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慢性萎缩性胃炎)医案 中华易医 男,35岁,司机,3月15日初诊。因胃脘部疼痛不适一年余,在某省人民医院做电子胃镜及组织切片活检,结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治疗了一段时间,效果不明显,家人十分担心,害怕长期服用西药副作用大,遂求诊治,自诉上腹闷胀,胃脘隐痛年余,口黏,不思饮食,恶心呕吐,时泛酸水,精神不振,四肢乏力,大便溏,脉弦滑,苔白稍腻。 证属湿浊蕴积,胃络受损。 治宜芳香化浊,燥湿理气,拟藿朴夏苓汤加减。 处方:藿香、佩梗各12g,川朴花8g,法半夏10g,猪苓、茯苓各20g,杏仁10g,生苡仁30g,白蔻仁6g(后下),炒白芍12g,煨木香6g,煅瓦楞20g(先煎),沉香片6g,炒元胡10g,半枝莲20g,炙甘草5g。并嘱患者忌食辛辣肥甘之品、戒烟戒酒。 连服7剂,胃脘痛明显减轻,守前方加炒谷麦芽、炙内金、焦楂曲等健脾开胃之品再服21剂,诸证悉除。随后以香砂六君子加减调治月余,一年后追访,未再复发。 按: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难治性脾胃疾病,特别是其伴不完全性大肠性肠上皮化生和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有较高的癌变率。中医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胃脘痛”、“痞满”等范畴。多由饮食不节、情志所伤,或脾胃素虚、兼感外邪,导致脾胃升降失调,湿浊内生,发为本病。脾虚失运、湿阻中焦为本病的主要病机。薛生白《湿热病篇》指出,脾胃为湿热病变的中心。章虚谷亦云:“湿土之气,同类相召,故湿热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其主要表现为胃脘疼痛或痞闷,嘈杂泛酸,便溏或粘滞不爽,纳呆欲呕,口干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等症。 此案患者年纪甚轻,有抽烟酗酒史十余年,加上工作原因,饮食无规律,长期以往,损伤脾胃,使得脾虚湿阻,气机升降失常,发而为本病。藿朴夏苓汤具有清热利湿、宣畅气机之功,临床以此方为基础,加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元胡、沉香、木香理气止痛,半枝莲清热解毒抗癌变,炒二芽、炙内金、焦楂曲健脾开胃。诸药合用,共奏健脾消痞止痛、化湿和中之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