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遗憾!还没听说过,就已经被被人淡忘的天津小吃美食!

 耶律telx6nttsq 2018-12-08

天津,一个风味小吃花样繁多的城市,有着很多百年历史的美食。但是随着时间,随着时代发展,老天津人的很多美食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被人渐渐遗忘。



快来,这篇图文将勾起老天津人的回忆!



 找 

 记 

 忆 



炸铁雀(qiǎo)


炸铁雀曾经是天津的一道特色美食。作为一种天津风味的特色菜品,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色泽金黄,骨酥肉香,风味独特。


铁雀,其实就是麻雀。但是为什么天津人要将它称作铁雀呢?据老一辈天津人说,麻雀捉回来很难养活。放养在笼里也是不吃不喝,最后撞笼而死。称其为铁雀,是喻其不食嗟来之食,志坚如铁之意。 


但是现在麻雀,已受到保护,就不提倡人们食用了哟。



嘎巴煎热



这款小吃目前60岁以下的人基本都没有听说过这个东西,建国前遍地可见,建国后就逐渐消失。


乍看很像煎饼果子,其实是以前的煎饼果子摊,老板早上卖了煎饼,为了不浪费剩下的面糊,摊成比煎饼略小的面饼,然后放入红、白粉皮儿,黄瓜丝,胡萝卜丝,豆芽菜丝,四四方方的包起来,摞在一起。


可以单吃,也可以夹饼,是当时天津人下午饿了时的小吃。


丁伯钰糖堆儿


虽然天津现在街上处处可见糖堆儿摊,但是老年间丁伯钰的大号就是天津糖堆儿小吃行最响亮、最叫绝的品牌。号称“皮上不沾毛,地里不沾土”。


丁伯钰做糖堆儿讲究真材实料,味美绝伦。使用荷兰冰花糖、日本糖和台湾糖,在熬糖时还要加上少许糖稀。蘸糖堆儿用的红果,选用河北冀县、涿州和天津蓟县的大红果。串糖堆儿不用竹签,用苇子杆剪成同样长短,剥去外皮,将其中一头剪尖,便于穿红果、熏枣和海棠果。


现在这么讲究的糖堆儿,还有哪能吃到?


拔糖


老天津的拔糖是用麦芽糖熬成的糖稀,孩子们爱买拔糖大多是喜欢那拔的乐趣。


卖者收一二分钱,用两根小竹签或苇管从糖锅里挑些稠糖递给小孩,孩童用两根小棍缠着糖绕来绕去,越缠越稠,并能扯出长长的糖丝来。


如今,走街串巷卖拔糖的景象早已成为旧时往事。若想体会“拔糖的乐趣”,只有到文化气息浓厚的古文化街或老城商贸街才能寻觅到天津拔糖的踪迹。


汤粉


一般的年轻人都不太了解这种小吃。汤粉是天津的传统小吃,早在很多年前还是很受欢迎的,而现在卖汤粉的小店却是越来越少了,只有在一些老巷子里还能找到一两家。


汤是素卤子,粉丝是绿豆粉,再放一些韭菜虾皮,吃的时候搅拌绿豆粉也很费劲,感觉都黏一起难舍难分,但这恰恰就是这汤粉的魅力所在。


吸一口鲜香浓郁的粉,顿时满嘴卤香,韭菜虾皮也起到了锦上添花的妙用,真的很人回味无穷!


盆糕、百果碗糕


虽然盆糕像极了切糕,百果碗糕像蒸糕。但是确实在老天津卫里算不同种的特色小吃。各有不同的口感和风味。


过去切糕铺一般在冬季经营盆糕。隆冬腊月,手垫木纸,来上一块刚出锅的盆糕,既御寒保暖,又果腹健身。百果碗糕则是以酵面团渗加白糖,再加上花生、百果、瓜子仁等多种果料,经煎制而成。色泽美观,暄软甜润。


现在大家对于甜食的追求不再像以前,所以这两种传统甜品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汆子面


昔年相对小众的汆子面,大致是从北京传来的。到了天津这边,用老天津的“倒炝锅”法,自行改良成天津人爱吃的口儿。


做汆子面之前,要把各样食材切成小丁,提前用调料煨肉片、海鲜入味,把蒲菜劈开切成寸段,高汤烧开后放入肉丁、海米、笋丁、蒲菜等,加盐、料酒再煮沸,勾芡成卤浇到面上,一口下去只感受到满足。


见识到了天津人对卤子的执着,所以立马明白为什么津味打卤面可以堪称一绝。


大梨糕



大梨糕是天津的一道经典小吃,来源于天津西北角熬糖马家,大梨糕黄黄脆脆的,也许是糖熬制得有点过火,吃在嘴里甜中带苦,有股糊了吧唧的味道。


当年,人们的物质生活贫困,即使是在大城市,孩子们也没有几样零食可供选择,天真的孩子们认为这种糖不仅好吃,而且买着划算。还有街面上流传的那句“大梨糕吃了不摔交”的说辞。


现在除了在观光景点可以见到它的身影,路边已不多见,更多的是人们的记忆中苦中带甜的一种回忆。


摊咸食儿


中国北方部分地区流传着“招待姑爷摊咸食”的风俗。在以前生活条件不宽裕的年代,用摊咸食儿来招待贵客是很不容易的,由此表示丈母娘对姑爷的热情与诚意。 


做法其实很简单,将鸡蛋、萝卜等其他食材调在面糊里,再将调好的面糊均匀摊在锅底。而火候是摊咸食的关键。火候掌握好那就是金黄酥脆,咬一口,喷香四溢。


不过现在生活富裕了,大家也就渐渐忘记了这项传统,也就不再有机会尝到这款相对“简陋”的小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