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构思小说情节?如何设计一个故事?其实就这15个步骤!

 冬天惠铃 2018-12-08

如何构思小说情节

“太阳底下没有什么新鲜事,所有的事情在以前都已经被人家做过了,我们所做的一切只是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同样的故事。”请点击领取—》800部中外经典电影剧本(专业挑选,个个精品)


可是那又怎样?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造就了独一无二的你,这些事情还没有以你独特的方式被做过。

 

独特性,差异性是你与生俱来的权利,因为没有两个人是一模一样的。

 

这并不是说,你应该写自传。

如果你写自传,也未尝不可,不过,无论你怎么写或写什么,他都是你。


你的科幻小说是你,你的穿越故事是你,你故事里的霸道总裁,超级英雄都是你。

 

你只需要注意到一点,你的人物不能生活在概念的世界里。


把你故事装配起来的过程就是你和你的人物在他的行动、语言、情感等等方面进行合作的过程


你要让你的人物行动,说话,思考,感受,斗争。

他不只是在纸面上,他应该在你的想象世界里生活。

 

初写小说其实很不容易,你需要一步一步的检查每个场面总体故事,看看有没有渴望,障碍,行动,结局和情感

 

也许一开始你还不确定,故事是否有戏剧性的渴望,不容易弄清楚,但是坚持下来它就会变得越来越容易,直到你轻而易举的就能做到,这根本不必要专门下功夫,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谈到实施如何实施的问题,七月给大家分享一个简单的小方法:

 

一、按照次序在纸上写下小说所要用到的一系列事件和场景;

二、在纸上写下小说所要用到的人物名单,务必将每个人物进行说明,方便读者认同这些人物;

三、最后用一句话概括你的思想,好的构思不管它有多么复杂,都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然后,将上述构思扩展开,写成章节大纲,此时你需要寻找机遇不断完善你的情节构思,不管主要情节还是次要情节。


通过预览你的章节提纲检查你的构思,确保它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剔除那些不能推进故事发展的部分,不要让你的小说偏离主题。


最后,开始写作,在写完第一稿时你会看到有些地方是需要改进的,改进时不要吝啬删除那些对情节发展没用的东西,要保证小说的步伐和情节的展开能是读者感兴趣。


 小说是由一个个情节,人物事件串联而成,写的时候你需要坚定,需要耐心,一开始你肯定会觉得并不是那么满意,但你要记住你永远还有修改它的机会。



如何用“MECE法”构思小说?

作者:杨晨


上周参加了一次经理人培训,课上一位讲师重点提到了MECE分析法。其实,我很久前也看过相关介绍,但再次听到讲述,虽然是在介绍企业的战略制定方法,却让我突然想到,这个思维模式其实也挺适用于网络小说写作的,所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所谓MECE,是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的缩写,指的是两重意思:1,各部分相互独立;2,完全穷尽问题的可能性。这两条原则,能帮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局面下,理清思绪,更好地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

 

下面,我直接以一个典型的小说剧情——擂台赛为例,说明写作中该怎么利用MECE原则。

 

假如故事中写到,主角报名参加了一个擂台赛,那接下来我们该如何写呢?如何构思后续的剧情?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问题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设置会决定答案的范围和方向。这里,我们可以把问题设置成,“主角报名参赛后的剧情发展”。

 

接下来,就应该是罗列各种互相不重复的可能性了。

 

可能性有很多种,主角勇夺第一、第一场就惨遭淘汰、压根没去比赛、失败后参加复活赛并夺冠、比赛中和对手暗中协商打了假赛……等等等等。而在这些选项中,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可以首先分为两大类。

 

一是主角顺利参加完比赛,二是没能顺利参加完比赛。显然,这样的分类是非常符合MECE原则的,它们互相独立,又穷尽了可能性。

 

然后,我们在这两大分类的基础上,继续往下细分。比如,第二个,没能顺利参加完比赛,又很明显的可以分为主角因素和赛事因素两类。前者可以再细分为主角主动退赛和被动退赛两类,主动可以是思想转变或是另外有事,被动可以是受伤或者被威胁……

 

用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一层层递进,直至把所有的可能性都罗列出来。而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能进一步去思考每一个选项是否值得保留,是很明显的不靠谱选项,还是需要重点推演的核心选项。

 

虽然无论我们罗列了多少种可能性,最终也只能选择一种,看似有些浪费,但正是在这样的分析过程中,往往能提示我们想到一些原本在思维盲区中,压根就想不到的可能性,而这正是被称之为“创意”或是“脑洞”的直接来源。

 

试想一下,假如其它所有的作品,主角不是在比赛中这样扬威就是那样扬威,突然来一本,写主角趁别人打得热火朝天时,直接打包带走了全部的奖品,这一定是能让读者耳目一新的。而这样的创意,其实压根就不需要我们有太强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是在MECE分析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会被罗列出来的。

 

当然,在实际的操作中,有时我们未必真的能做到MECE,比如未必真能把所有的可能性列全,会有所遗漏,但这没关系,我们毕竟只是写小说,不是搞科研,而最终也只是选择一个答案而已,不要求非得列出一百个一千个答案才行。所以,不需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

 

但不论如何,在能做到的范围内,我们还是应该尽量追求完美,因为通常来说,第一个跳进我们脑海的点子,往往不那么值钱,被我们遗漏,或者差点被遗漏的那个点子,才是真正的好创意。

 

而要想做到不遗漏,除了更严谨、更努力的思考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遇到复杂情况时,尽可能把数量不小的选项分类,层层递进下去,就像上面举的那个例子一样,如果不进行分类,遗漏的可能性是极大的,但如果我们把可能性分成顺利完成比赛和没顺利完成比赛两类,再这样一层层递进分类,遗漏的可能性必然会大幅减少。

 

怎么样?MECE分析法不难掌握吧?大家不妨在作品构思时,尤其是一些关键性的剧情或设定时,进行下这样的尝试。

 

期待看到大家作品中更多的脑洞出现!


