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最经典的一首诗,只有二十字,却令人叹为观止!

 郭鹏志 2018-12-08

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着“诗仙”的美誉。其诗歌风格,以豪放飘逸为主。而形成这一风格的主要原因,除了李白的性格因素外,便是李白非常的善于借助想象,以主观表现客观。所以李白诗歌中最经典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便是将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景,托物言情。如李白的诗《劳劳亭》。

《劳劳亭》是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作于李白漫游金陵时。劳劳亭,古代送别的场所,故址在今南京市西南。这首诗主要内容是李白借劳劳亭这一送别场所,表达了人间的离别之苦。全诗语言明快自然,风格清新俊逸,移情于景,托物言情。下面便和小编一起欣赏李白的这首《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诗的前两句“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李白以极其洗练的笔墨和高度概括的手法,将这天下间最让人伤心的地方,归集在劳劳亭身上。按正常表达离别之情来说,肯定是先写离别之事或人。但李白这里没有说天下伤心事是离别,而是直接就说天下伤心处是离亭。这里李白立意的高妙显而易见,读者自然而然便会通过离亭去想事以及人。

诗到这里,如果按离别这一诗意来看,似乎已经到达了顶峰,再没有接着往下写的余地了。这样的话,也可以说仅仅李白的这两句诗便足以令人叹为观止了。但真正让这首诗令人叹为观止的还是要看它的最后两句。即李白在指出天下最伤心之地是离亭,最伤心之事是离别后,又另辟诗境写下了“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诗的后两句,意思是说:春风也知道离别的痛苦,所以特意没有催着柳条发青。我们知道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在很多诗歌中也能看到。如刘禹锡《杨柳枝词》中:“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有限树,惟有垂杨管分袂。”又如李白的另一首诗《春夜洛城闻笛》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等。

这里李白以拟人的手法,将春风人格化。所以这一切都是因为春风深知离别的苦,不忍心看到折柳离别的场面,所以才故意不去吹那柳条,不让它发青。实际上这里是托物言情,移情于景,春风实则就是李白的情感化身。再回看这两句诗,可见李白的想象和构思之奇妙。

综观李白的这首诗,将无情的春风写得有情,让它和人一样具体对离别感伤之心,从而让人们更清晰地感受到离别的伤情。不得不说李白造意的新巧,奇特的想象,让这首小诗变得蕴藉深婉起来。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令人叹为观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