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粮票的那点事儿(一)

 wyj剑神卓不凡 2018-12-12

粮票——现在已经很少看到了,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收藏品,被放进了纪念册里。但在1955年至1993年近四十年的漫长岁月里,粮票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甚至比货币更为重要。领取粮票、吃商品粮不仅是一个经济利益问题,也成了身份的象征

粮票,是我国计划经济的产物,是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票证。其发行之广泛,使用之长久,文化内涵之丰富,在全世界堪称一支独秀,在中国历史上也仅此一例。在1955年至1993年近四十年的漫长岁月里,粮票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甚至比货币更为重要。领取粮票、吃商品粮不仅是一个经济利益问题,也成了身份的象征。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粮票虽已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成为过期的票证,成为历史的遗物,但它却产生了具有文物特征的收藏价值。

新中国建立之初,国家尚无统一制定发行粮票的政策,当时部分地方政府曾在本行政区范围内发行粮票。1953年,中央政府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1955825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国家粮食部和省级人民政府正式发行粮票,从此全国实行粮票购粮制。

1957年粮食部发行的军用粮定额支票中5000斤是粮票上最大的面额,1960年南京市发行的壹钱是粮票上最小的面额。

在粮票正式发行之初,采用十六两制计量,而且都是繁体字。1959年按国家规定改为十两制计量,一直沿用到1985年。这个时期的粮票不仅在设计、印制水平上有很大提高,而且其内涵更为丰富。20世纪50年代省、市、县粮票上的印章是正方形的,60年代以后印章基本都变成圆形了,票形朝横向扩长。1967年至1974年,粮票上充满了政治色彩,打下时代的烙印,不仅印制十分精美,而且票面上以“革命胜地”、“工农兵形象”、“毛主席语录”及工农业建设成就等为主要表现内容。


1975年至1985年是粮票发行的鼎盛时期,不仅印制水平更高,而且票面图案多是各地名胜古迹及城市风貌。

1986年至1992年粮票实行公斤制,与千克制并存,这个时期的粮票由鼎盛走向衰落,出现了一些混杂、粗制的现象。有的地方一方面推行公斤制,又引导千克制,另一方面还保留群众习惯的十两制,甚至在粮票上几种计量法同时表现,如1市斤的写法有7种之多:壹市斤、半公斤、500克、伍佰克、0.5公斤、500g0.5kg。尤其到了1992年,由于凭粮票购销和市场粮价的差价每斤不过两分钱,因而粮票印制趋向简单化,设计也不再讲究了。自此,粮票的发行使用已进入尾声,作为“中国第一票证”的粮票到此也自行结束。


粮票作为各级政府发行的一种票证,在票面图案设计方面都是十分讲究的。既吸取了邮票的设计技巧,也采用了纸币的设计方式,因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称得上是各地政府的艺术名片。而且粮票上有些特色是邮票无法媲美的。粮票作为“地方名片”,能把各地名胜风景展示出来,这是邮票难以做到的;粮票上变化多端的文字书法,以及它设计上的边饰、底纹、背纹,均是邮票所不具备的。欣赏粮票艺术,主要在图案、纹饰、文字、色彩、版式等5个方面。

专家们优中选优,佳中选佳,从万千品种中选出五套最佳粮票,十枚最佳图案。五套最佳粮票:①湖南:1969年,革伞遗址,全6枚;

②广州:1980年,城市风光,全7枚;

③广西:19731977年,人文景观,全7枚;

④新疆:1988年,人物风情,全7枚;

⑤西藏:1973年,农村新貌,全6枚。

粮票上的十佳图案:①云南:1967年,半市斤,长征宣传队;②山东:1969年,伍市斤,高举红宝书;③湖北天门:1969年,壹市斤,欢庆革委会;④湖南:1969年,壹仟斤,圣地韶山;⑤福建:1972年,叁市斤,海防哨兵;⑥河南:1975年,壹市斤,全民皆兵;⑦武汉:1977年,伍拾斤,喜卖爱国粮;⑧广西:1981年,伍市斤,江山如画;⑨江西:1985年,贰拾市斤,八大山人馆;10河南新乡:1990年,拾公斤,桥边风景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