如何设计小说的故事结构?

作者:久世一:
之前受邀分享的时候,舒明月老师说希望时间控制在三十分钟之内。所以讲稿在写时,是按照三十分钟的时间写的。

因此,原本这一期内容的第四部分并没有在这场分享会里讲到。也是一场遗憾吧。

好在这次写作提高班正式课程里的第二讲——“如何搭建以人物为中心的小说结构”中,会以这一篇讲稿为基础,并把缺失的部分补充进来。在此之上,也会另加一个“反面案例”来让大家理解,没有以人物为中心来搭建结构的故事,会带来怎样的灾难。

ps:不要叫久老师啊,久世一作为姓氏出现的部分是“久世”……



大家好,我是久世一,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小说结构的搭建。

那么在探讨小说的结构应该如何搭建之前,我们先想来了解一下小说的定义,什么是小说?

小说呢,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这是小说的定义,那么这个定义里有一个重点,就是区分小说和其他故事形式的重点。就是,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的。

那么,什么是故事?

故事,更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这个就是小说和故事的区别。你看过故事之后,印象深的是故事的情节,而看过优秀的小说后,让你印象深的应该是小说里的人物。

像童话故事《白雪公主》。我们看过之后,会记得皇后对着魔镜问谁这个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会记得森林里的七个小矮人;会记得最后王子给了公主一个吻,让公主醒来;会记得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们不会记得公主是怎么样的……对不对?公主,就是公主吧——这就是故事。

而我们看过阿富汗籍作家卡勒德的小说,《追风筝的人》之后,我们会记得阿米尔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我们会记得哈桑的善良和忠诚。我们会为阿米尔最后的自我救赎而感动。我们会记得在天空地下, 哈桑对着他的阿米尔少爷说的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

——这,就是小说。

所以,区别小说与其他故事形式,主要看作者有没有着重去塑造人物形象。那么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的呢?

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有很多种: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等等。可是,当我们按照这些方法去写之后,我们就真的能完整的刻画小说的人物形象吗?

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我们这里所说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等,都是塑造人物的方法,而这些方法该如何运用,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如果我们写一个人的自我救赎,通过各种各样的描写方法就能成功吗?所有的描写方法,虽然能塑造出人物形象,但是我们还需要创作出能承载这些描写方法的容器。对不对?

这个容器,就是小说的情节。

而一个又一个连着的情节所组成的,就是小说的故事,也是小说的结构。搭建小说的结构,就是安排小说的情节,然后依靠着我们所安排好情节,再进行描写、叙述、抒情,最后达到完整地创作出一篇小说。

那么之前也有朋友说了,有的作家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似乎是不需要提前想好小说的结构的。确实是这样。小说的创作方法千千万万,今天我们所分享的是其中的一种。如果你还不会写小说,如果你心里有一个故事可每次想写的时候都无从下笔,抑或者每次下笔后总不能让自己满意。那么今天这节课,就给这些小伙伴们提供了众多搭建小说结构的方法中的一种。

如果有的朋友已经学会写小说,已经能够完整地写出一篇让自己满意的小说的话。那么今天这节课,也给这些小伙伴们提供了另一种方法。我们可以试着看看其他搭建小说结构的方法,相信诸位也能从中获得新的观点,以增进自己的写作能力。

小说,以人物为中心;故事,以情节为中心。所以搭建小说的结构的时候,我们最应该优先考虑的,不是情节,而是人物。小说里的一切,都是围绕着特定人物展开的。

这是一个难点!

可能写过小说的朋友会明白,当我们将主要的精力用在搭建故事、编织情结时,往往会忽略了小说人物的塑造。就是,写着写着,写跑偏了。比如,你本来想写一个好人,可是写着写着,为了情节流畅、为了让故事能够自圆其说,调整来调整去,最后写完一看:哎?这个人,看起来也没有多好呀。

因为小说并不是一次性从头到尾写完就完成的。当经过我们不断地修改之后,是会出现这种情况的。毕竟对于刚开始写小说的朋友,想到一个好点子,光是讲述一个逻辑比较完整的故事,就已经很难了。可能已经没有余力再去兼顾小说的人物塑造了。

那么这里可以告诉大家,你并不是没有余力兼顾小说人物的塑造,而是你在搭建结构时就错了,才导致无法完成小说人物的塑造。换句话说,你在设计小说时,没有搭建出一个能够塑造出人物形象的结构。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搭建小说的结构,如何搭建出围绕着人物来展开故事的小说结构。

小说情节分为四个部分: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我们设计小说的结构时,最先考虑的是哪里呢?

