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蠹鱼之行|访旧书店小记

 星河岁月 2018-12-09

逛古旧书店、四处访书淘书是古今书蠹的一大乐趣,到一家家旧书店中“寻宝”、找到一本想了很久的书或是遇见爱聊天的内行书店老板,都能感受到一种奇妙的兴奋。先前常常看到很多学者写的访书记,窥得世界各地大小古本屋、旧书店之一隅的同时,更多的是对其访书经历的惊叹和羡慕。南京尽管没有很多古书店,但旧书店却也还算多;南大鼓楼校区附近就错落分布着不少旧书店,唯楚、学人、品雨斋,之前还有雅籍书店、花洲书店(很遗憾的是这两家书店一家关门,一家搬迁了),而南京古籍书店也只需乘公交就能到达,于是,沿这条路线逛旧书店就成了国学社前社长和他的社员们的“日常”活动。


去年秋季新学期刚开始之时,前社长就带领着国学社和悦读书社的社员们逛了这些旧书店;而今年,在上周末前社长又带国学社新社员以及一些老“书蠹”们走访。一群人一起逛旧书店,一路的秋光繁景,共同选书、相互推荐时的交流与言笑,高年级同学们(尤其是前社长嘿嘿)的指导和推荐,甚或成为比买到某本绝版书更大的快乐。曾经在书上看到有人将日本每年的古本祭称作“蠹鱼盛会”,当时立刻就想到了几次的逛旧书店之行,虽说相差甚远,可那种淘书与交流的心情,却多少有相似之处。



2018年10月22日,国学社与林下诗社的八九位同学,在国学社前社长的带队下,从仙林出发乘地铁到鼓楼,走访了唯楚、学人、乐匋、品雨斋、南京古籍书店和先锋书店;每个人都一边翻着书的“故事”,一边写着各自淘书的“历史”。



我们首先到达的是唯楚书店。

楚有材,于斯为盛。唯楚书店位于南京大学鼓楼校区通往南京师范大学的路上。书店不大,却保存着许多旧书。这些没有随着时间洪流消逝的旧书,见证着一段段悠远的历史与回忆,如一窖老酒,随着岁月而发酵,逸散出醇厚的香味。


于是旧书店的旅程从这里开始,我也在一步一步的探索中,丰富了自己对于旧书店的认知。 书架上陈列着各式各样的书,人文历史社科一应俱全,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本《欧几里得在中国》(哈哈哈哈,这个是讲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的过程的)全程还有学长耐心的指导以及对书本内容的讲解,这个开头也算得上圆满。


书店里的文史哲类书籍很多,细细翻找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书。但因为是第一次有机会和大家一起逛这样的书店,对书籍的研究也不深,所以还是需要学长的指点,才能选中适合的书籍。从地铁站下,走向唯楚的路上经过的老街都特别有味道,墙上斑驳的痕迹,路边恣意的花草,和零零散散的阳光、并不宽敞的老街一起,让我觉得走向书店的路途格外美好。


唯楚书店坐落在居民街的一侧,外表平凡的书店藏在两侧的店面间,给人几分“大隐于市”的奇特感觉。踏入书店,满眼的书籍从地面一直排到天花板,将本就不大的店铺塞的满满当当,让我们近乎难以立足。不同于以往去的书店,这里的书大多半旧不新,古旧的气息扑面而来,略显暗黄的书页仿佛是流逝的岁月为其镀上的金边。也许正是因为它们的古旧,书的价格反而较外面便宜了许多。我在学长的建议下买下了一套《两晋南北朝史》,将厚厚的书籍放进背包里的我,立马感受到了它带给我的“甜蜜负担”。学人书店

学人书店是南京现存最久的旧书店,书店里密密麻麻排列的书排满了整面的墙。书店中间有几柜特价书,其余的书籍和大部头的字典,都分门别类地放置在书架上,一眼望去井井有条。书店二楼的布置非常雅观,有很多古玩字画,还有一些店主珍藏的书籍。

学人

学人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原因有三:一是门面。书店的门面很吸引人,布置了很多盆栽,将书店掩映在一片自然舒畅的气息之后,让人不自觉地想一探究竟。二是看店的奶奶。当奶奶得知我们是南大的学生时,挺开心地说我们是校友。后来了解到奶奶原来是南大工程系的学生,闲聊一二,她还能想起当时的校长,也谈到校园,仍有意气风发的少年气概。三是书店二楼的布置。从铁楼梯登上二楼,一下子觉得别有洞天。二楼摆放了很多古玩书画和精装书籍,十分雅致。小几上还有在报纸上留下的毛笔字迹,匆匆一瞥也觉得别有一番韵味。走得时候奶奶很热情地与我们告别,还邀请我们下次再来,觉得心里很温暖。




