可以看出,有的病名依病因而定,有的病名依病位而定,有的病名依主症而定,有些病名尚能反映疾病的本质。近些年,忽视了中医病名的诊断,有人还误以为中医没有病名诊断,甚至有一种含糊的、不正确的提法:“西医辨病,中医辨证”,这既不符合中医学发展的历史,也不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实际情况。在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之前,我国明代的医学家徐灵胎曾说:“欲治病者,必先识病之名”(《医学源流论》〉。显然,这里提到的“先识病之名”,决不是指西医之病名。

 

认证,在认症、认病之后,必然要进入辨证过程的后期阶段。因为中医师不能仅仅停留在疾病全过程根据矛盾方面的分析,而要进一步分析致病因素引起人体发生疾病后的一系列变化,这个变化常常受到病因、病位、病性、病情、病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这个变化的内在机理就是病机。由此可见,证是疾病发展全过声中某一个阶段病因、病位、病性、病情、病势等方面综合的、整体的状态,而证名就是这个状态的高度概括,而主宰这个证的,是内在的病机。因此,证名比病名更具体、更深刻、更全面地反映疾病各个阶段的本质和内部联系。证名,是辨证过程中最后形成的、最基本的诊断概念。这一概念的确立,以中医理论作依据,又是立法、选方、遣药的依据。所以,认证,是辨证论治过程中的枢纽,一个中医师的认证水平,与他的辨证论治水平息息相关;一个中医师的辨证论治水平,又和他的临床疗效息息相关。为了突出辨别证名这一枢纽环节,中医把这个诊断推理阶段称为“辨证”。

 

目前临证中常用的辨证方法,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病因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一般认为,八纲辨证是其它辨证方法的基础,而其它各种辨证方法又是从不同角度具体化,使辨证方法日趋完善。笔者认为,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奠基之作是《伤寒论》、《金匮要略》,《伤寒论》以其三阴三阳的辨证方法,《金匮要略》以其脏腑经络的辨证方法,指导中医临床长达一千七百多年,这就足以说明:它的辨证思想的光辉是举世无双的。它根据对病因、病性、病位、正邪的盛衰等各种情况的分析和综合,确定为六经的某病某证,六经辨证的这种内涵,联系于脏腑经络、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逆顺、标本、生死等诸多方面,已孕育了后世诸多的辨证方法。因此,仲景的辨证方法是辨证论治的主流,后世诸多的辨证方法则是从不同侧面加以具体化。所谓“大匠示人以规矩而不示人以巧”,仲景及其著作是当之无愧的。历来的中医临床大家均以仲景著作为准绳,很值得我们当代中医深思与反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