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到今天,一切都在飞速变化,如果说有什么是不变的,可能就是阅读这件事情本身。人们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阅读,为了获取新鲜的资讯,为了升级固有的认知,为了学习实用的技能,或者干脆就是为了消遣和娱乐。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难题。 1.没有效果。整本书读下来不知道好在哪里。 2.没有效率。“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之所以没有效果,是因为我们阅读不够主动、没有目标; 之所以没有效率,是因为我们没有学会在阅读不同书籍时,运用不同的速度,做不同层次的阅读。用作者的话说,我们根本不知道“如何阅读一本书”。 文章解读 正确的阅读姿势:主动阅读。做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主动读者”。以问题为导向。 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你得主动向自己发问,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寻找答案。 作者建议给自己提以下四类问题: 第一类问题关于结构:这本书整体上是怎么说的? 第二类问题关于内容:这本书的细节部分在说些什么? 第三类问题关于评价: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第四类问题关于联系:书里这些知识,我用得上吗?能用上多少?这本书又为我获取相关领域更全面、更深度的信息,提供了哪些线索? 回答问题:做笔记 划重点、写批注、做摘抄 阅读的四个层次: 1.基础阅读 2.检视阅读,即系统化略读。快的艺术,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抓住一本书重点”。 系统化:正副书名,目录章节,前言后记,索引文献,腰封封底,正文抽样。 略读:1)不要害怕,不管这本书有多么艰深晦涩,先从头到尾读完一遍再说。2)不要托大,无论你略读的技巧有多么高超,有些书仍需要进一步精读。 3.分析阅读,慢的艺术,在无限的时间内,专注地求得甚解。 「三类原则」 架构性原则:明确类型、概括大意、梳理结构、提出问题 诠释性原则:找关键词、找主旨句、整理论述、找出回答 评价性原则:理性表达、客观批评 4.主题阅读,是四个阅读层次里面的最高层次,是所有阅读中最为复杂,也最为系统化的阅读。你需要跳出某一本书的局限,去查阅同一主题下的一系列书籍,进行比较和分析。 观察研究范围:主题阅读的准备阶段 开始主题阅读:你要带着自己的问题介入作者的书写,让书与自身产生联系,在作品的多声部中达到辩证的客观。 总结回顾 首先,我们剖析了阅读遇到的难题,一是没有效果,二是没有效率。但归根结底是我们缺乏主动阅读的方法。 针对以上问题,接着我们介绍了阅读的正确姿势,主动阅读。保持问题意识,要带着关于书籍的结构、内容、评价和联系四个问题进行阅读,变成更加主动的读者。 最后我们重点分享了四个层次的阅读,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我们可以看到,在这里,作者把“结构、内容、评价和联系”四个问题置入具体的阅读活动中,对它们的操作方法进行了详细讲解,这是全书的重点所在。 检视阅读是系统化的略读,是“快的艺术”;分析阅读是认真而仔细的阅读,是“慢的艺术”,通过三类原则的具体步骤读者应该做到:抓住全书结构、分析文本内容和进行理性评价;而主题阅读是将前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的艺术,你要带着自己的问题介入作者的书写,让书与自身产生联系,在作品的多声部中达到辩证的客观。 通过四个层次的阅读,我们回答了前面提出的四个问题,最终学会如何阅读一本书,成为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 阅读可以锻炼我们的心智。人类的心智和身体不同,身体的发展是有限制的,到了三十岁左右,状态就达到巅峰,随着时间的变化,身体只会越发衰老越发恶化,而我们的头脑却能无限成长和发展下去,这是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根本不同之处。 心智就跟肌肉一样,如果不经常使用就会萎缩。而好的阅读,主动的阅读,有方法的阅读,不止对于阅读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对我们的工作或事业有帮助,更能使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这才是最重要的。 本书作者 莫提默·J.艾德勒(1902—2001),以学者、教育家、编辑人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除了写作《如何阅读一本书》外,以主编《西方世界的经典》,并担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而闻名于世。 查尔斯·范多伦(1926—),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后因故离任,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编辑《大英百科全书》,一方面将《如何阅读一本书》1940年初版内容大幅度增补改写。本书1970年新版由两人共同署名。 解读:张立康 编辑:王绍政 |
|
来自: jxzhangyuliang > 《文学与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