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日一联趣话(291---293)

 一片心花正放时 2018-12-16
 
一日一联趣话(291)

连续几天都泡在美国的地质公园里,有些朋友可能不高兴了,那就赶紧回来吧。想起有一年去过广西的北海,去过北部湾海域中部的一个海岛,那里也有奇特的地质公园,那叫涠洲岛火山口公园。

涠洲岛,是火山喷发堆凝形成的岛屿,是中国地质年龄最年轻的火山岛。

在涠洲岛,你可以找到最近一次火山喷发留下的痕迹:喷涌而出的熔岩被海水冷却又侵蚀后,留下了大片暗红色的火山岩,形成了各种形态的熔岩轨迹、火山蛋和海蚀洞等奇特景观。这景观,的确也不亚于布莱斯峡谷、不亚于锡安圣谷、不亚于拱门公园。

据说滴水丹屏是涠洲岛上观看火山、海岸景观最好的地方。但那天我们去看时,海水正在涨潮,沙滩只露出一小块真容,一堵绝壁挡住前进的脚步。那堵绝壁就是传说中的滴水丹屏,也叫滴水岩。细看时,只见绝壁上部绿树成荫,绝壁断崖层间露出深褐色的岩石,岩石裂隙处有水溢出,一点点往下滴。但由于原来的断崖已倒塌,如今已看不到如珠帘垂挂的美景。那由于海蚀作用,岩石的外表形态会恍如一有眼、有鼻、有嘴、有发的巨型侧面“人头像”也无从寻觅而只是永远留存于当地人的传说之中。如今所见的滴水丹屏美在色彩,山崖上青翠的藤蔓植物,瀑布一样覆盖着或黑或红的崖壁,仙人掌娇嫩的黄花向阳开放;海蚀平台上,水洼里倒映着蓝色的天空,清风拂过,让人心旷神怡。
火山口地质公园最让人惊叹不已的是那一片壮观的黑褐色岩石海滩。那里的火山岩石千姿百态,各种形状都有,只要你有非凡的想象力,你就可以从这些交错层叠卧立各异的岩石中寻找到自然界中飞鸟走兽的身影。潜龙、卧虎、吼狮、飞豹,静姿凝神,动态逼真,奇妙极了。那时看得如醉如痴,便吟得一诗赞之曰:

         岩浆喷发聚余骸,美景天成缘地灾。
         乐见游人心意满,但祈晴日放光来。

当你一边欣赏眼前的纷繁景象、一边小心翼翼行走在那坚硬而滑润的火山岩上时,不得不感叹大自然造景的神妙。

据说去涠洲岛火山口地质公园最好是在刮风时候去。站在地势较高一点的岩石上,看着海水呼啸着拍打岩石的气势,那种惊涛骇浪的感觉会让人一生都忘不了。但除非你在岛上住上一段时间,否则那撞巧的机遇便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

但选择退潮时分观看那些不同形态及颜色的火山岩,也是相当惬意之事。一大片火山岩中有一些凸出的圆形岩柱,有些岩柱活像一口井,井水溢上井面,比海水高出好几公尺,那是涨潮时留下的海水,但颜色蓝得就像先前的英雄牌钢笔水。火山岩可以行走穿越的空间很大。但由于海水的侵润,岩石的表面披满青苔,特别的滑,行走穿越时我们特别地小心。

在这片火山岩上穿行,沿途可看到的美景不计其数,海蚀景观、热带植物景观、生物和天象景观,诸如绝壁揽胜、龙宫探奇、平台听涛、百兽闹海之类,名目多多。走过断壁前人工铺设的一段木制连廊时,脚下有波涛撞击之响声,眼前有清澈透亮的海水,夕阳的光芒正好在起伏涌动的水面上眨眼,欣赏到兴意处,又吟一绝句以赞之:
       一曲连廊环赤礁,涛声入耳似琴箫。
       多情最是云中日,还把残晖铺海潮。 

幸好如今拍像有数码相机和手机,否则,此处不知要吞噬多少胶卷。可以这么说,涠洲岛的火山岩海滩(最精彩的还有五色彩滩),清碧的海水与黝黑或赤褐的岩石,正构成一片独特的风景带。今日也得为这风景带题上一副对联,联文曰:

赤岩醉入清凉梦,碧浪吞余自在天

一日一联趣话(292)

到了涠洲岛,如果没看五彩滩,那一定会后悔一辈子。毕竟这样的地方,一生也就去一次,已经去了但没看成,那便是特大的遗憾。

我们那次就差点把遗憾带走了。因为总共在岛上只待了3天,五彩滩是安排最后一天看的。可是事前没有了解潮汛信息,那天吃完早餐后就去海边看,傻眼了:海水大涨潮,五彩滩泡在海水里,一点儿影子都见不到。

当地人说,以往海水很少涨到这样的高位,恐怕要到下午才退潮,估计4点左右能看到五彩滩。可是我们已买了晚上5点半回北海的船票,下午4点就必须离开五彩滩。当时的失望和懊悔,难以言表,直怪责自己功课没做到细致处。那天上午便只好临时改变计划,去了石螺口。

据介绍,五彩滩原名芝麻滩,因沙滩上有许多象芝麻一样的黑色的小石粒而出名。退潮后的芝麻滩,巨大的火山岩石一层一层的,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五颜六色,特别的壮观。大片大片的火山熔岩裸露出来,特别的宽阔。海水退潮时,它无法带走岩石低凹槽里的水,于是留下了大片大片的一洼一洼的水,在蓝天的映射下,一洼一洼的水在视线中也变成了蓝色,和裸露的岩石交织在一起,非常迷人。

