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醉读《红楼梦》醉外篇 西江月 批宝玉二首

 历史爱好者驭风 2018-12-13

/驭风

西江月 批宝玉二首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伯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西江月,原是唐教坊曲,也叫《白苹香》、《步虚词》,《江月令》等,后用作词牌名,取自李白的诗《苏台览古》,诗曰:“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清朝的时候,在敦煌发现了唐时的琵琶谱,里面还保存着西江月的曲调,可惜已无填词,乃虚谱也。

词牌格式: 西江月双调五十字,前后阕各两平韵,一仄韵,同部平仄互押,前后阕起首两句例用对仗。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到了荣国府的第一天,和大部分人都见了面了。唯有无事忙的宝玉外出,直到晚上老太太们都吃完晚饭了,这货才回来。作为本书中的第一主角,曹公给予对宝玉的长相、神采和衣着打扮做了大量的渲染。临了,给了两首《西江月》进行概括,明批宝玉,实责自己。

这两首词,字面上句句是对宝玉的挤兑和否定,实质上句句是对他的点赞和褒扬。按照封建阶级伦理道德标准衡量,宝玉绝对是个另类,是个被拉黑的人物,low爆了;可是从曹公经历巨变后彻悟的人生观和社会观来看,宝玉却是个和那些伪儒犬儒完全相反的、保持着人类善良天性的真正的小老爷们。

这两首词句句都是反话,当然也可以正着读,关键在于阅读者的视角。


  尽管有贾母护短,宝玉可以任性的、不假矫饰地秀自己的天性,但还有贾政呢,还有皇上呢,还有封建礼法呢。所以,那样的贵族之家,贾宝玉必然要处处受束缚、限制,于是就会产生苦闷,反抗不了产生的这些情绪就要通过种种方式、渠道渲泄。在道学先生们看来这就是“寻愁觅恨”、“似傻如狂”了。

宝玉的颜值高是真的,“腹内草莽”未必。甭管政爸爸怎么看不顺眼宝玉,但宝玉的文思快,才情大也是不争的事实。大观园试才题对,那一套一套的小嗑,唠的也是众人喝彩;拟的那些匠额和对联和诗歌,连贾政不也得暗暗点头,他老姐元春也觉得不俗觉得满意。还有《芙蓉女儿诔》、《姽婳词》以及诗社的作业,搁现在怎么也得是985、211名牌大学文学系里的学霸级的水平吧?连宝钗也拍马屁,嗔宝玉“每日家杂学旁收的”,变相的认可他知识面广,这和“腹内原来草莽”、“不通世务”有毛的关系?

但这货对“孔孟之道”非常抵触,对贾雨村之流的政客,也确实不屑与之为伍,更不愿读那些“圣贤”大腕们的说教和科举时文策论。“那管世人诽谤”,正表现了宝玉特立独行爱谁谁的个性。这样,按封建阶级“接班人”的标准要求,自然是“无能第一”、“不肖无双”了。

既不能像其祖先那样“理朝廷、治风俗”,做个贤臣良相,挣一份功业光宗耀祖;也不能像凤姐那样治家理财,委身于经济之道,撑起家族的门面,自然是“于国于家无望”了。


  宝玉的“第一”与“无双”,实际上是反讽,因为宝玉的行为是对封建社会主流的反动。贵族家的后代,封建社会的官宦人家,其子女要想成为“留意孔孟之道,委身经济之间”的栋梁,就一定小心警惕宝玉式的叛逆,才能为皇上批量生产出标准的人才!

    想一想,也挺无语的。论文化程度,宝玉比薛蟠要强太多了;论人品,那珍大哥哥简直就不在了;论才情,琏二哥哥坐飞机都追不上。所以不管是无能第一,还是任性的过于高调,实力都不允许啊。既然有了幽微灵秀地,自然也少不了无可奈何天,就算hold不住那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可梦还得继续,生活,也得继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