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各占5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50分,第1-30题每题1分,第31-40题每题2分) 1. 下列元素中,构成生命的核心元素的是( ) A .碳 B.氢 C.氧 D.氮 2. 下列组成人体的化学元素中,含量最少的是( ) A .碳 B.氧 C.磷 D.锌 3 .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指( ) A . C B. C、 H、 O C . C、 H、 O、 N D. C、 H、 O、 N、 P、 S 4. 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 ) A. 糖类 B.蛋白质 C.水 D.脂质 5. 细胞鲜重时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A. 糖类 B.蛋白质 C.水 D.脂质 6. 人体细胞中的核酸,含有的碱基种类是( ) A.1种 B.4种 C.5种 D.8种 7 .下列组合中,属于生物大分子的是( ) A. 蛋白质、核苷酸、氨基酸 B.多肽、葡萄糖、脂肪 C. 氨基酸、核苷酸、脂肪酸 D.蛋白质、核酸、多糖 8 .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结构千差万别,其原因不可能是( ) A. 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不同 B.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C.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不同 D.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9. 一个由 m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有 n个氨基酸 ,该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数是( ) A.n - 1 B.n-m C.m—m+1 D.n- m- 1 10. 以下内容中,不属于细胞学说的是( ) A.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11. 玉米茎杆细胞中最重要的二糖和多糖分别是( ) ①乳糖和葡萄糖 ②乳糖和麦芽糖 ③蔗糖和麦芽糖④糖元和纤维素 ⑤植物淀粉和纤维素 A. ①④ B.②⑤ C.③④ D.③⑤ 12.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共有的糖类物质是( ) A .麦芽糖和乳糖 B.纤维素和蔗糖 C .糖原和淀粉 D.葡萄糖和核糖 13. 动物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是( ) A .葡萄糖 B.乳糖 C.糖元 D.淀粉 14. 人体进行各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是( ) A .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 D. 核酸 15. 控制细胞的活动,并且决定细胞和整个生物体遗传特性的物质是( ) A .糖类 B.蛋白质 C.脂质 D.核酸 16. 组成染色体和染色质的主要物质是( ) A .蛋白质和 DNA B. DNA和 RNA C.蛋白质和 RNA D. DNA和脂质 17. 组成 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 ) A. 核糖核苷酸 B.氨基酸 C.脱氧核糖 D.脱氧核苷酸 18.下列物质中作为生命活动的体现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膜结构的重要成分的依次是( ) A .糖类,脂类、核酸 B.蛋白质、核酸、磷脂 C .蛋白质、糖类、核酸 D.蛋白质、磷脂、核酸 19. 细胞中脂肪的作用是( ) A .激素的主要成分 B.储能的主要物质 C .酶的主要成分 D.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20. 下列用于鉴定组织中是否有脂肪的试剂及其颜色反应是( ) A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B.双缩脲试剂,紫色 C .淀粉溶液, 蓝色 D.斐林试剂,砖红色 21.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 A .细胞壁 B.细胞质 C.细胞膜 D.遗传物质 22. 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 ) A .量子水平 B.原子水平 C.分子水平 D.细胞水平 24 .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的是 ( ) A.水螅 B.心肌细胞 C.草履虫 D.卵细胞 25 .生物学家认为病毒是生物,其主要理由是( ) A.它是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的 B.它能够侵染其他生物 C .它能够在寄主体内复制并产生后代 D.它具有细胞结构 26 .一棵杨树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 ) A .细胞→器官→组织→系统→个体 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C .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D.细胞→器官→系统→个体 27.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 A .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28. 植物种子内所含的物质氧化时,每克物质释放能量最多的是( ) A .淀粉 B.脂肪 C.蛋白质 D.核酸 29 .马拉松长跑运动员在进入冲刺阶段时,发现少数运动员下肢肌肉发生抽搐,这是由于随着大量排汗而向外排出了过量的( ) A .水 B. 钙盐 C. 钠盐 D. 尿素 30. 下列有关糖类生理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核酸的组成成分之一 B .葡萄糖是重要能源物质 C .淀粉和糖原是各种生物体的储存能源物质 D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31. 