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地湾F901

 咄咄夫 2018-12-11
F901大屋的地理方位很讲究,整个建筑面南偏西30度,正好是古人十分推崇的“昃”字位置,这不是偶然的巧合。综合考察,当时的大地湾先民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地理方舆之类的知识,并有了自觉运用的意识,也说明当时的大地湾人已掌握了相当高超的测日技术。F901大屋高6-7平方米,屋顶面积200平方米,他的支撑体除了两个顶梁柱外,就是四边墙壁。这个墙壁也是高技术产物。墙体是以142根内柱为骨架,以小枝条为筋,编织成类似篱笆的“筋骨架”,层层涂上泥巴形成墙体,既有较强的承压能力,又能起到有效的防火作用。这种建筑方式与现代“钢筋水泥”结构的墙体何其相似。更使人惊叹的是其地面用料与技术,大屋地面十分平整,也十分坚硬,据压力测试,相当于100号水泥的强度,这样的技术出现在5000多年前,可谓是奇迹。在F901大屋遗址中发现了一个“条形盘”、一个“铲形抄”、一个“箕形抄”。这几件遗物给我们惊人的启示:“条形盘”的测试容积为264.3立方厘米,“铲形抄”的测试容积为2650.7立方厘米,正好是“条形盘”的十倍;“箕形抄”的测试容积为5288.4立方厘米,正好是“铲形抄”的两倍。我相信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说明大地湾的先民们已经发现并在使用“十进位”、“二进位”和“倍数”的概念。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发现。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就是以人自身为主体,把身边的万物纳入人的感受中,通过类比分析,感悟其间异同,实现认识的升华。远古人对自身的认识也是极其有限的,与对自然的认识一样存在着神秘感,许多认识是通过类比而获得的。“立八卦”的主体是人,便体现着人对天地万物的认知能力。虎尾”是伏羲的独有特征。近年来,有些学者继闻一多先生的思路,对一些少数民族历史遗存文化的研究中发现伏羲氏早期是以虎为图腾的,有些学者就直接认为伏羲本人就生在虎像(虎鼻山准),太暤之“暤”也是虎的意思。学界共识,女娲的基本品格是“抟土造人”,对于“娲”训作“蛙”、“蜗”,也没有异议。这个女娲的基本品格在大地湾遗址中留有突出的表现。众所周知的大地湾“人头彩陶瓶”,有人认为是女娲的形象。这一点很有意思。远古人崇敬自己的英雄,不是塑成像,将其供奉起来焚香礼拜,而是造成英雄形象的器物,实用于生活之中,让人们永远不要忘记英雄的功德(贡献),祐佐人们丰衣足食。这种独特的崇敬方式还反映在建筑物中。大地湾早期屋房遗址已发掘四座,均为“圆形半地穴窝棚”建筑,面积6-7平方米。意义在于其圆形状的不一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圆边线开口(门口)的一端内收,另一端外伸,是一个很形象的蜗牛的平面图形(图3)。使人很自然地就会与女娲联系起来。这也是大地湾先民对“抟土造人”圣人的纪念方式,也是对英雄的一种期望,希望继续生活在母亲的怀抱中,得到庇护。华胥氏“履大人迹”生伏羲。那么华胥氏怎么又与伏羲联系起来了呢大地湾的遗存告诉我们,“华胥”即“娲羲”,是女娲氏和伏羲氏部落联盟的称谓。大地湾遗址地处古成纪腹地,从它已面世的遗存来看,就是伏羲氏的文化特征,这方面已有许多学者予以论述。距大地湾遗址南去15公里,便是女娲氏出生地——风沟,这里有著名的女娲洞,有以“风”姓命名的“风台”、“风茔”等历史遗址和有关女娲“抟土造人”的“龙泉”以及丰富的女娲传说。所有信息告诉我们,大地湾是女娲伏羲联盟的重要根据地。东汉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中记载,建于西汉(公元前154-127年)的鲁灵光殿墙壁画中“伏羲鳞身,女娲蛇躯”,则应是一幅较早期的壁画,说明伏羲早期本来不是“蛇躯”,而是“鳞身”。所谓“鳞身”,应指“鱼”,“鳞”字也从“鱼”。这也符合女娲伏羲时代社会特征的。伏羲时代正是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阶段,据有些专家考证,这个时期是充满母权和父权之间的激烈斗争的,父权取得主导地位是经过了一个逐渐强化的过程。​F901宫殿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晚期大地湾四期文化,距今约5500-4900年。发现于1983年,是一座占地420多平方米、保存较完整的多间复合式建筑,由前厅、后室、左右侧室及门前棚廊式建筑组成,其规模之大、保存之好、结构之复杂、工艺之精湛均为中国史前建筑所仅见。整个建筑坐北面南,布局井然有序、主次分明、讲究对称,是一个结构复杂、布局严谨的建筑群体,既具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前厅南北两墙相互对称的八根附墙柱形成八柱九开间的格局,开创了中国官殿建筑的先河;所有木柱子周围采用了用草拌泥裹柱子的防火措施,为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原始的消防实例,把我国的消防历史上推到5000年前;室外柱、附壁柱、顶渠柱和墙壁四周的142根木骨柱与架设在它们之上的梁架组成了主室的木质构架,开创了我国大结构建筑的先河,摆脱了延续数千年的半地穴式的窠臼,承袭了仰韶文化"墙倒屋不塌"的构架传统;131平方米的主室居住面粉饰了一层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类似现代水泥地面,在其下面还铺设了15-20厘米由砂粒、小石子和非天然材料组成的人造轻骨料防潮层建筑材料;室内出土的条形盘、异形器、簸箕形器、四鋬带盖罐是我国发现的最早陶质量具,把我国度量衡实物史提前了3000多年,为研究我国古代分配制度和度量衡史等,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出土的四足鼎、敛口小平底釜等在国内同时期文化遗址中也较为罕见。