昨天在群里,有朋友说自己无论写短篇还是长篇,总是无法写到结局。我说构思的时候,应该从结尾开始构思。另一个朋友说,有次自己从结尾的最后一句话开始构思,最后依然无法完成小说。

其实我所说的结尾,不是说一篇小说的最后一句话。而是整篇小说最后的高潮和结局。之所以把这两个放在一起,因为最后的结局,必须是高潮所引发的!这里是重点,最后的结局必须是高潮所引发的。不能高潮过后,有出现新的元素左右结局的走向。

那么其他类型的故事,有时会出现这种情况,比如电影、电视剧什么的——但是小说不能这样设计,不然人物形象会崩塌。为什么会崩塌,我们等下再讲。

先说一下一篇小说最后的高潮和结局,所必须符合的要求:

首先,这个高潮和结局是不可逆的。小说情节的推进过程中,会出现多次可逆或不可逆的情况。但最后的结局必须是不可逆的。我们不光不能主动去逆转这个结局,也不能留下任何可能逆转这个结局的可能性。

比如《甄嬛传》前半部分里,是华妃和甄嬛在斗,前面几次,甄嬛让华妃陷入危机之后,华妃又解决掉重新获得皇上的宠爱。这个情节就是可逆的。

而这个部分的结局,华妃最后死掉,就是不可逆的。
细细分析华妃之死,华妃开始还是觉得皇自己跟皇上还是有情分的。但当甄嬛说出了欢宜香的秘密、说出了华妃之所以生不出孩子的秘密。我们迎来了华妃这个部分的高潮,即,华妃心里一直坚持着的皇上其实对自己还是有感情的这件事,瓦解了。结局就是她撞墙自尽。

这里,皇上不爱华妃这件事,就不能有任何一点可以逆转的机会。如果甄嬛告诉华妃欢宜香的秘密,华妃也明白了皇上真的早就不爱自己了。这时皇上突然跑进来说:“其实我还是爱你的。”

这样,不光破坏了结局,破坏了整个故事,更破坏了华妃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如果最后的高潮所引发出的结局是可以逆转的话,那大家长久以来的争来斗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就是这样。

其次,这个高潮和结局必须是唯一的。不能有第二种可能性!还是《甄嬛传》华妃之死这集,甄嬛在告诉华妃欢宜香的秘密时,她早就已经通过多方查证确认此事了。比如华妃当年的小产是皇上的意思,以此来确认欢宜香里的麝香,真的是皇上故意不让华妃怀孕而加在里面的。这是前面的铺垫。如果没有这层铺垫会怎样?

甄嬛还能理直气壮地说出这件事吗?难道她要说,“皇上赐你的欢宜香里有麝香哦,至于为什么有,可能是皇上喜欢麝香的味道,也可能是故意让你不要怀孕的。虽然我也不能确定到底是哪个?不过我觉得很有可能是皇上怕你怀孕生出年家的孩子,而故意放里面的。为什么?女人的直觉啊。”

如果这样演的话,就不行啊。故事没有完啊!

所以这是我们要注意的。在构思小说最后的高潮和结局时,必须将结局的其他可能性封死。

之前说了,小说的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而写作时,我们应该还听过另一种结构的分法,就是起承转合。

碰巧都是四个部分,感觉可以一一对应呢?

那就错了!

小说的高潮和结局,对应的不是起承转合里的转和合,而是起承转合里的——合!高潮和结局一起构成了——合!

那么转在哪里?

转,是高潮之前的转折点。

在刚才我们举的华妃之死这集里,甄嬛进屋后,两人一直在吵。而当甄嬛说出欢宜香的秘密,接着故事进入高潮。这个说出欢宜香的秘密这个部分,就是“转”。这个“转”,虽然只有简单的几句话,却是整个甄嬛传前半部分的一个最为重要的转折点。

因为有了这个转折点,一直坚信皇上还是爱自己的华妃,对皇上终于死心。一直飞扬跋扈的华妃,终于飞扬跋扈不起来了。

所以,这个转折点,不光是故事的转折点,更是人物的转折点。最后的这个转折点一旦出现,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我们彼此都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所以,我们搭建小说结构的时候,最先设计的是高潮和结局,其次就是与高潮连在一起的转折点。这三个部分搭建好之后,只要你不提前抖出转折点,前面的部分随你写!就算你写到天边,这篇小说也不可能写跑偏!也一定能够写到结局!从结构上看,人物也不可能塑造不成功!

所以转折点是非常关键的!

关键在于前期必须要隐藏起来最后的人物真相。像皇上不爱华妃这件事,华妃不能从第一集就知道,对吧?也不能中间知道。其实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儿,但就是得到最后的时候才能抖出来,不然后边就无法转折了。

下面我们再来说一下如何才能形成一个好的转折点。
一个好的转折点,第一,必须让主要人物面临的问题,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比如打篮球的故事里,主人公在离队前的最后一场比赛中,全力以赴,然后就在最后还有两分之差时,他因为救球而摔倒导致腿部受伤。这时他的教练、队友都告诉他,要好好休息,下面的比赛就由别人替他上场吧。

可是其他候补队员的实力都很弱,上场的话,肯定无法逆转最后的两分之差。而此时他觉得伤不是很碍事,自己上场的话,还可以有逆转的机会。

这时队医告诉他,如果他勉强上场,虽然可以打完这场比赛,但是受的伤会变得更严重,以后可能永远也无法打篮球了。如果现在下场,好好养病,就算输了这场比赛,可是以后还有机会再打篮球。

那么在这个故事里,转折点就是主人公腿部受伤了。主人公面对的问题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从一场比赛的输赢,变成了以后这辈子还能不能打篮球。

第二,这个转折点必须是在主要人物的行动中发生的。就是说,我们的主人公有一个愿望,并且他一直在努力实现这个愿望。而高潮前的这个转折点,是出现在,他想要实现这个愿望的过程中的。

还是这个打篮球的故事。如果主人公不是在场上为了赢得比赛而受伤,而是坐在休息的板凳上,加油的时候被人撞伤了。

或者是他自己上洗手间的时候,地滑,摔倒了,腿断了。这时候,他告诉大家,就算他以后都不能再打篮球,他也想要和队友们一起赢得这场比赛……这个故事可以这样编吗?

