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喜马拉雅FM蒋文跃老师的精品课《北大蒋文跃的中医养生课》 编辑|何嫱 中国传统文化比较注重家庭伦理,所谓父严、母慈、子孝。尊敬长辈是中国人的优良品德和传统观念,尤其是孝敬父母更是一个人的基本品格。那么,怎样才算是孝敬父母长辈呢?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与标准。 有些经济条件好的会给父母长辈钱,让父母想买什么就买什么,通常一些老人节俭惯了,这些钱多半不会花掉。许多人以为,给好吃好喝,上馆子吃大餐或者买滋补品,有些晚辈自己喜欢吃什么,觉得什么好吃,想让父母分享。 或者给长辈买补品,有些人干脆什么贵就买什么,什么人参、虫草、燕窝、阿胶、蛋白粉、卵磷脂等等,或者有的人带父母出国旅游、见世面等。虽然你心里是真心的爱父母,但上面这里边很多做法,可能不见得真的有益于父母,有的可能会害父母长辈。 给父母好什么才算好?我这里讲一个人,他是个大孝子,也是中医史上称为金元四大家的元代名医朱丹溪。朱丹溪是个真正的大孝子,他学中医的初衷就是为了治母亲的病。 朱丹溪曾说:孝敬父母就不能给他们好吃的。这是大孝子吗?不给父母好吃的,那怎样才算孝呢?朱丹溪写了一本书叫《格致余论》,里边有一篇叫《养老论》,他说老年人胃有虚火,所以容易饿,但是脾脏弱,消化吸收差,如果给父母过于肥甘厚味的东西,那么容易变成痰浊积滞在体内。 以前乡村一二个月才吃一回肉,现在天天大鱼大肉,人就会闹病。朱丹溪的妈妈有痰饮的老毛病,朱丹溪让她粗茶淡饭,同时开一些健脾化痰的药,身体平安无事。他说他母亲嘴巴上虽然没有怎么享一时的口福,但平安健康,不被病痛折磨不是最大的孝吗?这就是古人提倡的“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 要怎么给父母买保健品?有些子女也很重视父母的健康,以为送父母保健品、补药就是送健康。这是个误区。如果长辈平素身体健康,没有什么疾病,不需要吃任何补品,乱吃补药反而会吃出问题,有些老人往往心担心浪费,勉强将滋补品吃完,很容易误事。 如果父母身体有些问题,一定要弄明白父母或长辈的体质或疾病的类型,选择合适的保健品。比如人参、三七、黄芪适合气虚,阿胶适合阴虚或血虚,石斛适合肝胃阴亏,鹿茸适合肾精不足的阳虚,胎盘适合劳损及精血虚等。 可以给家里的老人买一些必备的家用医疗设备,如血压计、血糖仪、磁疗罐、艾灸设备、温度计、按摩椅、泡脚的药浴桶、中药药枕等,腿脚不便的可以置备轮椅。 父母到了一定的年龄,买保健品不如给父母进行一次全面及个体化的体检。治病不如防病,早期发现对很多的疾病发现有重要的意义。 不要让父母过于安逸中国人把老人悠闲自在的生活称为享清福。一个人的心境可以悠闲,但一个人的形体不可享清福。常有一些子女在大城市里闯事业成功了,所谓功成名就,就把60-70岁的老爸老妈接来住,这些老人由于地疏人不熟,成天就闷坐在家里,除了嗑瓜子、看电视,无所事事,不少老人的身体很快出问题。 特别是有些来自于农村的老人,本来在田间地头干惯了,加上平时邻里老哥老嫂,唠唠农事收成,东家长西家短,过得倒也舒坦充实。突然来到城市生活,他的整个生活方式与环境发生巨大改变,容易不适应。 有些子女以为父母年轻时受过太多的苦,干活太累,老了不想让长辈多干活,想让他们自在安逸,出发点虽然是出于孝心,但可能对父母的身体并不有益。因此,作为子女一定要根据长辈的身体状况,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或文体活动,切不可过于安逸。 多关注老人的心理和精神需求有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叫《常回家看看》,年轻人节假时看望父母长辈的很常见,大多是父母或长辈张罗一桌饭菜,而小辈往往吃完饭拍拍屁股走了。最多就是给老人带一些物质上的礼物,其实年纪大的人物质上的需求,如吃喝等着实是有限的。 古人认为孝是有层次的,小孝孝其身,大孝孝其心,至孝孝其志。满足物质上的需求的孝,是最基本的需求,大孝是满足长辈精神心理上的需求,最高层次的孝是实现他们的愿望与志向。 虽然退了休或处于休养的老人不见得有什宏大志愿,但晚辈要多与老人交谈,所谓交谈,其实就是多询问与倾听。有些事可能你听了很多遍了,但是只要你用心,老人知道你是尊重他的,在给老人洗脚、剪指甲、洗头发、捶背按摩等过程中进行这样的交谈,这样的交流会时常让老人感到有甜蜜温暖的回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永远不要自己夸耀你有孝心,父母抱你有几年,你可抱父母有几天?父母喂你有多少餐,你可曾为父母端过几次碗筷?希望大家能够多回家看看父母,多陪他们聊聊天,就是最好的孝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