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IGBT“驯服”了电动汽车 而比亚迪“驯服”了IGBT

 EV世纪 2020-12-23

比亚迪近日宣布,已经成功研发了SiC MOSFET,有望于2019年推出搭载SiC电控的电动车。预计到2023年,比亚迪将在旗下的电动车中,实现SiC基车用功率半导体对硅基IGBT的全面替代,将整车性能在现有基础上再提升10%。

据显示,2018年1-10月的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148.3万辆,预计全年将突破200万辆。全球主要国家的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中,中国在2018年1-11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就高达88.6万辆,同比增幅84.8%,预计全年将超过100万辆。

随着产销量攀升,新能源汽车的整体配套产业链也在同步迅猛发展。例如我们经常看到的动力电池产能高速扩张、新材料电池研究不断创新以及用于电驱动技术的多级减速器等等。不过,在我们关注这些“明星”技术产业的同时,还有一个始终在后背默默付出、且在整车制造成本中仅次于动力电池的电子元器件显得愈发重要,它就是EV君今天要谈论的主角IGBT。

看起来有些神秘的IGBT到底是什么?

IGBT为英文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的缩写,中文名称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我们知道,电动汽车在取消内燃机和传统变速箱后,尤以电机、电池、电控这三电系统最为重要,而IGBT正是这些高压电驱动系统的关键组件之一。

在一台纯电动汽车中,IGBT约占电机驱动系统成本的一半,而电机驱动系统占整车成本的15-20%,也就是说IGBT占整车成本的7-10%,是除电池之外成本第二高的元件,也决定了整车的能源效率。而且除电驱动系统外,整车包括高压充电机、空调系统等多个电气组件均需使用到IGBT。举例来说,一台特斯拉Model X使用132个IGBT管,由英飞凌公司(Infineon)提供。其中后电机为96个,前电机为36个,每个单管的价格大约为4-5美元,合计大约需650美元。

从功能上来说,IGBT就是一个电路开关,只不过不像家里的电灯、电视等开关由物理按钮控制,它是由计算机控制通过电信号来开关的。对于电动汽车来说,IGBT的作用是交流电和直流电的转换,同时还承担了电压高低转换的功能。充电时是交流电,需要通过IGBT转变成直流电然后输送给电池,过程中需要把220V电压转换成适当的电压后才能给电池组充电;电池放电时,通过IGBT把直流电转变成交流电机使用的交流电,同时起到对交流电机的变频控制,当然变压是必不可少的。

IGBT是功率半导体器件,是电动车的核心部件之一,IGBT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使用寿命、功率释放速度、能耗表现等。

IGBT的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预计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将达到600万辆,2018-2022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0%。但同期车规级IGBT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仅为15.7%(IGBT产业整体同期为8.2%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全球车规级IGBT市场的供求将愈加紧张。而在中国,这个情况或许会更为严峻。按照此前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联合发布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年单年和2025单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年产量将分别达到200万辆和700万辆。

由此预测,2018-2020年和2020-2025年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增速将分别达到40%和28.47%。在此背景下,车规级IGBT主要依赖进口的中国面临的供应形势将非常严峻。

制约国内IGBT行业发展的困难主要包括芯片设计难度较高、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圆晶制造工艺难度大以及缺乏对应的高新技术设备等。举个例子,在圆晶薄片加工处理上,采用最新的1200V FS技术的IGBT,需要将晶圆减薄到120um的厚度,再进行10余道工序加工。过程中对厂房洁净度要求非常高,需要一级净化,一个零点几微米的微尘掉落在晶圆上,就会造成一颗IGBT芯片失效。

而IGBT芯片仅有人的指甲大小,却要在其上蚀刻十几万乃至几十万的微观结构电路,仅能在50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下查看。因此。IGBT被业内称为电动车核心技术的“珠穆拉玛峰”,长期以来,IGBT的核心技术始终掌握在国外厂商手里。

比亚迪扛起国内车规级IGBT制造大旗

令人欣慰的是,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导者,一向以技术自居的比亚迪正在努力的攀登这座高峰。十几年前,当外界还不看好电动车的前景、甚至对IGBT还不太了解的情况下,在2003年就开始布局电动车的比亚迪就预见IGBT将会是影响电动车发展的关键技术,在研发团队组建、产线建设等各方面投入重金,默默布局IGBT产业。

▶2005年,比亚迪组建IGBT研发团队,正式进军IGBT领域。
▶2008年10月,比亚迪收购宁波中纬半导体晶圆厂。
▶2009年9月,比亚迪IGBT芯片通过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力电子分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标志着中国在IGBT芯片技术上实现零的突破,打破了国际巨头的技术垄断。
▶目前,比亚迪是中国唯一一家拥有IGBT完整产业链的车企:包含IGBT芯片设计和制造、模组设计和制造、大功率器件测试应用平台、电源及电控等。