当然也可以这样编,但故事就变得很不给力了。对吧?

因为主人公是在被动状态下受伤的。这个,虽然也是转折点,但作为高潮前的转折点,就很弱。弱在哪儿?

弱在缺乏代入感!

面对一个被动的主人公,读者只是一个旁观者。此时,面对主人公悲惨的命运,读者只能给出一点怜悯和同情,而不是与主人公紧紧相连的共鸣。

对,你在洗手间摔伤了还想要上场比赛,我们很感动……但也仅此而已了。如果是为了赢,在比赛中受伤的话——这时读者的注意力是没有断开的。

什么意思?

我们在高潮结局和转折点之前,我们花了很多功夫,做了很多铺垫,读者总算跟我们的主人公有一种相连的感觉了。此时,主人公的心愿,就是读者的心愿。

当这个心愿,在主人公放松的时候,被另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打断,比如上洗手间摔倒。打断这个心愿的同时,也打断了读者和主人公之间的共鸣。

而当我们的主人公主动完成自己的心愿时,发生了意外。所有的读者,都会等着我们的主人公做最后的决定。此时,读者会倾注更多的注意力。当主人公再次选择重新上场的时候,所有的读者都会跟着他一起,期待着他赢得最终的胜利。

这就是设计最后的转折点时,需要注意的两个地方。我们已经了解了关于高潮结局和转折点的设计,那么接下来说一下开端和发展。

开端,是故事的起因;发展,是故事的经过。

按照时间顺序的话,是先有开端,后有发展。不过如今在创作小说,乃至其他故事形式时,很少有成熟的创作者会把故事的开端写在开头。(篇幅短小的小小说除外)

之所以不写在开头,有很多种原因。不过主要原因,是因为以开端作为故事的开头,进入情节太慢了。

这个年代的读者们的注意力都很散乱,如果我们一上来就磨磨蹭蹭讲起故事的原委,那么在开端完成之前,读者很容易就放弃我们的故事。

马年春晚有一个开心麻花的小品,叫《扶不扶》。相信大家看过的话,都印象深刻。

这个小品开始的时候,是沈腾衣着破烂、鼻青脸肿,推着自行车上来,嘴里“哎呀哎呀”的叫着。等他走到了舞台中间才开始说,刚才他追尾了一辆车什么的。
之后马丽扮演的老太太之所以摔倒之后,会误以为是沈腾撞的自己,就是因为沈腾刚刚真的撞了一辆车。所以在遇见老太太之前,追尾那辆车,这个部分,才是整个故事的开端。

这个地方的处理,不是先演一段刚才的追尾。而是由沈腾上场,直接表演追尾的结果。先激发了观众的兴趣,等他走到舞台中间时,才由他口头讲述刚才发生的事儿。

最后他得到了一个结论,就是——以后再也不帮人忙了!

至此,故事的开端结束。

写小说的时候也是一样,大部分故事的开端都很无趣,基本上是真正要演绎的故事的背景介绍。这个部分一定要简短,能不写的地方就不要写,能放在后面写的就托到后面不得不写的地方再写。不要一次性交代太多的信息,让读者找不到重点而影响阅读情绪,乃至放弃阅读。

最后,我们再用这个小品,复习一下前面讲的内容吧。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小品高潮前的转折点在哪儿?

这个转折点就在交警出现!交警出现之后,沈腾将遇到一个重大的危机,于是他急中生智做出来一个让全场叫好的选择——就是躺在地上装受害者。而这个选择之后,就是整个小品中,全场掌声笑声最热烈的一句话——交警对老太太说:“您骑得也太快了!”

这句话本身,并不具备任何笑点。为什么能让全场爆笑和鼓掌?因为这句话有一个结构上的意义。

前面沈腾这个角色所受的一切误解和委屈,都是高潮前的铺垫。这一切,都在这一刻,因为交警的这一句话,而得到了宣泄!

在这一刻,这句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是之前所有的情节累积出来的情绪,都在这一句话里!

这就是一个好的结构可以带给大家的效果!

好的,这就是我今天带给大家的分享,谢谢大家。



构思一部网络小说的15个步骤

1

题材选择


在构思一个作品的时候, 首先做的是题材的选择。对新人而言,选择什么样的题材创作比较好呢?我的答案是从最熟悉的领域入手。


有很多人平时写文章写日记、写随笔的时候她们可以写的非常好,但开始创作故事的时候立刻就差了几个等级。是因为在写自己的时候 人是自然和放松的而写故事的时候很多人缺乏一个信念感是在编造故事。


一旦你有了这个编造的念头产生,你描写的人物、你笔下的世界立刻就会变得不真实。


一个好的故事不是你要拿着斧子去很用力的在石壁上凿出来,而应该是你去发现它,它就在那里是浑然天成的。你只需要去找到他帮它洗掉灰尘。


很多人刚开始写作的时候,会去选择一个自认为精彩但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但全世界所有一流的创作者都会写他们熟悉的领域入手。


贾平凹不会写赛车,韩寒不会写宫斗。

切忌跟风去琢磨什么流行问别人喜欢什么,这样可能最后你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了,市场的变化更新很快,题材的选择要专注于自己 遵从于内心。


下笔前一定问自己:这个故事你非写不可吗?什么让你如鲠在喉?