惦记着五彩滩那独具魅力的海礁形态,惦记着五彩滩那平坦延伸而颜色各异的岩石层可爱风貌,因而便盼望着海水早点退潮,以便能在离开这里之前拍下一组日后可以勾起美丽回忆的照片。从石螺口回来途中在南湾海产市场买来了鲍鱼和几种海贝,让客栈帮我们做成美味吃过了午饭。回到房间已经2点多了。我赶快跑去海边看海水退潮了没有。

十分失望,虽然已经开始退潮,可五彩滩依然淹没在碧波荡漾的海浪里。只得回房间去休息。
说是休息,其实也就半个钟左右。因为还要收拾行李。

行李都收拾停当后,一看时间:3点15分。我仍然不死心,又一次跑去海滩。这下子看呆了,只不过个把小时,那海水竟然退到老远老远的地方去了。五彩滩终于露出真面目。原来这片海滩极其平坦,岩石层伸延的范围很大很大,是以海水只要消退几十公分,这五彩滩就全都裸露出来了。这一惊喜,不亚于中了六合彩,立即打电话叫领导赶紧过来看。

说真的,眼前这片以黑色、褐色、绿色、暗红色、米白色为五彩基调的海滩岩石层景观,委实从未见过。那黑白交相盘旋与渗透的旋律,像一曲无声的交响乐,震荡在游客的心扉深处,在那里刻下了永世难忘的印记。你看那层次、纹路、颜色、质感十分迷人的海滩岩石,任是丹青妙手,也难将其风韵描绘出来,这就是天然、原生态、粗鄙俗野的可爱之处。

景观看了,照片拍了,游趣风干收藏了,就差撰写一副对联了。就从一滩五彩生发入调好了,联文曰:

     一滩叠唱风波曲;五彩漫涂海晏书


一日一联趣话(293)

人们常说,丽江是一个可以供游人发呆的地方。也许因了这话,丽江成为各地游人蜂拥云集之地。都为寻找一份艳遇,都为尝试发呆的韵味。去了,体验过了,方才觉得当真收获了一份值得回味的闲情。丽江,就是一个充满闲情与诗意的地方。

这个海拔高度在2400米以上的高原多民族聚居地,与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被誉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据介绍,丽江自古就是一个有12个民族杂居之地,其中以纳西族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所以,纳西族人的东巴文化,是丽江一大特色。但随着旅游文化的迅猛发展,大量的外地人纷纷涌进丽江从事商业活动,因此,古城里的汉族人逐渐多了起来,而游客,像潮水般涌来涌去的,也几乎全都是汉族人。

大量外地人涌进丽江,为的是拼抢旅游业的一块面包。开客栈的,卖服装、工艺品和土特产的,经营小吃餐馆的,几乎都是外地人的身影。他们给丽江带来了繁荣和热闹,但过度商业化也逐渐破坏古城的休闲气氛。到处是广告牌和喧嚣声,哪还有让你发呆的地方?

在大研古城住了一天,便觉得嘈杂得有点受不了。到处是灯笼飄晃,客栈林立。灯笼与客栈,三步一见,形影不离,竟成为古城最大特色。在大研古城,据说共有2000多家客栈。这些客栈,大多是外地人租用本地人的房子加以装修改造后配套经营的。城里原来的居民,居住条件都很不错,每家每户,几乎都有好几间房,一个或大或小的院子。院子里大都有花木,较大的院子还有假山、盆景,更有讲究的还有鱼池、喷泉。是所以,客栈里面的空间,与外面相比便多一份闲逸舒适的气氛。尤其是早晨。夜晚闹完后,都会在早上睡个懒觉。这时的早起者,便感觉到古城的宁静。连那暖烘烘的阳光,都独自静悄悄地洒满半个庭院。这才有闲逸安详的韵味。

相对来说,束河古镇要比大研古城幽静一些。我们后来搬进一家叫“阿卡巴拉”的客栈,这才有了发呆的环境。这家客栈的院子比较大,除了花木盆景,还有藤椅吊椅,住在里面的游人喜欢坐在院子里看书、与阳光亲密接触。我们选了一间向南的厢房,早上热气腾腾的阳光从大院上空径直喷泻到几扇有缕空雕花的木门上。透过空隙穿射入屋的阳光,在紫色的布帘上“燃烧”起来,常会惊醒我们一夜的甜蜜美梦。起床后到院子里晒晒热辣辣的太阳,咀嚼梦境中残存的温馨碎片,那心境是特别的好。

有一个早上,在享受舒适的快意之后,乃吟得一诗记之曰:

                     人说丽江宜发呆,梅花谢了我方来。
                     眼前一点春消息,正被闲情随意裁。

束河古镇的记忆,或许便因了这份闲逸、舒适、温馨、浪漫,乃比大研古城、白沙古镇要更加清晰和浓郁一些。那么,茶马古道早春行的第一副对联就题给束河古镇好了,联文是:

        地尊三圣师皮匠;天赐一潭兴马帮

这联突然冒出“三圣”与“一潭”,还有皮匠、马帮之类,相信没到过束河古镇的朋友,一定是一头雾水。解释一下,束河古镇,纳西语称“绍坞”,意为“高峰之下的村寨”,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古镇有一口泉,称为“九鼎龙潭”。潭水透明清澈,日夜涌泉,束河人奉为神泉。源边临水一角,有一个“三圣宫”楼阁,为传统四合院,里面供奉的是皮匠祖师。据说这里的先民,有很多制皮的能工巧匠,因而也是重要皮毛集散之地。茶马古道的过往马帮,多在此地栖息。当年徐霞客游芝山解脱林,曾来过这里。在他的记述中有这样的描述:“过一枯涧石桥,西瞻中海,柳暗波萦,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十和”即今束河之古称。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