经过十余年努力,比亚迪目前已成功研发出全新的车规级产品IGBT4.0,在芯片损耗、模块温度循环能力、电流输出能力等关键指标上,比亚迪IGBT4.0产品达到全球领先水平,成为车规级IGBT的标杆。比亚迪IGBT4.0在诸多关键技术指标上都优于当前市场主流产品,包括:

1. 电流输出能力较当前市场主流的IGBT高15%,支持整车具有更强的加速能力和更大的功率输出能力。

2. 同等工况下,综合损耗较当前市场主流的IGBT降低了约20%。这意味着电流通过IGBT器件时,受到的损耗降低,使得整车电耗显著降低。以比亚迪全新一代唐EV为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此一项技术,就成功将百公里电耗降低约3%。

3. 温度循环寿命可以做到当前市场主流IGBT的10倍以上。这意味着比亚迪电动车在应对各种极端气候、路况时,能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更长的使用寿命。此前,比亚迪电动车就以其优异的性能与稳定的可靠性,完成了从新疆吐鲁番的高温,到北欧的极寒、再到西藏高原的高海拔等全球最严苛自然环境的测试,并在全球300多个市场成功经历了各种气候、路况、驾驶习惯的考验,得到广泛认可。

在工艺指标方面,大规模应用的1200V车规级IGBT芯片的晶圆厚度上,比亚迪处于全球先进水平,可将晶圆厚度减薄到120um(约两根头发丝直径);为保证产品质量,比亚迪IGBT生产环境的洁净度要求达到最高等级的一级,即指每立方英尺(0.0283立方米)中,直径超过0.5微米的微尘离子不能超过1个;晶圆的制造用水,标准需达到超纯水(也就是几乎去除氧和氢以外所有原子的水),为达到这个标准,需要经过20多层净化;为保证产品品质,晶圆生产所需的光刻机需要保持平稳。

在晶圆工厂,光刻机需要放在特制的防震台上,避免路过的车辆、甚至从旁经过的人的脚步对其的影响。此外,为了防震,晶圆工厂的地基需要打到岩石层。

得益于在IGBT领域的成果,比亚迪电动汽车的超凡性能得以成功落地,并具有持续迭代升级的能力。在比亚迪IGBT对电流准确、有效的控制下,比亚迪全新一代唐EV的百公里加速时间达到行业领先的4.4秒。同时,比亚迪IGBT在芯片损耗、电流输出能力等方面的优异性能,极大提升驱动系统的工作效率,和电池等其他关键技术一起,将比亚迪全新一代唐EV等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提升到了600公里(60KM/小时等速行驶情况下)。

比亚迪提前布局SiC,欲再度引领未来

“驯服”了IGBT,比亚迪又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未来。

虽然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IGBT仍将供不应求。但比亚迪也已预见到,随着电动车性能不断地提升,对功率半导体组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下的IGBT也将逼近硅材料的性能极限。寻求更低芯片损耗、更强电流输出能力、更耐高温的全新半导体材料,已成为学界和业界的普遍共识。

据悉,比亚迪已投入巨资布局第三代半导体材料SiC,并将整合材料(高纯碳化硅粉)、单晶、外延、芯片、封装等SiC基半导体全产业链,致力于降低SiC器件的制造成本,加快其在电动车领域的应用。

比亚迪近日宣布,已经成功研发了SiC MOSFET(汽车功率半导体包括基于硅或碳化硅等材料打造的IGBT或 MOSFET等),有望于2019年推出搭载SiC电控的电动车。预计到2023年,比亚迪将在旗下的电动车中,实现SiC基车用功率半导体对硅基IGBT的全面替代,将整车性能在现有基础上再提升10%。

十多年前,比亚迪打破国际巨头对IGBT的技术垄断,助力我国电动车的快速发展;今天,比亚迪推出了全新的车规级IGBT4.0,为我国汽车产业的换道超车,提供强大的“中国芯”。未来,伴随着SiC的推出与大规模应用,比亚迪立志成为全球最大的车规级功率半导体供应商,使比亚迪功率半导体芯片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意义,如高通之于手机、英特尔之于电脑,成为(车规级)功率半导体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为“中国芯”腾飞添砖加瓦。

2019中国新能源汽车消费论坛暨“金舆奖”颁奖盛典:

http://www./html/zt/2018jinyujiang/index.html

投票通道:http://bjfl9v.v./



往期精彩文章:

巨头在行动!大众汽车到2020年将在华推出不少于10款新能源车

新版“企业及产品准入办法”颁布 造车新势力终于能合法“造车”了?

远离疑难杂症 纯电动车冬季用车技巧

这五款新能源车全球销量最多 其中有一款中国品牌

大空间长续航高性价比:试驾奇瑞艾瑞泽5e 450

充电10分钟行驶50公里:比亚迪宋EV500充电体验

爱驰U5量产版发布  2019年第四季度交付

叶庭文:比亚迪有信心对电芯终身质保 至今未出现质量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