也许是一个愤怒、一段思念、一个画面、一场高潮戏、一个流泪片段,甚至可能是一次委屈。总之,找到这个动力源,把它作A点确定下来。


有了A,才能推演出B,由B再推演C和D。也许往下推演不顺而回过头来调整A,但是,写小说必须找到A。找到你内心中,让你奋不顾身 心潮澎湃 最本真 最强烈的那道光。

2

人物关系


通常现实主义题材的书和非现实主义的小说侧重点不同,现实主义更偏重于写事,虚构类的作品更注重塑造人物。


回忆一下我们曾经读过的小说,从小到大可能里面的情节记得不是很清楚了,但其中的人物往往张口便能说出来。人物的塑造需要在人物关系当中产生,想好你要写的人物之后,就以人物为中心把它放到属于他的人物关系中去, 人物关系设计好了有无穷的戏可以写。


好的人物关系看一眼就知道有戏,  要素:

1.差异化,性格趋同的删掉;

2.紧密勾连,不认识或不相遇的删除;

3.动静、强弱搭配   

4.必须有坏人(负面人物);  

5.不一定复杂,但一定要纠结  


比如孙红雷主演的电视剧《潜伏》这是根据一个小说改编的,小说的原著只有1万多字,但孙红雷和姚晨这个人物关系搭建的非常成功, 后面就可以推导出无数的戏份。


一个一流的作品,在人物关系的设计上都很下功夫,重要的情节、线索就从人物关系中产生。如果这一环节没有设计好,硬是凭空想情节 加情节故事就会有违和感,不够自然僵硬。


3

情节事件


大家在创作的时候,首先脑海里要有一个大致的体量,你要写的篇幅是怎样的?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他们看起来相近而实际上是三个完全不同类别的东西,就相当于体操、武术、舞蹈 的差异。


在构思情节的时候,从内心的情感入手,而不是从外部的情节。

比如:国王死了,皇后也死了,这不是故事。国王死了,皇后因为伤痛欲绝,也死了,这是故事。



4

悬念、伏线


你写的故事前后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


比如你的故事里有很多个事件  A  B  C  D  E ……如果把 B 和D 顺序颠倒了,这个故事还成立,那么你就需要修改了。


人生差不多也是这样吧,上一刻,这一刻所做的决定、所种下的因,一定会在下一刻或下下一刻带来一个结果。有的不成熟的作品里,缺乏因果关系,或是流水账。好的作品里,处处充满了因与果、矛与盾。


比如《泰坦尼克号》如果群众和媒体不过度的渲染这艘传的伟大,老船长的虚荣心不会因此膨胀。因为种下了这个因,就结下了后面悲剧的果。因果思维不光用在主角身上,好的作品每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配角,都会在这个链条里。


5

矛盾冲突


故事的本质是冲突, 没有冲突就没有故事。


不管是话剧、小说、电影还是童话,一切的核心都是冲突。大家在写一段对话、写一场戏、写一章故事的时候,如果感觉很闷看着发困大多时候是冲突不够, 冲突不是必须要人与人兵戎相见。


冲突简单说就是渴望+障碍+行动,孙悟空渴望回到花果山,但障碍是紧箍咒一直困扰着他,行动是只有保护唐生取得真经才能摘掉;陈香渴望救回母亲,障碍是二郎神的力量太过强大,行动是必须要成长自己,才有机会救出三圣母。故事里的所以矛盾冲突都必须具体化,所有大的冲突都必须具象化到人与人的冲突。


比如三国演义如果是千军万马之间直接重逢厮杀,那戏一下子就散了,如果是具体化到关羽、张飞 PK 吕布,矛盾一集中立刻就会让人感兴趣产生期待。

如前面的山洞里有危险有恐怖的声音出现,结果出来的是一大群蝙蝠和出来一头狮子,一定是后者更让人紧张,因为集中了具体化了,尽管一群吸血蝙蝠比狮子更危险。


6

巧合、误会


无巧不成书,在构思巧合、误会的点的时候,把他们放在因果关系链条中会更让人信服。好的故事,往往会有某一个或某几个点、元素、细节、画面、人物、不断的重复,重复能带来惊喜。


在写作的时候写过的东西不要就扔下不管了,在恰当的时候重复第二次,第三次,在其中加入一些变化,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7

细节的描写


结构是骨架,细节是肌肉。生活中观察到的,是别人想象不到的,亲自经历的和凭空想象出来的永远不再一个维度。


为什么老一辈的作家写的东西看似没有那么好的想象力但能打动人,细节决定成败这个是真的。一个人是否真的有经历是真实的还是编造的、底蕴有多少,细节上都一览无余。


8

前史

要写好一个成熟完整的作品,需要在人物的前史上下一番功夫。哪怕做的这些准备工作最后真正出现在小说里的可能仅有10分之一,但做了准备和完全没有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为了写好现实的故事,必须努力解构好过去的故事,前史是推动现实故事的动力。如雷雨:现在的故事是过去的故事的结尾。



9

主线与副线

主线主要人物与对立面,正反故事线。旁生出几条线索来,相应的陪衬补充。副线的作用,不能游离与主线之外。大家刚开始写作的时候, 建议先从线性结构开始,一人,一事,一主线,可以插入副线。


一部戏可以一条线,也可以多条(增加丰富性复杂性)。线索不宜太多,超过三条会影响理解剧情。几种情况:1.完全平行不交织;2.点式交织,在某几个点上碰撞;3.分叉,一条线中间分成几条线;4.合并,若干线合并为一条线。一部小说只有一条主线。


