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市养老现状及养老类型

 万宝全书 2018-12-13

一、上海市养老现状及养老类型

(一)上海老龄事业现状及养老设施现状

上海早在1979年,即成为中国第一个进八人口老龄化的地区。截至2008年底,上海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3300.57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1.6%。上海老龄化迅猛发展。高龄化趋势显著而导致护理老人急速增加。上海财政负担严重,享受各类养老金的老年人达到了290.06万,在2008财政支出的994.5亿中有170多亿用于弥补社保窟窿。96%的上海老人享有社会养老保险,人均每月养老金收入为816元,自费养老为上海老年人基本养老模式。上海大部分老人依靠养老金生活,然而多数老人月收入低于城市居民人均月收入。

截止2008年底,上海市养老设施共计582家,其中政府办287家,社会办295家。床位数共计80554张,每百位老人拥有2.68张床位。上海社会办养老机构的床位数已经超过政府办,养老机构的平均床位数为138张。上海城区老人不愿去郊区养老,造成了市区爆满,郊区不饱的现象。传统养老院多布置在城区,高端的养老公寓多建于郊区,这与上海稀缺的土地资源密切相关。截止2009年底,各区街道或民办的敬老院总费用为700-900元/月,养老院一般在1000-1200元/月,社会福利院和老年公寓一般1200-1500元/月,养老型医院除伙食费和护理费外为1800-2600元/月。

(二)上海市养老类型

1.传统养老院养老类型。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下的唯一模式,由政府经营具有福利性质的养老类型,一般有福利院、敬老院、安老院等,随着市场经济的活跃传统养老院开始退出了历史舞台。

2.新型养老院养老类型。改革开放后,在市场经济下兴起的养老类型,有政府福利性质的传统养老院适当收住部分自费老人模式,也有民营的比较低端的养老院,极大地解决了当时所面临的窘境。这种类型也是上海现阶段最多的机构养老模式。

3.新型老年公寓养老类型。随着新型养老院的出现,对养老品质和人性化的最求促使上海出现了一批高端的可供完整起居的养老公寓。既有政府投资也有民营,还有政府和社会合作的。其中有政府参与的一般是福利和收费相结合,而民营的一般遵循市场规律,内容丰富而方式灵活。

4.新兴养老类型。有类似于幼托性质的老人日托机构和社区日间服务中心,也有上海依自身情况创造性提出的方式,如居家服务型的为老人送午餐、送服务券及上门服务等。

5.居家养老类型。这是上海最主要的养老模式,一般是能够自理的老人居家养老。

二、上海市闸北区养老现状及养老设施调研

截至2008年底,闸北区户籍总人口69.5万人,60岁及以上老人14.32万人,老龄化比例20.6%。截止2009年底,闸北区共有养老机构28家,床位3205张。其中政府办7家,床位729张:社会办21家,床位2476张。养老院床位一般为50-150张,老年人人住率超过九成。闸北区养老机构集中分布在区域北部和东南部,政府办的养老院硬件设施高于社会办。区内传统福利型的养老院基本上都改制为收费型的养老院,真正意义上的养老公寓则几乎没有。

除政府办及少量社会办养老院是以养老院模式兴建外,大部分社会办养老院以改建为主。原来功能主要为托幼所,因为随着上海出生率下降导致幼少儿数量减少,早年建设的幼儿园、小学房舍及操场、少年宫等设施有一定数量的闲置,利用一部分设施改造成养老设施很方便,另外也有由工厂、医院、旅馆、活动中心等改建。闸北区养老院以三层为主,一般只有四层及以上养老院设置电梯。

以自理老人入住南向三人间为标准,闸北区养老院住宿费为700-1000元/月,餐费一般为350元/月左右,一级护理费用为500元/月左右,总费用为1550-1850元/月。闸北区养老院护理人员与老人的比例为1:6-8左右。

自八十年代以来,社会办养老院发展迅猛。上海为化解自身难题而提出的创造性措施具有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养老院建筑设计起步晚,导致大部分改造的养老院产生了一些功能问题。在目前的状况下.闸北区目前养老水平还处于低级阶段,由托幼所改建的养老院最为适宜和成熟。由于稀缺的土地资源导致养老设施面临拆迁问题,如作为闸北区规模最大的民营的民生敬老院和彭盛敬老院面临着这个问题。上海城区稀缺的土地资源导致养老设施不足,,而青浦、嘉定、浦东等远郊由于土地资源丰富,环境良好,出现了一些高端养老公寓。东方芷江养老院结合自身的优势推出了对外餐饮的双赢模式。

三、老年学及老年行为科学与老人居住建筑

我国养老设施的发展大致可以1986年为界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全面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全国各地都建立了养老设施。目前包括民营、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等多种经营方式纷纷出现,当代养老设施中最早的民营探索是上海市于1 984年建设的钱湾老年乐园。

就建筑师的知识和工作而言,关注老年社会问题的核心就是老年住宅设计与建造。上海的养老设施现状不容乐观,通常是单调的内廊式空间布局,平淡无味的室内环境。大部分养老院一条走廊串上好多房间,而公共空间则十分单调枯燥,走廊宽而无当,食堂依然是典型的集体用餐大空间,棋牌室、图书室等平时紧闭大门。国外养老院已经到了追求生活品质的阶段,但国内养老院却还仅限于满足低层次的日常需求。老人居住建筑设计的关键是细节,不仅是各种尺度的推敲而且还有老人最敏感的材质和色彩感觉。

城市设施中的老人设施可与残疾人设施舍用,在最细微的地方应体现人文关怀。诸如保证地铁电梯的运行,处理过宽的马路以保障老人的安全,放大商店价码数字,提高老人产品开发,充分考虑上海人精致生活及石库门里弄住宅所决定的邻里关系的特点。

四、结 语

美国商务部前副部长罗伯特夏皮罗在2009年的新书《下一轮全球趋势》中展望了三股力量全球化、人口老龄化及美国作为单一超级强权的迅速崛起,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决定性因素。

上海养老设施虽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但养老设施严重不足且区域发展不平衡,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目前老龄化的老人正是为中国伟大复兴牺牲最多而回报最少的一代,社会对这代老人回馈应加强。在中国的经济总量成为世界第二的今天,国家有能力和义务解决好这代人的养老问题。作为学术界更应该呼吁社会对这代老人反哺。

大规模推动养老事业的研究、总体规划及政策制定,对养老设施房型、造价、建筑及结构设计深入研究。养老问题不仅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其中更多的是社会问题。对待社会办养老事业要引导其发展,应适当强调微利型福利概念。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