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登望鲁台

 我的七彩石 2018-12-08

[转载]青春靓丽

秋登望鲁台

                                         燕伋文化广场

                               燕伋祠与中华尊师第一台

                                燕伋文化大典 诵读经典

想把你挽留

                               秋登望鲁台       冯殿礼       

     〇一六年九月八日清晨,我们有幸来到向往已久的陕西千阳燕伋望鲁台。

 临近教师节的今日,风和日丽,桂花飘香。位于望鲁台下的燕伋文化广场装饰一新,披上了节日的盛装。整个广场古朴、时尚、新颖,雍容典雅,华丽多彩。广场金风习习,彩旗迎风飞舞。欢乐的乐曲在广场上空不绝于耳,久久回荡。                                       

  一座巨大的燕伋雕像巍然屹立在人们的面前。这座花岗岩燕伋雕像,是特意从山东济宁雕刻的。雕像高5.6米,重40余吨。燕伋身着长衫,手持竹卷,器宇轩昂,目视远方,深切表达了燕伋一生尊师重教、感恩图报的高尚情怀,不由人引发了对燕伋无比崇敬和缅怀之情。

  燕伋,字思,生于公元前541年,秦地千阳燕家山人,今千阳县水沟镇水沟村人。燕伋19岁母亲去世,20岁父亲离世,22岁遵照父母遗愿,三次赴鲁,师从孔子17载,业就归里,在渔阳(今千阳县裴家台)设坛兴教18年。因思念恩师孔子,登高望鲁,每日用衣襟撩土垫足形成高约10米的锥形土台——望鲁台,被后人誉为中华尊师第一台。燕伋是三秦大地孔子的唯一贤徒,是孔子七十二贤之一。他首开中国西部设坛教学之先河。燕伋是尊师重教的旗帜和典范。秋登望鲁台

                           百师墙

  瞻仰燕伋雕像之后,向北几步,正前方便能望见百师墙。百师墙以浮雕的形式向我们展示形体各异的师字101个,中间那一师字颇大,意为弟子对恩师的崇敬和热爱,也意为燕伋在众多弟子中出类拔萃,百里挑一。百师墙左边矗立着“弘扬尊师文化”、右边矗立着“相约魅力千阳”巨幅标语,在秋日的阳光下格外醒目。

  我们沿着当年燕伋的足迹,拾级而上。秋风扑面,两边护栏上的旗幡猎猎,哗哗作响。脚下的踏步,宽9米,两侧绿化带各3米,踏步共有12个平台,238个台阶。攀登在陡峭的望鲁踏步的石阶上,我们仿佛听见当年燕伋用衣襟撩土垫足那匆忙的脚步声,我们又仿佛看见燕伋站在望鲁台上思念恩师的身影。想把你挽留

 

 登上踏步顶端,东行,瞻仰了燕伋当年设坛执教的地方——燕伋塾院。

 这里当年叫渔阳,燕伋就是在这些窑洞里教书育人18载。群贤宫、翰墨苑、尚德宫、尊师祠等窑洞,以壁画、雕刻、剪纸的形式,再现了燕伋当年渔阳执教、筑台望鲁的故事。穿梭在这些古老的窑洞间,我们似乎看到燕伋精心执教的身影,我们似乎嗅到了阵阵书香,我们似乎听到了燕伋和学子们的经典诵读之声。秋登望鲁台

                         孔子圣迹图 秋登望鲁台                          燕伋行迹图秋登望鲁台

  从燕伋塾院,向上登攀。不远处,是一座秦汉风格的殿宇——燕伋祠。祠内中间是燕伋塑像,塑像下摆放着敬献的花篮。塑像右边是孔子圣迹图,左边是燕伋行迹图。两图分别以剪纸风格进行表现,人物活灵活现,圣迹行迹清晰可见。从燕伋祠再往上攀登,就能望见望鲁台。台上镌刻着中华尊师第一台几个镏金大字,在灿烂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登上望鲁台最高处,凭栏眺望。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山河如画,阡陌纵横,绚丽风光,美不胜收,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向东眺望,奔流不息的千河蜿蜒东去。快速发展,日新月异的千阳县城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陈仓大地上。向南眺望,连绵起伏的吴岳山峰如万马奔腾横亘于原野之中。向北、向西眺望,一条新高速公路由东向西穿境而过,棋盘似的田野到处是成熟的庄稼和挂满枝头的果实,五彩斑斓,流光溢彩,呈现出一幅幅丰收的金秋醉人画卷。秋登望鲁台

 此时此刻,我心驰神往,感慨万千……

 望鲁台,你是中华尊师第一台,你传颂着燕伋尊师重教的故事,你写下了燕伋感恩图报的动人诗篇,你迎来送往了多少到此瞻仰的黎民百姓、达官贵人、志士先贤、文人墨客!你留下了多少诗词歌赋、书画珍宝!望鲁台,你是人们向往的地方,你是人们瞻仰、拜谒燕伋的地方,你是人们传承尊师重教精神、汲取培育桃李力量的地方!秋登望鲁台

                          燕伋画像

 燕伋,你志向远大,好学上进,你不畏山高水远,你不畏酷暑严寒,你不畏艰难险阻,三次赴鲁,师从孔子,聆听教诲,博览经书,周游列国,考察礼制,并与师兄弟一起协助老师整理修订“诗、书、礼、乐、易”五部经书。那一部部经书有您的才思和智慧,那一部部经书也浸透着您的心血和汗水啊!

 燕伋,你在渔阳设坛兴教18年。传授孔子学说,你孜孜不倦,传播儒家思想,你诲人不倦。你呕心沥血育桃李,桃李芬芳遍三秦。您的人品、学识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莘莘学子有目共睹,有口皆碑。[转载]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燕伋,你对恩师敬爱有加,业就归里,你对恩师念念不忘,耿耿于怀,你每日用衣襟撩土垫足,遥望鲁国,思念恩师。孔子逝世,你赴鲁守孝三年。由曲阜回到千阳,因思师心切,郁郁寡欢,第二年你追师而去,葬于千水之南水沟镇水沟村。你对恩师赤诚之心,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我们深情地道一声:燕伋,您辛苦了!您是中华尊师重教的旗帜和典范!我们因为有您而感到光荣,感到骄傲与自豪![转载]风在诉说谁的故事

 燕伋,你是一棵笑迎风雪的苍松,屹立在我们心中;你是一泓清醇甘甜的涌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你是复苏万物的春风,温暖着我们的心扉;你是照亮夜路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你是催人奋进的号角和战鼓,鼓舞着我们勇往直前的步伐!

 夕阳的光辉洒遍了望鲁台的各个角落,给望鲁台涂上了金碧辉煌的色彩。迎风招展的春秋旗幡给望鲁台增添了古朴、神秘、庄严、灵异之气。

 我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步出望鲁台,不时回头张望,心里涌起了经久不息的浪花。

 再见了,望鲁台!再见吧,我们敬爱的先贤燕伋老师![转载]林间仙子【极品美图】

燕伋望鲁台

                       (图片来自网络   感谢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