学人书店的二楼


学人书店书籍拥挤的一楼


精美的书架,排列整齐的古书,有的甚至已经绝版,配上一方古琴,一幅字画,浓郁的文化气息充斥其间,便是学人书店的二层楼了。 听说书店老板常常在这里以文会友,不由得多了些许敬意。 相比之下,一楼就要凌乱些,自是书的种类数量不会少,但没有分类放置,确也稍稍有些麻烦。 对诗词有这浓厚兴趣的我,拿起一本《诗词创造常用词》,却被学长叫住...“你看这老干部写的书,肯定不会很好嘛。 ”嗯,好的,又学会了一招。

 

学人书店的与唯楚书店相似,置身于居民街一侧。门前精心打理的绿色盆栽着实让我们眼前一亮,生意盎然的绿色为古朴的书店增添了几分新雅别致,足以窥见书店的主人的独具匠心。书店的一楼相较于唯楚书店宽敞了许多,书籍的种类也繁复起来,时不时可以看到一两本属于上个年代的连环画夹杂在一众外国小说和古籍诗词间,令人莞尔。二楼的布置更是叫人惊叹不已,颇具特色的摆饰古色古香,几案宣纸上尚为干透的墨迹与这满屋的书籍在我们的记忆中镌刻上了浓烈的一笔。


乐匋书店位于汉口西路,南师大与河海大学之间。经营中华、人民文学、岳麓等出版社特价书。书店不大,但书籍的种类与质量却让人赞不绝口,拓宽眼界。

乐匋书店之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紧紧闭合的大门让我们一行人始料不及。我们在书店门前等了许久,满以为此行注定败兴而归时,乐匋书店的老板姗姗来迟,微笑着为我们打开了书店大门。乐匋书店的藏书相较于前几个书店,在深度上明显更胜一筹,书籍按照地域的分类也别具一格。在这里,我第一次见到了古代的琴谱,繁复的表示音律的文字让我大开眼界,真正意识到原来自己所接触的诗词书画只是中国庞大文化基石的冰山一角。


和乐匋的缘分很奇妙,我们到乐匋门前时书店紧闭大门。当我们正准备按照门上的电话与老板联系时,老板略带欣喜地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书店很窄,空间很小,但书很精致,存放很好,很多都是带着塑料膜的新书,因此价格较前几家旧书店也相应地稍高一些。老板对书很爱护,我们逛书店的时候他正用掸子认真地拂去书上的灰尘。

除了门口高价收购古旧书籍的通知,这里大约看不出来是个旧书店吧。 大部分都是包着塑料膜的书,就是有一些打开的,品相也非常好,看得出来老板对它们很爱惜,会经常打理一下。 书店里面的丛书基本上都是齐全的(可惜都买不起,欢迎土豪光临),种类也相当丰富,还有一些字画,等等,给人一种被文化包裹的感觉。先锋书店

相比于之前的几家,先锋就要气派多了,店内的书籍也是琳琅满目,数不胜数。先锋书店就像一本旧书,写满了金陵烟雨。 并且,先锋不仅仅在装潢上显得精致,内在里也未失了幽静与古朴。 在长长的书架旁,捧起自己心仪的一本书,度过一个平和而又深沉的下午,倒也未曾辜负窗外那一缕阳光。


先锋书店

下一站是颇具盛名的先锋书店,现代化的书店一扫之前几家书店的古旧之感,体现出另一种风格气息。书店规模挺大,分类也比前几家更为细致,古今中外一应俱全。我们一行人在门口分开,去寻找各自感兴趣的书籍。漫步在书海之间,熙熙攘攘的人群并没有破坏书店独有的静谧氛围,书架旁认真阅读的身影,为书店带来了一道别致的风景。

之前就听说先锋书店是文艺青年的聚集地,到那里果然是如此。进门先是经营明信片和文化产品处,而后缓坡向上就是满溢的书香气息。书很多,都按照出版社或者内容归类放好,查找起来十分方便。一路上又有学长耐心细致地讲解推荐,感到受益匪浅。无论是前来购书,购买文创产品,还是在先锋拍照打卡,大家都能在这里得到满足。当天下午有一场当代诗人见面会和签售会,虽然当时仅是中午,会场还是已经聚集了许多人,占不到座位的也就随性地坐在地上,人人都翻着一本书,成为当天在先锋里的别致风景。

