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等车定律:为什么总是事与愿违?丨刘静

 东风cuo三省 2018-12-13

每次等乘公交车时,我们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下面这几种情况:

赶时间的时候,你越急,公交车就越是姗姗来迟。

当你快要到到达公交站台的时候,你要坐的那辆车正好开始启动离开,任凭你使出浑身解数,都没办法让公交车司机多看你一眼。

当你捶胸顿足的时候,你不坐的那些公交车一辆接一辆稳稳地停在公交站台,向你一顿示威之后又安然离去。

更可气的是,你对面的公交站台已经连续过去好几辆你要坐的公交车,然而这一切与你无关。

你终于败给了自己的耐心,忍无可忍招呼了一辆出租车,可是就当你坐上出租车的时候,那辆车竟然来了,而且你看到后面还跟着至少一辆同一线路的公交车。

这其实是一种很常见的社会现象,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比如,有那么一场你期待已久的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这时候却来了一个重要的电话,你不得不放弃观看; 有些东西每天

都在你眼皮底下转悠,你看着都烦,然而需要用的时候,将家里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有找到; 上班的时候天气非常好,所以早早就计划和朋友一起出去玩,结果一觉醒来,雷声阵阵,阴雨绵绵....

这种现象首先是在等车的过程中进行研究的,所以我们称之为“等车定律”,而主要内容有四点: (1)一旦人有某种意愿或

者期待,事情就往往越容易与之相违背。举个简单的例子,某天上班,你起床有点晚了,抓紧收拾收拾,就想着到小区门口的那家早点店买点包子,然而却被告知包子五分钟之后才能熟。等,你就得迟到: 不等,你就只能饿着,这时候你怎么办? (2) 事物的发展总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的,如果你不遵守,反而释放出负面情绪,这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为了不被扣钱,而有可能让事情变得更糟。沿着上面那个例子继续说,你忍着机饿在最后时刻来到公司,一路上的疲劳让你的脸色变得很难看。坐在工位上,你开始抱怨早点店老板没有提前蒸好包子,抱怨公交车里拥挤,连同事善意的问好你都视而不见,所以领导交代你的事情你都心不在焉,最后被领导“请”到办公室。(3)产生的最大的原因其实是我们自己,而不是客观条件。试想,如果你能按时起床,哪怕早起十分钟,你就可以享受一顿舒适的早餐,同时也可以舒适的工作。人能够认识并掌握这个世界,但是前提是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知道怎么去预见、准备、面对以及处理有可能出现的问题。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我们可以从爱因斯坦向别人的解释相对论的话中略窥一二。他说: 如果你和你心爱的人坐在火炉边,一小时过去了,你觉得只过了五分钟; 相反,如果你一个人坐在这儿五分钟,你却感觉坐了一小时,这就是狭义相对论。由此可见,由于所处环境、立场、时间等不一样,我们对待同一事物的看法也会大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即当环境越舒服,心情越放松,我们就会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对待这件事; 而如果环境恶劣,心情糟糕,那么我们对于一件事的评价肯定也是负面的。这就是“心理相对论”理论。

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样,人一旦有了某种愿景或者期望,就已经产生了心理落差,达成则高兴,未达成则失望沮丧。人的一生其实是不断实现自己目标的一生,当一个目标实现以后,新的追求就会随之而来,所以这种心理落差就会时常出现。

那么,如何减少这种心理落差呢?

第一,了解遵循客观规律,并学会利用之。任何的事物都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只有在一定的规律下,这个社会才能正常平稳地向前发展。作为这个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也只能按照定的客观规律发展,我们无论做什么、怎么做,都要符合现实情况,符合发展规律。第二,不要把目标定得太大太远,学会适当降低期望值。制定目标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合情合理。首富王健林的一句活比较火: 先给自己制定一个小目标,比如先挣他一个亿。这在他看来是很容易实现的目标,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高度,因此我们不妨将目标定得小一些,比如你现在月收人5000,争取明年月收入达到8000; 你今年攒了5万块,明年争取攒到10万,或者三年之内争取挣到50万,这样不仅能够达到目标,同时也能够减少自己的心理落差。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让我们降低自己的人生预期,相反这是让我们明白“知足者常乐”的道理。第三,学会调整我们的心态,适当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享受生活。常言道: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没有人能一帆风顺的,甚至困难才是我们生活中的常态。遇到困难了,是自怨自艾、自暴自弃,还是调整心困难总是需要解决的,自态、积极应对,这对于问题的解决非常重要。

面对问题时,是当机立断还是在犹豫中错失良机,决定权在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