结构是最考验功底,但如果能用一人一事一线【如:战狼】最基础方式简单朴素的讲好一个故事。后面在写意识流也好、板块是也好、多线叙事也好、就都会更容易,化繁为简从最基础开始。



10


节奏对比


详写、略写的对比,节奏张驰对比。这个大家可以去找你最喜欢的书 或最喜欢的电影去反复的读反复的看,什么地方是作者展开来叙述的、什么地方是作者略写的。《战狼2》的成功 也是在节奏感上把控的特别好。



11

开场任务


想好了主题之后,怎样开局,可能大家也遇到过这样的困惑。写一个故事,跟创业等等,原理是相通的,如果你不知道往哪走,那么任何的方向都不对。


我建议先从结局入手,想好了故事的结局,自然有无数个开头可写。在构思一个故事的时候,不要站在这个迷宫前,平视甚至是仰视,那是读者看故事的视角。写故事的时候,我们是上帝,要俯视你创造的迷宫。先想好了结局,以及最终你想达到的高潮,从而倒推出故事的发展这样就比较容易,并且你会发现它一定是符合逻辑的。


开场一般有三种比较常见的方式:


第一种是一段比较有哲理,比较酷的话。比如幸福的人大致相同,不幸的人 各有各的不幸或是人生的开头走好关键几步。


第二种是直接设置悬念,一觉醒来他发现自己变成了甲壳虫,(卡夫卡,变形记)


第三种是最常见的也是最有效吸引读者的,在电影电视剧中也最常见的,用动作开场动作最抓。


大家在写一个故事的时候,开场不用着急去交代你的构思情节,后面有大把的时间。把开场的黄金时间,留给你的主人公。只要在头三千字,前三万字能够让读者喜欢上你的主人公,开始关心他的命运,那么你的开场就成功了。读者移情与你的人物,接下来无论怎样转变,带入感都达到了。


反思或检查一下你的开篇是否人物出场过多,或事件交代过多抢了主人公的戏。开场的首要任务是让观众移情,第二个任务是在开场结束的时候将主人公的一个具体明确的目标 展示给读者。通俗点说,就是读者看完了开头,知道主人公接下来要干什么心里产生期待感。


追上一个女孩;赢得一次战斗;去玩一个地方旅行;找到一份工作这个目标必须是明确,具体的。接下来你的主人公为了达成他的目标,所采取的策略和行动就是你的故事与他人不同的地方。


我们不可能完全凭空创作出一个从未有人写给的故事,但相近的故事,相近的题材,如何做到不同、出彩,就再与主人公的策略和行动上。


如何塑造人物就在一次次事件上、困境中。大家写故事 很多时候不知道该在哪里发力,尤其是新人创作者往往把力量都用在如何表达表现主人公上,从人物后面使劲儿推着他走。其是最应该发力的地方,是给主人公设置障碍上,好看的故事也好看在这里。


如何把阻碍主人公实现目标的障碍设置的巧妙有变化,把这一点思考好主人公战胜的困境越多越难,他的形象自然就愈发让人有印象。比如我是写武侠,写一个人如何成为高手,最好的办法不是描写他的招式,内功,不是那些形容词而是直接安排他打赢另一个高手。


在构思的时候你有没有认真准备好足够多的障碍,在这一点用心,做够准备,你的故事至少可以保证得以完成,不会中断不知道怎么往下进行。


在写每一章甚至每一个长短落结束之后,检查你的主人公是否距离他想要实现的目标更近了一步或是更远了一步。如果接连两三章主人公距离他的目标没有什么变化、没有更困难、也没有更接近,那么节奏感会拖拉需要调整。


大家不要排除结构和规律,一开始就想凭空创作出一个前无古人的故事。任何艺术它的美感都源于它的规则,体育、美术、音乐都如此,规律是很美的东西。


12

中点


在故事的中心存在一个点,到达在这个点你可以预见故事的高潮甚至结局。这个点通常被称为中点,所有的电影在中心部分都可以找到它,所有类型小说也有中点,可以把故事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在中点之前,和中点之后。


你的故事在节奏和情绪上要有一个变化,好莱坞许多经典大片在中点之后真正的坏蛋出现,节奏开始加快。主人公遭遇人生的低谷糟糕透了,这时候你可以预见并洞察结局是主人公要战胜某某,你的故事里有没有这样一个中点。


在中点之前所有主要人物出场完毕,接下来的情节全力以赴为高潮服务,节奏要比前半部分更快很多时候会有倒计时的感觉,这和人们的阅读心理的一致的。到了后半部分如果你的节奏不加快,甚至保持匀速,读者对结局的期盼也会让他感觉到慢和拖,高潮之前要注意。


一个成功的人物面对人生的低谷,一定是有主动性的,在生活中不也如此吗?我们更喜欢一个敢于担当,真正靠自己站起来的人物,而不是故事过了大半段,最后的困难危机是被一个局外人解决的,那会给人物和故事减分。


有一些不成熟的作者,写到后面心浮躁或不知道如何收场了,随便写一次地震、外星人或车祸就把故事的危机全解除了。这样写的作者存在的问题就是动笔之前没有想好结局,如果是心里先有了结局,以及想达到的高潮点再来倒推,故事就不会出现这样逻辑性的问题。


在动笔时你心里有底会从容很多,你知道人物的命运走向,配角该往哪个方向靠,也能处理的更清楚。新人作者 切忌说教。


大多读者看一部小说更关心更想看一个好看的故事,可能你有很多想表达的,有很多经验阅历那么把它们都融化进故事里吧!用具体的人物的对话、遭遇,让读者感受和共鸣而非平铺直述。


