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本文的思想观点。掌握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2)掌握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师、传、从"等文言实词和 "之、其"等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韩愈 (768-824),宇退之,河阳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 "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溢 “文”,故世人又称 "韩文公"。少小孤苦,由兄嫂抚养长大。20岁入长安,三次考进士不中。792年,第四次参加考试,登进士第。802年任国子监四门博士,从此正式步人仕途。后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二)关干古文运动及本文写作背景 六朝以来,骈文盛行,写文章不重视思想内容,讲求对偶声韵和词句华丽,尽管也产生了一些艺术成就很高的作品,却导致了文学创作中浮靡之风的泛滥。这种风气,直到中唐仍流行不衰。在唐代,韩愈不是第一个提倡 "古文"的人,却是一个集大成者。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 "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掘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学习过程
一.预习部分
(一)字音
郯( )子 苌( )弘 老聃( ) 李蟠( ) 句读( )
读( )书 经传( ) 传( )说 贻( )之 相( )师
丞相( )
(二)重要字词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以: 受:
(3)人非生而知之者 非: (4)孰能无惑? 孰:
(5)惑而不从师 而: 从: 师:
(6)其为惑也 其 为: 惑:
(7)终不解矣 终: 解: (8)生乎吾前 乎:
(9)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其: 闻道: 固: 乎:
(10)吾从而师之 从: 而: 师:
(11)生乎吾后 乎: (1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亦: 乎:
(13)吾师道也 师: 道:
(14)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夫: 庸: 乎:
(15)是故无贵无贱 是故: 无:
(16)师道之不传 师道: 之: 传:
(17)欲人之无惑也难矣!欲: (18)古之圣人 之:
(19)其出人也远矣 出: (20)犹且从师而问焉 且:
(2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 (22)而耻学于师 而: 耻: 于:
(23)是故圣益圣 益:
(24)圣人之所以为圣 所以: 为: 圣:
(25)其皆出于此乎 其: 皆: 于:
(26)择师而教之 而: (27)于其身也 于: 其: 身:
(28)则耻师焉 耻: 师:
(29)惑矣 惑: (30)彼童子之师 彼: 童子: 之:
(31)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者:
(32)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所谓: 者:
(33)句读之不知 之: (34)或师焉 或: 师:
(35)或不焉 不: (36)小学而大遗 小: 学: 遗:
(37)吾未见其明也 明: (38)不耻相师 相师:
(39)士夫之族 之: 族: (40)则群聚而笑之 则: 而:
(41)彼与彼年相若也 彼: 与: 相若:
(42)道相似也 道: 相似: (43)位卑则足羞 卑: 则: 足:
(44)官盛则近谀 盛: (45)君子不齿 齿:
(4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智: 乃: 反: 及:
(47)其可怪也欤 其: (48)圣人无常师 无: 常:
(49)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师:
(50)郯子之徒 徒:
(51)其贤不及孔子 贤: 及: (52)孔子曰:三人行 行:
(53)则必有我师 则: 必: (5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是故: 不必:
(55)师不必贤于弟子 于: (56)术业有专攻 攻:
(57)如是(这)而已 是: 而已: (58)好古文 好:
(59)不拘于时 拘: 于: (60)学于余 于:
(61)余嘉其能行古道 余: 嘉: 其: 行:
(62)作《师说》以贻之 以: 贻: 之:
(三)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或师焉,或不焉。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四)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
(5)吾从而师之 古义: (6)今之众人 古义:
(7)小学而大遗 古义:
(五)一词多义
(1)师 a古之学者必有师( )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c吾从而师之( ) d吾师道也( )
(2)传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
(3)道 a传道受业解惑也( )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c道相似也( )
(4)惑 a惑之不解( )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
c惑而不从师( )
(六)词类活用
(1)吾师道也( ) (2)吾从而师之( )
(3)而耻学于师( ) (4)孔子师郯子( )
(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 (6)小学而大遗( )
(7)吾未见其明也( ) (8)惑而不从师( )
(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
(七)虚词
1.乎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3)其皆出于此乎( ) (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2.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 ) (2)惑而不从师( )
(3)吾从而师之( ) (4) 择师而教之( )
(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6)小学而大遗( )
(7)则群聚而笑之( )
3.之
(1)古之学者必有师( ) (2)人非生而知之者( )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7)圣人之所以为圣( ) (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11)郯子之徒( ) (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
(13)作师说以贻之( )
4.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其皆出于此乎( )
(5)其可怪也欤( )
5.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2)而耻学于师( ) (3)于其身也( )
(4)皆出于此乎( ) (5)不拘于时( )
6.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4)其可怪也欤( )
(八)判断文言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而耻学于师 (4)师不必贤于弟子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6)不拘于时
(九)重点句子翻译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 。
2.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译文: 。
3.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 ?
