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学堂——失眠

 中医李超 2020-02-08

 先欣赏一下古诗吧。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诗经》
忧人不能寐,耿耿夜合长。
    《汉乐府·伤歌行》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漏床腐席夜失眠,湿灶生薪朝不爨(cuan)。
              陆游《苦雨叹》

        感谢古人的失眠夜,辗转反侧,思绪绵绵之间迸发出如此美妙的诗句。

        诗人笔下的失眠美则美矣,只是想想彻夜不寐,亦是一件苦事,而他们的失眠多因为情绪缜密,忧愁思虑,也就是常说的诗人“无病也能吟”,试想一下,若是一个大大咧咧的汉子,没这么多想法,失眠是不是要少很多。

        更斗胆揣测一下,杜甫失眠的夜晚要比李白严重。原因嘛,杜甫老先生忧愁思虑太多,气机不畅,阴阳不通,升降失常,故而失眠;李白老爷子,心事要少一些,思绪也开阔,况且还有美酒相伴,对饮成三,失眠自然要少些了。


        如果治疗这类失眠,选用什么方子呢?

        轻者,可选用丹栀逍遥散,看一段刘渡舟先生的医话,大家便能明白些许。(摘自《刘渡舟医论医话100则》)。

        一日带学生临床学习,有冯生者问曰:“老师治妇人病失眠不寐,每用丹栀逍遥散而奏效甚捷,出于酸枣仁等汤以上,愿闻其理?”

        妇人善怀,而肝气常郁。气有余便是火,火灼肝阴,而使气郁、热结,则血阴为之不足。夫气血者,阴与阳也。气血不调,则阴阳乖戾,心肝血燥,则神魂不安,而失眠少寐证则油然而生。此病往往伴见胸胁憋闷,心烦口苦,五心烦热,月经前后不准,以及脉弦、舌红、苔白滑等证象。丹栀逍遥散,以柴胡疏肝而开郁,理气以宣热;当归、白芍补血平肝而润燥;牡丹皮、栀子清三焦浮游之火,平肝凉血以制阳亢;白术、茯苓健脾利湿,以安神魂;薄荷升清阳以透木郁,煨姜健胃气以化浊阴。此方疏肝解郁,补血清热,培土伐木,调和阴阳,通利三焦,而交通心肾。故治月经不调,气血阴阳不和之失眠等证而效如桴鼓也。

        忧愁思虑过重,甚至终日抑郁,默默不乐者,可选用葛根汤,看一下宋柏杉先生医话,便能明白。(摘自宋柏杉《失眠的中医治疗》)

      葛根能升阴中之阳气,麻黄能够兴奋中枢神经。既然你已经抑郁了,为什么不给兴奋一下呢?一兴奋她就好了,原因是身体里有一些废水,阻碍了人体的阳气,葛根汤能升阳气、发表,把这些废水变成汗液,驱除出体外,一切症状就好了,浑身感觉轻松,葛根汤治疗抑郁症的失眠效果非常可靠。


知其然,更之其所以然。

        《灵枢·邪客》黄帝问于伯高曰:夫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卧出者,何气使然?伯高曰:……,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桥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

 黄帝曰:善。治之奈何?伯高曰: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

《灵枢·营卫生会》黄帝曰: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气使然?少壮之人,不昼瞑者,何气使然?岐伯答曰: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博,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刘渡舟先生用丹栀逍遥散治疗女性失眠,以女子多怀,肝气郁滞,气机不畅,如此则升降出入失常。丹栀逍遥调肝理气兼清肝火,是泻有余之火,通阴阳之路,故能治疗失眠。

 宋柏杉先生以葛根汤治疗抑郁患者失眠,后学思考再三,认为这也属于“通气道”的治法,以麻黄、桂枝辛散,畅达气机,得汗后体内郁滞停留水邪等亦可从汗而出,则升降出入如常,阴阳顺接则寐。


后学试着做了以下思考

从“补不足、泻有余、调虚实、通其道”的角度去思考治疗失眠的常见中药方剂。

黄连温胆汤治疗失眠既能清上逆之胆火,又能除阻滞之痰浊,则“泻其有余……,以通气道,而去其邪”

当归补血汤治疗失眠则养心血之不足,属“补其不足”的治法,而黄连阿胶汤治疗失眠,则清心火而补肾阴,属于“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治法。

半夏泻心汤治疗失眠则上清心火、中降胃气,属“泻其有余,……,以通气道”治法。

栀子豉汤清解郁结之内热,属“泻其有余”之治法,大承气汤泻热通腑属“以通其道”之治法

酸枣仁汤敛肝养血除瘀清热,属“泻其有余,补其不足,以通其道”治法(甚至完全符合《灵枢·营卫生会》“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博,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解三焦之郁滞,通泻阳明郁阻而退热,属“泻其有余……,以通其道”治法。

  备注:写的很仓促,肯定有很多不成熟、甚至错误的地方,也希望大家指出,一起进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