把自己抬高是失去读者的开始,把自己放低是获得认同的开始。«易经»里面的所有卦相,都是有正有负、有得有失,只有谦卦,均为吉,满遭损,谦受益,文,人皆如此。


在构思一部作品的时候许多人习惯从情节链入手,建议在此外再画一条感情链,用人物的感情情绪来推进的情节会比用理性规划出来的情节,更容易让人共鸣。


写配角和主角时分享一个小方法:带戏出场。每一个人出场的时候要带着戏,争执、冲突等等等。这样会增加故事的张力不至于出来一个人物,对情节推进无用还分散读者注意力。


故事中的对白描写我个人推崇古龙和海明威,阻碍你写好精彩的对话的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在对白前后加入的形容词过多。很多新人为了更细致,会在人物对话的前后加入很多形容词,对话切忌刻板话。


例如男女主人公一见面说:'我能请你喝杯咖啡吗?'不能这样写


精彩的对话是这样的,例如男女主人公见面是在图书馆,男:“最讨厌你们这些北大的学生,来我们清华占座。即使这样我也不会跟你去喝咖啡的。”女:“我也没说要跟你喝咖啡啊!”然后下一幕直接出现二人喝咖啡的场景


要破除读者的心里惯性和读者做内心博弈,既不能顺从读者又要满足读者的心里预期,这个尺寸的把握需要大家花时间思考。


写人物,不极品的不写,不是极致的不写。


举例写一个明星耍大牌,大家会怎样写呢?如何写明星耍大牌不要去想象,去观察。明星W有一次出席记者发布会,冷不丁被记者用闪光灯拍照吓了一跳,W立刻抢过来照相机,把记者按在角落里连拍20多张。


青年明星WZ,出席一个活动。活动在四线城市,那个场所里没有直上直下的电梯,只有滚动电梯,滚动电梯上有很多人。WZ提出要求说:“自己需要一个独立空间,不能跟人群在一起。”商家说:“那怎么办,走楼梯吧。”“在几楼?”“四楼”明星WZ说:“不行,上四楼太累,这样每一层楼梯给我放一个茶桌,上一层喝半个小时茶。


13

结构方式


一人结构,一线到底;二人结构,一男一女,两男,交叉,延续到最后;三人结构,三角形,每两个人之间都有冲突。


如果你要写七八十万字,《水浒传》《红楼梦》那样的字数采用一人的结构,那么情节上会让你崩溃。结构没搭建好就需要花很多倍的力气在想情节,结构和人物关系搭好了,后面能自动生成很多情节枝叶。


同时你看《北京折叠》《盗梦空间》《无问西东》如果你把故事拆开平铺,你会发现这些故事其实并无特别突出的亮点,亮点在结构设计、叙事手法上。


小说的结构简单来说,1、一线到底。2、双人结构。3、3人多人结构。


一线到底好理解,以一个主人公为核心一切围绕他展开,《鲁滨逊漂流记》《战狼》。双人结构双主角,可以是一男一女,双男双女。我看女同学比较多,推荐一部美国的公路电影《末路狂花》是双女主的结构,也是现代女性意识作品里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电影学院课上主讲的影片之一。多人结构是一般超长篇幅小说或电视剧采用的,很多人之间相互有联系、瓜葛、矛盾等等。例如《冰与火之歌》《天龙八部》《人民的名义》。


时空处理多看一些不同方式的处理 【首先从时空上 取得创新】(时空会带来新鲜感。)时空处理上,大家可以借鉴日本动漫新海诚、宫崎骏都不错。日本的动漫画风是睥睨世界的故事是第二位为了更加扬长避短,他们在叙事上采用一些不同的手法,通过画风、形象塑造。 


好的小说充满动感和冲突,仿佛永动机。引爆点启动事件,人物动起来,最终带动读者奋不顾身奔向终点。


什么动力源最有力?A想当医生,B和邻居吵架,C丢了一只猫…不管写什么,须找到真正有力的动力源,人类共有的原始欲望:食,性,生死,恐惧,尊严,权力,贪婪等,并将其极致化。


无论一部电影、一个小说,还是一个戏剧段落,开场不久后,必须有人出拳,就是第一块骨牌,第一个撞击,第一次危机。这第一拳最好足够的狠,才能激起强烈反响,被撞击方和观众才能被打懵,才能引起足够大的波澜,才能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才能吊起观众的胃口和好奇心:后来呢?


整个小说只要没有结束都是在为你的人物刻画形象而发展,也不过分你想让人物形象立起来的越快越明显,那就把细节事件的冲突安排的越大越极致,人物也要极致化。


不是极致的人物不写,在下笔之前就要想好你的人物有什么和别人不同的地方,比如:抠门。怎样表现这个特点,临死之前还不瞑目伸出手指把蜡烛吹灭一个才死。这是大师,这是极致,这些细节是属于每一个作者,自己的东西别人拿不去的也是最被读者津津乐道的


14

高潮结局


矛盾冲突的顶点,高潮之后到结局的部分要快,高潮之前要逐步加快,各线索努力往主线索汇集,结局,动作的结束,人物的归宿,结局展示全局主题的部分。


刚刚说到中点在故事后半段,节奏要加快,所有副线在这里要开始逐步朝着主线汇聚,逻辑上不会出问题,写的时候也更清晰。其实从商业性来说还是中篇和长篇更有商业性,短篇在现代处于挺尴尬的位置,除非是名人写的短篇小说集但也很少了。