F901宫殿遗址展现出大地湾聚落的宏大气势,说明它不是一般的生活用房,应是部落或部落联盟的公共活动场所,用于集会、祭祀或举行某种仪式,也是五营河沿岸仰韶晚期原始部落的公共活动中心,是一座宏伟而庄严的部落会堂,是大地湾四期文化时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的中心。F901的发现对探索阶级社会宫殿建筑的起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距今约5500-4900年的F901宫殿遗址内,面积达130平方米的主室居住面使用的建筑材料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最原始的类似现代水泥的地面,表层坚硬平整,色泽光亮,呈深灰色,做工考究,工艺精湛,整个表面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平线,裂纹极少,外观极像现代水泥的地坪。经回弹仪打压测试,平均抗压强度为每平方厘米120余公斤,经科学分析,其化学成份、物理性能及抗压强度均相当于现代100号水泥砂浆地面的强度。这与古罗马人用火山hui制成的水泥同属世界上最古老的混凝土。考察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报告
距今约8000年的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发现了一系列史前奇迹和六项中国考古之最。秦安大地湾遗址概况:位距庄浪西南方向52.9公里的秦安大地湾遗址,处于甘肃东部渭河上游的秦安县东北五营乡邵店村东部,遗址分布在葫芦河支流清水河南岸的二、三级河床台地上,依山面河,东西两侧分别有冯家湾、闫家沟两条小溪相夹,南跨长虫梁山顶,北临清水河,总面积分布约110万平方米,是典型的黄土地貌。现在清理挖掘面积约为一万三千八百平方米,还不到整个大地湾遗址的1%,99%的遗址还在地下沉睡。其遗址规模之宏大,遗物之丰富,研究价值之高,均为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中所罕见,远超半坡遗址。大地湾遗址于1958年被甘肃文物管理委员会文物普查时首次发现,
在近四十年的发掘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就。1978—1984年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对其发掘揭露面积达13800平方米,出土陶、石、骨、角、玉器等文物近万件,清理出房屋遗址241座,灶址104座,灰坑和窑穴321个,墓葬79座,窑址35个,排水
壕沟9条。当前共出土了石器4000多件,骨器1700多件,蚌器1600多件及360多件装饰品。另外,还采集了藏存动物的骨骼,植物标本和木炭标本,而且发觉了一些原始雕塑、绘画等艺术珍品,为原始农业、艺术等学科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除此之外,大量发掘的文物和房屋遗址因保护技术尚未成熟而进行了回填,来保护文物的完整。
亲临大地湾遗址
我们在文物和遗址大厅入口处的墙体壁面上看到了六项中国考古之最,这在向世人宣告,大地湾遗址堪称“黄土高原上的文化奇迹。”随后跟解说员亲临遗址并详听其报道“六项之最”:一是中国最早的农作物标本。大地湾遗址有五个文化期,其中一期出土的碳化稷标本,不仅将我国北方旱作农业的起源向前推进了1000年,而且表明稷是北方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之后才是粟的推广,距今7800年左右,从而奠定了大地湾是我国原始农业发源地的重要地位。
二是中国最早的彩陶。一期出土的三足钵等百余件彩陶,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时间最早的一批彩陶,陶器上的图案有些虽不太完整,但将中国彩陶制造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年左右,时间距
今8000年左右。由此推出,大地湾所在的黄土地可能就是中国彩陶的起源地,可以称作我国西北地区彩陶文化的“鼻祖”。
三是中国最早的文字雏形。在一期文化出土的陶器上发现十几种彩绘符号,这比最早发现的半坡陶器上刻画的符号早1000多年,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至今仍未破解,但经专家们考古认为这可能就是中国最早的文字雏形。
四是中国最早的绘画。在F411的房址地面上发现的一幅用黑色颜料绘制的画,经鉴定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绘画作品,这幅作品基本保存完整,长1.2米,宽1,1米,它的发掘,将向前推进2000多年,改写了中国美术的历史。
五是中国最早的混凝土地面。这一地面出现在F901宫殿式建筑主室里,其材料为料僵石和砂石混合而成,牢固性类似现在的100号矾土水泥地面,面积约达130平方米,可认为是世界上最原始的混凝土水泥地面,将过去人们认识到的龙山、齐家文化中的“白灰地面房屋”建筑的认识,提前了上千年。
六是中国最早的宫殿式建筑。在四期文化发掘出一座目前我国史前面积最大、工艺水平最高的房屋建筑,编号为F901的这座总面积约420平方米的复合式建筑,结构复杂,由前厅、主室、后室、左右侧室以及门前棚廊式建筑等六大部分组成,布局规整,中轴对称,主室的上门前向正南方向开设,望山背水;主室8根大柱将空间一分为九,大柱均用泥包裹,防止虫蛀。被专家们形象的称为“原始人大会堂”,

