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展览丨“明四家”本尊空降苏博!

 zdjphoto 2018-12-08

苏博“吴门四家”系列展虽然闭幕很久了,但继之而起的清代藏家系列展览中,当时因各种原因未能暂回故地的一些精品却又不期而遇,这也是每年的藏家系列展览中属于沈、文、唐、仇四位先生特别呈现给大家的“小惊喜”。 


文徵明  湘君湘夫人图  故宫博物院藏

唐寅  王公拜相图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烟云四合——清代苏州顾氏的收藏”特展

沈周  有竹邻居图(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唐寅  墨牡丹册页  苏州博物馆藏

“梅景传家——清代苏州吴氏的收藏”特展

此次“攀古奕世——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特展中,诸位不但可以再次看到多件明代吴地文人的展品,更是可以一睹“明四家”本尊的真容,热爱吴门的小伙伴们没有理由不约一波啦!

清 李岳云 吴门四家小像  南京博物院藏

开动小脑筋,辨认出你的爱豆吧!

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人半身像,清末画家李岳云临摹,1898年绘于湖北武昌。李氏所绘人物形象逼真传神,笔法工整严谨,独具特色。

沈周:邀你共看两江名胜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沈周  两江名胜图册  上海博物馆

《两江名胜图册》描绘的是长江淮河两岸的名胜风景(册页装),构图新奇,一共有十幅,每幅的对页都有一首沈周题的诗,曾经被王世贞、项元汴、陈式金等多位鉴赏大家收藏。对于此图册的作者,近人意见不一,如谢稚柳先生指出“是沈周之精心杰作,稀见之品”,而傅熹年先生则认为“是沈周题他人画”,颇有代表性。

文徵明:我最爱的石湖


文徵明  石湖三诗   故宫博物院藏

石湖相传为范蠡入五湖之口,风景绝佳,是文徵明最爱的景致,曾留下诸多吟诵石湖的诗篇,或专为石湖而作,或与友人同游即兴抒发。此次展出的文徵明《石湖三诗》,其实是收藏在一幅波澜壮阔的明代书法长卷《三吴墨妙》中的。

周伦送秦给事谪官(部分)  故宫博物院藏

三吴墨妙即三吴地区精妙的书法,是王世贞将自己收藏的34位吴地文人的书法精粹集结成卷,极具时代和地域性的书法集合,它类型多样,兼具诗词歌赋以及尺牍;从时代上,远及明初的沈度、沈粲,近至王世贞的好友朱日藩、陈鎏,以及当时赫赫有名的书法大咖沈周、文徵明、唐寅、李应祯、王宠、徐祯卿、周伦等悉数在列。

王世贞题跋(部分) 故宫博物院

王世贞是太仓人,后七子领袖之一,独领文坛二十年。其实,年少的王世贞就已开始了书画收藏活动,并有幸索请文徵明书写《前后出师表》,面对这位年长自己56岁吴门文化圈的执牛耳者,作为晚辈的王世贞恐怕更多的是膜拜和感动,王世贞评文徵明这幅作品:清语老笔,殊觉近人。


顾应祥题三吴墨妙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

李应祯与棕园札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

潘博山当时只得到了15人的作品及王世贞题跋,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其余未归潘博山者,现多藏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本次将在潘家展实现合璧展陈,何其有幸。

唐寅:请衡山老兄来题字


唐寅致衡山札   故宫博物院

这是唐寅写给好友文徵明,邀请他来给砚台题字的书信。通篇运笔流畅,布局疏密有度。书法风格学习赵孟頫,同时融入了李邕的笔意。信中提及的“学圃堂”就在桃花坞,是唐伯虎的藏书地。本次展览中,不止展出唐寅的亲笔信,还有祝允明、都穆和张灵的书札。

祝允明致约斋札  故宫博物院

“约斋”就是俞洪,字宽甫,号约斋山人,颇喜藏书、抄书。《说郛》意即五经众说,是明初陶宗仪编纂的一部类书。这是祝允明向俞洪借抄《说郛》的书信。该篇书法运笔浑逸洒脱,结体欹侧开张,有米芾笔意,通篇俊朗疏秀,贯通一气。有趣的是,唐寅也曾向俞洪的儿子俞弁借宋本《王建诗集》,二人的书法都相当精彩,不愧同为明四家,好书之痴竟也如此相似。

都穆致槐雨札  故宫博物院藏

这是都穆写给王献臣的信札,他向王献臣建议,可以将新建的园子命名为“小南园”,源自五代时钱氏在苏州府学前建造南园的典故,以便延续沧浪故事。不过,王献臣并没有采纳,而是引用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的“是亦拙者之为政也”,将园子命名为“拙政园”。万幸,万幸。

仇英:看看别人画的汉宫春晓


仇英 汉宫春晓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汉宫春晓是中国人物画的传统题材,在明代十分流行,仇英的代表作《汉宫春晓图》,是中国的十大传世名画,现馆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次展览仇英的那幅肯定是没有来的,但我们可以看到尤求的《汉宫春晓图卷》。

文彭书引首“汉宫双燕”

尤求也是苏州人,而且是仇英的女婿,受仇英绘画风格影响很大。尤求这幅画卷的诞生其实是源于王世贞对收藏的痴迷,王世贞在收藏了文徵明的小楷《赵飞燕外传》后,便邀请好友尤求为其配图,画作完成后,又请文徵明长子文彭写引首“汉宫双燕”,题跋请了周天球和俞允文楷书。这件集合了书、画、题跋于一体的长卷其实是王世贞对自有收藏的再创作。

尤求 汉宫春晓图卷(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尤求尤擅白描人物仕女画,这幅长卷,以图画的形式呈现了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入宫以后的故事。图卷分为九个场景,构思巧妙,人物众多,主次分明,井然有序。背景或皇家园林,或宫中屏风帷幔,人物线描细劲流畅,形态生动,在人物服饰、建筑构造、车马舟船等细节的处理上十分精细,足见尤求功力之深。

如此数量的明代书画和尺牍收藏都将出现在“攀古奕世”--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里,可见潘氏收藏之广博和精妙。但是,众所周知青铜器才是潘氏收藏的重中之重,关于大盂鼎和大克鼎的故事,且听下回分解!

参考文献:

潘    佳:《潘祖荫研究》

王世贞:《弇州山人题跋》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中国古代书画图目》

苏州博物馆:《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