目前市场上最畅销的小说 都集中在以下两个领域

一个是造梦系,一个是治愈系。造梦系写人物、写英雄构造一个世界。治愈系要由外往里写,写故事、写内心,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因人物的复杂性,构成了故事。造梦系的故事人物往往简单是一个符号将读者带入故事里 体验超人、蝙蝠侠很多玄幻、武侠作品都如此。


你的故事要有你的童年印记在里面、有作者的痕迹,成长的经历。

所有能打动人的作品都有作者的痕迹在里面《摔跤吧!爸爸》是直接用真人故事改编的。


前些天在电影学院同学提问摔跤吧的编剧,讲到电影中对女性的塑造是否有刻意的去写?编剧回答说:“没有,印度本来就是这样的。”他们只是把真实的展现给世界的观众看,想写一个特别完美的人物,那就让你的人物有这样那样的缺陷。


如果你想描写一段特别感人的爱情,那就让你的人物遭遇这样那样的爱恨情仇,生死离别。情节的核心是因果关系,纠葛是因高潮是果,小因大果。

把自己的经历写进来不要编虚构的故事里,多多少少感受到跟现实的密切关系。稍有点责任感的作家,都有现实的痕迹。故事在远古最初始的功能:教育,教化,感化人。


大家在写作中不要忘记这一点,如果可以尽可能的多写一些温暖的,阳光的,给人正能量的作品。我们每个人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可以让这世界变得多一点美好,多一些光明。


小说就是要讲一个故事,要讲一个好听的故事,不要去为难读者。  很多实验性小说, 涩很暧昧,时空交错,目的不明确,人物面目模糊的故事, 很多人想摆脱小说的陈规。 小说的理想很简单,就是讲故事。


人们经常用“瓶颈”来描写停滞不前的状态。其实,写作者真正的瓶颈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这种瓶颈不是说你写得不好,而是在于你会忽然对写作这个事情感到厌倦,觉得我写也不是,不写也不是。这才是真正的瓶颈。在这种时候,你不能够放下笔,也许一旦放下笔,再也不写了,你会过着一种再也得不到满足的生活。


但是,你也不能硬写,因为硬写的话会把你写伤掉,从此你会非常非常厌倦写作这件事情。我觉得每个写作者都会经历这种阶段,这个时候谁也帮不到你,只有靠你自己慢慢挣扎出来。


历史都为我们准备好了所有的条件,余下来的就是设想具体的人和事,这时候就要启用你的经验,启用你对你周围生活事物的观察和认识,你会发现人和人,无论跨越多么不同的时代,多么漫长的时间,其实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很多人写作会遇到瓶颈 卡住  这种症状几乎每个创作者都会遇到

临床表现:


1.反复开头;2.半途而废;3.拖稿;4.撒谎(称正在写、快完了、构思中,实点墨不见)


病因:

1.完美主义(不完美毋宁死);2.爱面子(怕嘲笑);3.苛求自己(怕难超越过去)


药方:

1.所有的大师的草稿也都是垃圾惨不忍睹,2好作品是改出来的


文学即人学。被记住的作品里都有难忘的人。  这被世代牢记的人其实并无生物学存在,是作家“造”出来的。

写小说,起始于欲造人,终结于造人。


你创造的这些人须具备:1.有人文审美价值;2.鲜活如真;3.有感染力和冲击力;4.有命运跌宕或变化落差;5.能折射社会和时代;6.具有充分唯一性。


我们所写下的故事,创造出的人物,会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它们承载着我们某一段时光的热血梦想 寄托, 会影响到更多人, 你在键盘漫不经心 或者含辛茹苦的敲打出的文字, 在未来的岁月 或许会改变某些人的一生。


在落笔写每一个字的时候,都该有这种信念感,我们的每一笔,每一个字,都在影响着这个时代,要让我们写下的每一个字 对得起经受过的苦难。


写好故事要牢记观世音菩萨。

观:生活中多看、多听、多观察。

世:要懂得人情世故,世界的变化不故步自封。

音:懂音律,注意故事的节奏变化

菩萨:是要有一颗慈悲的心肠,身为作者,要更加洞察人间的疾苦和需求,当你用一个诚恳善良的心态,你写的文字一定是有天然亲和力的或许文笔不那么完美或许遣词不那么巧妙,但一定可以打动人感染力。

因为所有的科学都在追求一个字叫:“真”

所有的宗教 都在追求一个字叫:“善”

所有的艺术都在追求一个字叫:“美”。

而这所有所有的一切所有的真善美都离不开一个字那就是:“爱”。


缺少了爱你的作品会黯然失色,有了爱能化腐朽为神奇,初心是很强的力量,他能指引你到达彼岸这超越一切技巧。


凡是最怕认真二字吧, 我看到群里有很多自媒体 运营者  在你写文章 收集一些资料的时候, 你亲自用手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的  和直接复制粘贴的  文字的质感一定不同 。

     

现在正读到我敲打的这些字的人  每一个都是聪明人 写小说 尤其是长篇小说 却是一个聪明人下笨功夫的工程。

   

文字可能不会立竿见影的给你带来好处,但时间会把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无限放大。 你只管落笔开始,让子弹飞一会 。


前段日子, 在南京拜访李小龙的传人。他分享了一句话:打1000拳有一千拳的收获,一万拳有一万拳的收获,一辈子有一辈子的收获 。

如今很多西方人都在讲成功 很多国人在效仿。


而我们中国人其实不谈成功,我们讲功成, 功到自然成,还没有成是功还不到。因果如影,分毫不差,公平的很。


最后用100年前胡适先生的一句话 作为分享的结束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愿我们所写的每一个字,都对得起受过的苦难。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