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归属感的公司谈什么竞争力

 柏桢 2018-12-10

  “形势复杂”“情况严峻”“史上最难”……这些仿佛重复了一年又一年的形容词落在这一年即将毕业的95后头上。如今,应届毕业生已经是95后的天下,不久前有媒体报道指出,如今的年轻人找工作“画面清奇”,他们不再问工资多少,而是专注“有无员工活动场所,有没有健身房和下午茶,工作氛围怎么样,领导好不好相处”等方面。

  活动场所、健身房、下午茶、工作氛围、领导相处等关键词共同强调了环境空间的重要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些来自不同区域、家庭、环境、专业、兴趣爱好、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人才齐集一堂,目的在于谋求更好的发展,而实现集体效率最大化的关键在于人才间的最优配合,此时对于用人单位而言,要做的不是“绑架”他们的时间,“压榨”他们的创造力,“强制”他们的执行力,而应充当起“润滑剂”的作用,在寻找一个支点,实现杠杆最大“撬动力”的同时,给予他们施展才华的最大空间。

  麦可思研究院通过收回2414份对2018年应届毕业生的有效答卷进行数据分析后得出,在用人单位类型的选择上,2018届大学毕业生中超过四成表示“没有要求,只要适合都可以”。“个人发展空间”(76.6%)是他们求职时最看重的因素,其后依次为“薪资”(68.6%),“福利待遇”(56.3%),“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46.4%)。

  透过数据不难发现,“个人发展空间”占据了最大比例,正如他们的那些专注点,好的环境空间,就是人才“个人发展空间”的肥沃土壤。好比一台电脑、一部手机,研发者们在追求配置的同时,无不关注“散热性”,这是因为任何一台设备欲要发挥出最佳性能,并非将质量好、功能强的零部件组装起来就可以,还要充分考虑到它们的散热性与融合度。

  其中的“散热性”就是一种“空间感”,而“融合度”便是不同人才的共同理想、追求与目标,而最佳性能要看的并非所有人才的“空间和”,而是他们组合后形成“交叉空间”所创造出的价值与贡献。

  既如此,用人单位自然要追求“交叉空间”的最大化,诚如“木桶效应”,短板决定了集体的空间上限,故而首先需要充分释放每位人才的“个人发展空间”,其中包括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容错机制,让人才在制度底线之上尽展才华;其次加强人才培养,采取适当的人才激励措施,鼓励人才们不断学习充电、持续提升综合业务能力,进而不断扩大他们的“个人发展空间”;最后以所创价值反哺人才,通过合作中创造的新价值观、思想观、利益观、协作观及适当的利润反哺,让人才们充分认识到、感受到、收获到团队合作与单位支持才能创造出更大的发展空间。

  “交叉空间”越大,意味着人才间的价值观、配合度、理想信念等越来越一致,进而形成的合力也越来越强。可见,交叉点就是用人单位的最佳支点,“空间感”就是用人单位最佳的用力方式。未来发展的竞争在于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则在于谁能为他们创造更佳的“归属感”,而“归属感”就是人才们心心念念的“个人发展空间”,“归属感”越强,“个人发展空间”越大,进而“交叉空间”也不断扩大,并最终成为用人单位在市场中的最大竞争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