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问年轻父母的育儿观 就知道他们为何焦虑了

 木香草堂 2018-12-08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中,60.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身边有育儿焦虑的年轻父母多,孩子不好好学习和孩子身体不健康成为父母最普遍的育儿焦虑。(10月19日中国青年报)

  关于年轻父母的育儿焦虑,我觉得首先要分析“80后”、“90后”夫妻的育儿观念。我曾询问过许多这个年龄段的家长:你们有没有读过家庭教育方面的书?90%的受采访者都回答“没有”。

  我再问:当你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遭遇困难时,会想什么办法?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回答说,会寻求他人帮助,尤其是向孩子教育得比较好的朋友请教;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会多读一些家庭教育书籍,在其中寻求答案;五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会向老师或专家寻求帮助;还有一些家长表示无所谓,甚至“放养”。

  由此可见,家长的育儿焦虑根本上是因为他们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指导。一部分家长延续了自己父母教育子女的风格;一部分家长在反思自己成长过程的基础上进行调整;还有一部分家长就是人云亦云,毫无主见。

  其实,家长没有家庭教育理念并非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很多家长对孩子缺乏尊重和了解意识。民国教育家刘百川曾说:“家庭教育是一种试验,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这就需要家长花费比较多的精力去研究自己的个体,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试验流程。”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从不研究自己孩子的特点,反而喜欢随大流,用“他们自己也不知道究竟对不对、好不好、适不适合孩子”的方式教育孩子。

  进一步说,很多家长并非单纯的焦虑,而是对自己、对孩子的不自信,习惯模仿或者直接走其他家长的成功之路。他们所谓的“关注孩子成长”是功利的,其实最需要的是孩子有进步、出成果,甚至成为可供炫耀的资本。

  为人父母不容易,需要花时间和精力,还要讲方法。年轻父母在孕育新生命的时候,要给自己充电,掌握或者孰知一些家庭教育理念;在孩子出生后,要仔细了解孩子的特点,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教育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自信地培养孩子,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

http://learning.sohu.com/20151020/n423720578.shtml


父母的焦虑源自本末倒置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中,60.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身边有育儿焦虑的年轻父母多,孩子不好好学习和孩子身体不健康成为父母最普遍的育儿焦虑。对于父母产生育儿焦虑的原因,67.0%的受访者认为是攀比心理重。

  调查中,60.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身边有育儿焦虑的年轻父母多,回答非常多和比较多的受访者分别占12.9%和47.1%。据受访者观察,孩子不好好学习(64.1%)和身体不健康(60.3%)是年轻父母们最普遍焦虑的问题,其次是孩子性格有缺陷(44.0%),接下来依次是孩子人际关系不好(33.7%)、没有特长(33.2%)、缺乏社会常识(30.8%)、见识不够广(27.2%)、亲子关系出问题(25.1%)、外形不够好(23.6%)等。

  因为教育自己的孩子产生焦虑的心情,可以说是教育的一种失败,也正说明了,当下家长们对于孩子教育的一种功利性。当教育和利益挂钩的时候,才会容易让家长产生焦虑,因为害怕自身的利益受到影响;担心自己的愿望不能被实现,也正是有了害怕与担心,才成了家长们焦虑不安的根源。

  心不静,神不定。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很多家长走入了盲区,盲目跟风,别人怎么教养孩子,自己就怎么教养,从来不会考虑自己孩子的个性,家庭因素,总认为拿来一本哈佛女孩或者哈佛男孩,也能够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哈佛的人才。当下家长除了焦虑以外,笔者认为更多的是对孩子教育的本末倒置。

  看一看调查中的数据,就不难发现,家长们是如何本末倒置的,是如何捡了一粒芝麻而丢了一个大西瓜的。

  在家庭教育中亲子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所有教育的基础,如果孩子不能和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纽带,那么,这个孩子可以说是缺乏内动力了。这样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比较容易出现不良的行为。但是,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亲子关系并不被年轻的父母所重视。

  见识不够广,一个人的见识,来源于他对外界事物的认识程度,以及他所处的环境是不是给他提供了一个能够获取见识的机会。见识,可以理解为见多识广,知识面比较广,一个见多识广的孩子肯定是一位善于学习,能够主动接受外界事物的孩子,可是,这一点却没有引起家长们的关注。

  缺乏社会常识,今天有多少高智商的孩子,就是因为太缺乏社会常识,而引发出严重的问题,问题不仅仅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更重要的是给自身以及家庭带来的伤痛。社会常识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能力体现,也是一个人在社会中进行交往的基本条件,如果连最起码的社会常识都不懂,都不了解,只有高学历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没有特长,就没有兴趣,没有兴趣的孩子又怎么会激发自身的潜能,又怎么可能对学习产生兴趣。每一个孩子都有自身的天赋,但是,孩子的天赋需要后天环境的影响,通过家长、老师对他的指导才能够有效的发挥出来,否则,这种天赋就会消失殆尽。

  人际关系不好,已经成为当下孩子比较苦恼的问题,他们不知道该如何与人进行正常的交流和沟通,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来获取友谊,获得朋友的支持。很多孩子就因为这一点而不敢外出,不敢与人交往。因为,父母没有告诉他们正确的交流模式,学校里也没有老师专门教授,更没有人告诉他们,学习最终是要走向社会,要和人打交道,如果不能处理人际关系,人将无法在社会上生存。

  性格有缺陷,性格都有了缺陷,这是多么严重的问题,然而却被家长放在了学习之后。今天有多少孩子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引导,最终导致了性格上的障碍。可是,父母们并不认为性格有问题就是真正的问题,因为,性格是被忽略的。可是,当一个性格上出现问题的人,又怎么可能指望他去过正常人的生活?

  身体健康是一切的基础,没有好的身体就没有一切。这一点每一位父母都知道,可是,却有很多父母只停留在知道的层面,而做不到。也就是为了让孩子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学习上,而限制孩子的活动时间,不让孩子进行体育锻炼,从而影响了身体的发育,影响了健康。最终,没有学到任何东西,还把身体给毁了。

  学习,确切的说是分数,成为了困扰家长们最具杀伤力的武器。也正是因为这几个阿拉伯数字,成为了悬在孩子们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为了能够让孩子得到高分,父母们把孩子生命中重要的因素都放在了后面。简单的认为好孩子就要考的好分数,好分数就一定是好孩子,也正是这么一个误区,毁了多少孩子,毁了多少家庭。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后面几项并没有引起父母关注的,也正是被父母忽略的,恰恰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元素。忽略了这些,即便是孩子学习再好,也将会成为一名无用之人,无能之辈,无生活能力的人。

  孩子的教育,要看父母的态度,期望不要过高,不要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分数上,孩子除了分数,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做,要发展。

  家长解决焦虑的方法就是把所关注的顺序倒过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基础;给孩子自由的时间,让他有机会涉猎更多、更广的知识面;让孩子有自己的爱好与兴趣,以此来激发学习的欲望;教会孩子处理好人际之间的关系,他会减少很多的烦恼,也会因为有朋友而快乐;生活技能也是必可少的,从小就要让孩子学会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这会让孩子更加的有信心面对未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的发现孩子的困惑,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帮助;让孩子锻炼身体,身体的健康重于一切,如果以上几点,家长们能够把握好,孩子又怎么会考不出好的成绩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