据说是原始氏族或部落首领开会的地方。它创造了我国史前建筑的奇迹,开创了我国后世宫殿建筑的先河,可谓中国之前建筑史上的一块“活化石”。
大地湾遗址的历史科研意义
大地湾遗址的发掘和整理,不仅填补了我国史前文化的一项空白,也为我国进一步深入考古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文化分布广,文化层深厚,文化内涵丰富,内容涵盖了泾渭流域前仰韶文化部分,仰韶文化以及常山下层文化类型等,有较强的连续性和继承性,同时也为泾渭流域仰韶文化的分期树立了一杆标尺,明确了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半坡、庙底沟、半坡晚期等各期文化段间的相互关系。驻足大地湾原始宫殿之前,放眼清水河谷,感叹如烟飘逝的历史风云,让我们一起穿过现实,走进历史的时空隧道,来寻访和欣赏这颗镶嵌在陇原大地上的史前明珠------大地湾。

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讲义大纲

第一章, 什么是新石器时代(1)

考古学的时代划分

新石器时代的基本特征

世界新石器文化的不同发展模式(美国“史前”,日本“绳纹”,西亚“前陶新石器”)
第二章, 新石器时代研究研究(1-2)

过程

分期

参考文献:

夏鼐:1979年,《五四运动和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兴起》,《考古》1979年3期,193—196页。

夏鼐、王仲殊:1986年,《考古学简史》,《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21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严文明:《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简史》,《史前考古论集》,科学出版社 1998年

陈星灿:《中国史前考古学考古学史》,科学出版社

丹尼尔:《考古学一百五十年》,文物出版社。

第三章, 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理论方法

考古学资料与基本研究方法

分类:遗物

遗迹

遗址

特性:无文字—比较的方法

不完整---复原的方法

考古学研究体系

目的----------阐释

方法和方法论 ---------系统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