下列物质中,不含—CO—NH—这种化学键的是( ) A. 酶 B. 抗体 C. 雄激素 D. 胰岛素 32.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对细胞内自由水的描述的是( ) A .吸附或结合在蛋白质等物质上 B.能够流动,可以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C .是生物体代谢活动的介质 D.是良好的溶剂 33 .甲状腺激素、血红蛋白和叶绿素中含有的重要元素依次是 ( ) A . I、 Fe、 Mg B. Cu、 Mg、 I C. I、 Mg、 Fe D. Fe、 Mg、 I 34 .下面有关生物实验中实验原理、实验方法或实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替代材料 B.脂肪鉴定时,可观察到在细胞中已被苏丹Ⅳ染液染成黄色的圆形小颗粒 C.双缩脲试剂B液为 D.鉴定还原糖时,要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35 .当生物体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时,生物体内( ) A .结合水 /自由水的比值与此无关 B.结合水 /自由水的比值会升高 C .结合水 /自由水的比值会下降 D.结合水 /自由水的比值会固定不变 36. 人体血红蛋白的一条肽链有 145个肽键,形成这条肽链的氨基酸分子数以及 它们在缩合过程中生成的水分子数分别是( ) A. 145和 144 B. 145和 37. 若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是 130,那么一个由 4条肽链共 280个氨基酸所组成的蛋白质其分子量是( ) A.31432 B 38. 下列前项是被鉴定的有机物,中项是使用的试剂,后项是反应所产生的颜色。前、中、后三项相对应的是( ) A .淀粉、双缩脲、蓝色 B.脂肪、苏丹 Ⅲ、红色 C.蛋白质、斐林试剂、紫色 D.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 39.RNA 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 A .氨基酸、葡萄糖、含氮碱基 B.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C .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D.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40.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41. (14分)脑啡肽是一种具有镇痛作用的药物,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下面是脑啡肽。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氨基酸的四种主要元素是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 (2分)。 (2)脑啡肽是由 个氨基酸经过 的方式形成的化合物,氨基酸分子之间连接的化学键叫 。该化合物含 ______种氨基酸,由 个肽键连接而成。该物质水解时需要 个水分子。 (3)如果组成脑啡肽的基本单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质量是100,那么该化合物的总的分子质量为 (2分) (4)脑啡肽的结构简式中含有游离的氨基数目是 个,含有的羧基数目是 个。 (5)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 的多样性。 42 .(6分) 下图是某种生物的结构模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 1)图 A代表的生物是 ,图 B代表的生物是 。 ( 2)A、B两种生物都属于 生物,判断的理由是 ; ( 3)蓝藻细胞内含有 和 ,因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43.(18分,每空2分)生物学实验中常用到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细小物体的 A.体积 B.表面积 C.物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3)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转动 ;使高倍物镜时,若视野较暗,应该调 (填“大”或“小”)光圈,改用 (填“平面”或“凹面”)反光镜。 (4)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应向________移动玻片,方能使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中央;在玻片上写一个字母“p”,则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观察到的是
44. (12分,每空2分) 具体见答题卡上,请在答题卡上直接作答 第Ⅱ卷 答题卡
一、 选择题(共50分,第1-30题每题1分,第31-40题每题2分) 二、 非选择题(共四道题,总计50分) 41.(14分) (1) ; (2分) (2) ; ; ; ; ; (3) (2分) (4) ; (5) ; 42.(6分) (1) ; (2) ; (3) ; 43.(18分,每空2分) (1) (2) (3) ; ; (4) ; (5) ; 44. (12分,每空2分) A 、 B、 C、 D、 E为五种生物材料,分别与四种试剂发生颜色反应,实验现象如下表:
(“+”表示有颜色反应; “一”表示无颜色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A、 C与甲基绿发生颜色反应,说明两种细胞内含有 _________。 ( 2) B与苏丹Ⅲ的反应可以说明花生种子中含有 _______。 ( 3) D与四种试剂都无颜色反应。若将 E提取物与 D材料混合,经过一段时间后,混合液能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这种颜色反应说明混合液中有 ______ 生成。斐林试剂在用法上的注意事项是 ( 4)A、 C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说明两种细胞内含有 _________ ;双缩脲试剂由A液和B液组成,实验时应该先加入 液。 |
|
来自: zhangxiqin6449 > 《自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