指尖在一本本书上轻轻划过,不经意间瞥见的中学生必读系列丛书,又勾起了我关于初中高中的无限遐想。 也许在一所接地气的书店里面,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回忆起往昔吧。 正这样想着,不觉已经到了二楼。 我连忙收起思绪,继续品味这所书店。 数学类的书竟也有些,可惜没有看得上的,回想起此行目的,我又匆匆回到文学类书架前。 已经没文化到连《文心雕龙》都没有读过的我决定补补课,(某蝉学长按:“我也没读完《文心雕龙》啊喂,好了,算我没文化吧! = =!”)随手拿起一本去咨询学长,果然被告知这个版本不行... 于是学长开始耐心讲解(此处省略三百字)最终,我买了复旦大学王运煕教授译注的那一本(嗯,买书时有个大佬在旁边还是放心... )。(某蝉学长忍不住再按:“因为学弟不是中文专业的,所以才推荐了译注,中文专业的还是老老实实去读黄侃、刘永济、范文澜、杨明照、詹锳、周勋初这些老先生的书吧。”)品雨斋

原本我们并未计划去品雨斋,但去了先锋之后找不到地方吃饭,遂往品雨斋方向觅食兼觅书,于是实际上兜了个大圈子orz。在一群佛系的选择困难症面前,美团也失去了作用,只能随缘地走到哪就吃什么了。


品雨斋作为坐落在繁华街道上的一家小书店,朴实无华的店面确是不太容易引起行人的注意,而这却并不妨碍爱书着们接踵而来。书店内中两层的布局,再加上各种丰富的古书古籍,倒也颇有些风雅的韵味。品书,品雨,这样一座书斋,想来也带几分灵气吧。

虽然店面比较小,堆满了书显得有些拥挤,但是仍旧掩盖不了淡淡墨香里面浓浓的文化气息。 由于我们一行人数较多,故我先上了二楼浏览。 等到回到一楼的时候,学长拿起一本书说“这个《诗词曲语辞汇释》对于理解古诗词中的难解字词很有帮助,你看你需要的话可以买一本。 ”(虽然学长一直很帅,但是那一瞬间真的超级帅!!! )古籍书店

脱胎于中华书局的古籍书店,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书店规模较前几家旧书店大很多,也分为上下两层。二楼经营一些古籍、文史哲类书籍,还有相当一部分的艺术类书籍、字帖、书画作品等。一楼也以文史哲和美术类书籍为主。整个书店用木书架、木书柜整理图书,处处透露着古典优雅的气息。

古籍书店很大,是当天逛的大小仅次于先锋的书店。进门直奔二楼,那里有很多的古籍和文史哲类书籍,分门别类地放在书架或书柜上。在学长的推荐下,我们几乎人手持一本《中国文化史通释》前去开票结账,当时那情景现在想来还是觉得格外有趣。二楼也有很多艺术类的书籍,有碑帖、书画等等,有一些老先生坐在那里,手捧一本读物,安安静静地阅读着,让人觉得画面极其美好,不能够被打扰。

古籍书店是此行的最后一站。一天的行程已经耗尽了我们的体力,但古籍书店里富有年代感的书籍仍然让我们眼前一亮,打起了十分的精神。学长向我们推荐了余英时的《中国文化史通释》,我们挑挑拣拣,最后竟是人手一本《中国文化史通释》前往柜台购买,引来书店老板频频侧目。

不知不觉竟已是最后一站了,但一行人的热情却没有丝毫减退,依旧在兴奋的四处环顾。个人感觉,这家书店颇有几分历史的厚重感,大约是史书占比较大的缘故吧。书店里面许许多多整理的史料,很是齐全,随便打开一本,就能度过一个下午。恍惚之中,旅途已经接近尾声了。走出书店时,不知怎的,竟也有些唏嘘。

下午三四点钟,在一片云日相辉映的夕光中,我们提着重重的书回校。把书堆到书架上时,突然想起那句“年年岁岁一床书”,又不免失笑,今日情境难道不是完全相反的吗?又想起清人曹溶在《流通古书约》中言:“古人竭尽一生心力,辛苦成书,大不易事。渺渺千百岁,崎岖兵攘劫夺之余,仅而获免,可称至幸。又幸而遇赏音者,知蓄之珍之,谓当绣梓通行,否亦广诸好事。”古本书难见,但今日得抱一叠旧书同好友而归,何况还寻得几本即将在市场上绝版的学术著作,亦不为蠹鱼之乐乎!


图文|楼可晴、王一朵、

        刘宸含、董悦尔

美编|楼可晴

出行|国学社、林下诗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