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场40年,决定大家一分高下的,就是这三个转型思维

 二战大哥 2018-12-08

作者 :七芊

来源:七芊职场物语(ID:qiqianZCWY)


问题(一)


读者问题:想部门转岗,想去做其他的工作,又担心选错,到底要不要转岗?


七芊说:因为不知道是什么具体的工作,所以没有办法给出具体的建议,就分享一个我个人过去转型的抉择过程。


1


我在搜狐视频工作的阶段,有一段时间非常想要去做版权这个岗位,你知道的,一个环境就会塑造一个思维,因为版权部门和大咖打交道比较多,负责采买和销售IP,薪水也比较高。而我当时有大把的作家资源和平台资源,所以很想从市场转型去做版权。


但是为什么没有做呢?因为我约见了一位公司的高层HR负责人一起吃午饭,我问他我想去做这个靠不靠谱。他很真诚地对我说:“不靠谱。因为版权的就业面太窄了,离开这个行业基本就工作不了了,所以去做市场公关,品牌公关这个更靠谱,发展面更广。”


他这一句话就彻底让我打消了这个念头,所以遇到事情你可以问问你们公司的HR,也可以问问猎头或者上司前辈,从他们发展的眼光到底要不要去这个岗位。



2


我在离开搜狐视频之后的一段时间,遇到过一个拍摄团队,想让我加入其中。我当时确实有想做短视频这里的自媒体。所以一度动过心。后来为什么还是没有入坑呢?我真的是个非常不容易被骗的体质。因为遇到难题,我会找至少20个人就聊这个问题到底怎么做。


吸纳别人的看法。


大多数人都认为我不该放弃大好的公司平台,去加入这个小团队。其中有一个人对我说:如果这个公司只是想要雇用你,而不是邀请你合伙,去担任重要的职务。那你不要去,因为如果被雇佣,你是有能力在最好的公司的,能够给你资源身份的平台和更好的项目经验。去那个团队,做的事情又不是你想要的,对于你的长远目标(我当时就是想要做自己的视频节目)没有任何作用,又不给你任何的股份,想廉价雇佣你,为什么要入坑呢?


这句话很打动我,我也确实觉得自己的营销基因和娱乐营销的方法都用不上,这个团队当时就是希望我去做一个商务类的角色,再加上央视的小团队缺乏互联网的思维和资源,后来就没有去。再之后那个团队的账号都停更了,很庆幸没有被坑。


遇到问题,找20人去聊,一定会有非常好的答案的。



3


关于选择。我过去认为选择很重要,因为当时没有能力承担更多的责任,所以希望在一个好的环境里吸纳优质的资源和经验。但是从我出书,组建团队,学习做公司之后,我渐渐能够承担那份责任了。


我开始知道很多事情是人做出来的。而不是选择出来的。所以,现在更倾向于去做主导者,承担责任的人,而不是去做一个恐惧的,有目标但是怕选错路的人。



付出去学习什么,耕耘什么,什么是一定会有结果的。所以不需要纠结于选对选错,只要付出去做的话是会有很好的结果的。做不出决定的时候就代表还没有到能做出决定的时候,还需要去做更多的事情,去找到灵感。


问题(二)


读者问:互联网增长策略有什么模型参考吗?


七芊说:


Linkedin的增长策略:

第一环节是用户:用户使用情况。第二环节是数据:行为数据,服务端日志数据,交易数据。第三环节是变现,以变现刺激用户增长。

Linkedin三种变现方式:公司发布简历,2B广告,猎头找人。


具体增长案例:

1观察用户来源:电子邮件和搜索功能。(针对性优化)


2把更多资源放在高活跃渠道中,放弃低活跃用户,专注于活跃用户。比如完善用户自主编辑简历功能。


3 专注于数据增长:比如一周内添加五个联系人的用户,留存,实用,停留的时间会是那些没有加到5个联系人的用户的3-5倍,因此设计了社交关系功能,上传地址簿,推荐那些人你可以能认识,把这个功能放在各个页面的入口。


部门设置:


1 产品部门:进行数据分析,优化活跃用户的渠道以及活跃用户的留存功能。


2 客服部门:判断使用度下降的客户可能会流失,及时联系客户防止流失


3 销售部门:跟踪用户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互动,根据数据智能预测用户流失,客户需求,让销售人员抓紧各自最活跃和最不活跃的5个用户。


4 市场部门:以周为单位优化广告投放,价格变动,线下活动等提升营业额。


上述选自《首席增长官》这本书。感觉这类书写的都很浅,有一些细节之处还是值得借鉴的,比如说销售的数据分析和客服的流失用户分析,这里之前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




问题(三)

读者问:正确读书的方法是什么?


七芊分享下关于读书的一些方法总结:


1.读什么书?——“读能读下去的书”。


人的直觉是很准的,如果是看书寻求解决方法的话就应该有针对性的看,你需要什么,就能读的下去什么。比如我有段时间觉得营销思维进步缓慢,寻求这方面的解决办法,这时候读大而全的策略性书籍就很不合适,而且浪费时间。


针对性的看,现在有些书籍,如果翻几章根本读不下去,就代表这个阶段根本不需要。压根也就不浪费时间去读了。


2.可以同时读很多本。


睡不着,读一本书坚持几个小时是折磨。同时读了三本书,每本看一章,交替趣味性强一些


3.能做事不读书,能交流不读书。


最近都是因为问题没有合适的人去解决,业务水平不够处理不到这么高级的问题,所以又增加阅读了。


4.读案例,不读结论。


我读公关营销增长这里的方法论书籍比较多,记案例会比记结论形象,而且好模仿操作。


5.学到一个方法要赶紧用,要不然就会忘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