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优化处理方法可分为以下两类翡翠的优化处理方法 优化过的翡翠与未经处理的天然翡翠一样,可以视为A货翡翠;处理的翡翠俗称“B货”翡翠;其中,经染色处理的翡翠被称为“C货”翡翠。接下来,小酒窝将具体阐述不同的翡翠优化处理方法及其鉴定特征。 一、热处理 翡翠的热处理主要针对的是黄色、棕色和褐色的翡翠,通过加热,促进其氧化作用的发生,使之转变成鲜艳的红色。值得一提的是:经过热处理的翡翠与天然红色翡翠具有同样的耐久性。 因为与天然红色翡翠的形成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通过加热加速了褐铁矿失水的过程,使其在炉中转变成了赤铁矿。从外观来看,天然红色翡翠稍微透明一些,而加热的红色翡翠则有干的感觉。经热处理的翡翠其基本特征与天然翡翠基本相同,因此,常规方法不易鉴别。
作品:早发白帝城 二、浸蜡翡翠的浸蜡是指将翡翠成品放入蜡的液体中,稍稍加温、浸泡,使蜡的液体沿裂隙和微小缝隙渗入,在抛光后可增加翡翠的透明度,掩盖原有缝隙。 这种处理方法只是暂时掩盖了较为明显的裂纹,增加了光的折射和反射能力,同时使透明度有所提高,如果遇到高温会使蜡质溢出,耐久性较差。 划重点:浸蜡处理是翡翠加工中的常见工序,轻微的浸蜡处理不影响翡翠的光泽和结构,属于优化;严重浸蜡的翡翠在紫外荧光灯下可见蓝白色荧光,有机物荧光特征十分明显,具有2854cm-1、2920cm-1特征谱。 三、漂白、充填处理漂白分为两种。 第一种漂白处理是传统玉器加工中常用的方法之一,称之为“过酸梅”。目的是去除翡翠表面杂色,不影响翡翠的耐久性,属于“优化”,目前仍在应用; 而我们今天所说的漂白是指将翡翠放置于强酸中,破坏翡翠的原有结构,并由物质带进带出,此种漂白属于“处理”。 在漂白的过程中,去除杂色和脏色的同时也破坏了翡翠的原有结构,藏成翡翠颗粒间出现较多较大的裂隙,有的甚至呈疏松的渣状。这样的翡翠不可能直接使用,所以,必须用一些能够起到固结作用的有机集合物充填于缝隙之间,既固结了翡翠,又增加了透明度,这个过程称之为“充填”。 漂白充填的翡翠内部结构受到了一定的破坏,且胶质固结物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生老化现象,翡翠的光泽、颜色、“水头”等均会发生变化,影响了翡翠的耐久性。 那么,经过漂白充填的翡翠,即所谓的“B货”,它们的鉴定特征有哪些呢?今天,小酒窝给大家介绍几个比较常规的鉴定方法。 1、光泽变弱 2、颜色分布很不自然 3、在透射光照射下,可见内部纵横交错的裂隙;在反射光条件下,表面的溶蚀凹坑和蛛网状网纹清晰可见。 4、漂白充填的翡翠多数密度、折射率略低。密度为3.00~3.43g/cm³,折射率为1.65左右(点测)。由于翡翠矿物组成复杂,某些天然翡翠的密度和折射率值可能偏低,所以密度和折射率只能作为参考依据,通常不能作为判定翡翠是否经过充填处理的依据。 5、荧光强度较弱或无荧光,荧光分布均匀或呈斑杂状。 6、“B货”翡翠加热200~300℃后胶质发生碳化。 7、经漂白充填后的翡翠,因此矿物颗粒间被胶质充填,因此,轻轻敲击后发出沉闷的声音,与天然翡翠的清脆之声有着明显的区别。 作品:早发白帝城 四、染色处理染色处理是最原始、最易制作的翡翠处理方法。用于染色的翡翠要有一定的缝隙,便于着色剂进入裂隙进行染色。 染色翡翠耐久性较差。由于着色剂没有进入晶格,而是存在于裂隙之中,当染色剂受到光线长期照射,与空气发生氧化作用时,原本鲜艳的颜色会褪色,甚至变为无色。
作品:早发白帝城 五、覆膜处理覆膜处理是指在翡翠成品的表面覆着一层有机膜,以此来改变翡翠的颜色。这种翡翠又叫“穿衣翡翠”。 覆膜翡翠的耐久性较差,薄膜容易脱落。这种翡翠颜色均匀;折射率偏低,点测法为1.56左右(薄膜的折射率);放大观察可见其表面光泽较弱,多为树脂光泽;无颗粒感;局部可见气泡;边缘部位仔细观察,可见薄膜脱落;用针触之,感觉较软;手感较涩。 六、翡翠拼合石将两块或两块以上翡翠经人工拼合,给人以整体感觉是翡翠原石的作假行为。最典型的就是切片或作假皮。经过这种方法拼合的翡翠原石皮壳质地较软,有胶质感,缺少天然翡翠原石皮壳的结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