4.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 。
5.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译文: 。
6.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惑师焉,惑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 。
7.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译文: 。
(十)名句填空
(1)师者, (2)生乎吾前, ,生 乎吾后, 吾从而师之。 (3)是故, 。 (4)彼童子之师,
,吾未见其明也。 (5)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如是而已。
二.文本解读
(一)整体感知
1、本文标题"师说"是"说说老师"的意思吗?
[明确]
2.这篇文章为谁而作?文中有没有信息?
【明确】为谁而作: 。
透露信息: 。
3.全文的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4.教师的职能: 。
5.择师的原因: 。
6.择师的标准与原则:
7.从师的原则: 。
8.老师和弟子的关系: 。
(二)具体赏析
1、研读第一自然段,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人为什么要从师?
(2)作者认为从师的标准是什么?
[明确] (1)原因① ;
② ;
③ 。
(2)标准: 。
2、研读第二自然段。
本段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论述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请具体分析。
分论点 :
论据(三组对比,请用原文句子回答)
①
结果:
②
结果:
③
结果:
3、研读第三自然段。
本段是从什么角度来进一步阐述要从师学习的道理的呢?
[明确]
4、研读第四自然段。
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
[明确](1)李蟠自身优点
①
②
③
(2)作者写作目的:
。
三.随堂练习
(一)文言基础知识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孰(shú) 苌弘(chánɡ) 经传(chuàn) 针砭时弊(biǎn) B.谀(yú) 句读(dòu) 谄媚(chǎn) 不拘于时(jū) C.郯(dàn) 严谨(jīn) 或不焉(fōu) 惑之不解(huò) D.聃(dān) 贻之(yí) 师襄(xiānɡ) 以资切磋(chuō)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或师焉,或不焉 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3.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B.不耻相师 师:老师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闻:懂得
4.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故圣益圣(前“圣”名词,指圣人;后“圣”是形容词,圣明) 吾师道也(从师、学习)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书、数、礼、乐、射、御)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这些;才干) C.惑之不解(解决)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教育) D.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形容词用作名词)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因此) 5.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圣人无常师
C吾从而师之 旦日,沛公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余嘉其能行古道
6.下列句子中,加点“惑”字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C.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其贤不及孔子 师不必贤于弟子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故扬 君之疾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C.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古之学者必有师 吾师道也 8.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而耻学于师 不拘于时,学于余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9.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⑥吾从而师之
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10.选出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 ) A.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其皆出于此乎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11.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郯子之徒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②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①择师而教之 ②而耻学于师 C.①其皆出于此乎 ②生乎吾前
D.①不拘于时 ②学于余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14.选出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 ) A.圣人无常师 B.余嘉其能行古道。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15.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翻译: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吧!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翻译:不理解文句,疑惑得不到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
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翻译:以地位低的人为师,足以感到羞愧,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翻译: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类的人没有牙齿,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反而不如他们。他们可真奇怪呀?
16.在《师说》中,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什么?请指出正确的一项(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因受字数限制,请光临师说导学案二,内含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