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娘子关镇

 墨香笙樵 2018-12-17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娘子关镇——忠勇代代传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娘子关镇——忠勇代代传

第四十五集

娘子关镇——忠勇代代传

《记住乡愁》主题曲《乡愁》词:

多少年的追寻,

多少次的叩问,

乡愁是一碗水,

乡愁是一杯酒,

乡愁是一朵云,

乡愁是一生情。

年深外境犹吾境,

日久他乡即故乡。

游子,

你可记得,

土地的芳香;

妈妈,

你可知道,

儿女的心肠。

一碗水,

一杯酒,

一朵云,

一生情。 

娘子关镇——忠勇代代传

(央视中文国际频道20170308《记住乡愁》第三季第四十五集)

 

“执事者各执其事……”每逢正月十六,山西娘子关古镇都会举办一场深受当地百姓喜爱的民俗活动——跑马。与其他地方的骑马方式不同,这里要求马背上不能装马鞍,甚至连马鬃都被剪掉,骑马的人必须双腿紧夹马身,双手平举,飞奔而过。

古代,娘子关是兵家必争之地,为了抵御外敌,关口守将们需要把军情火速传递给周边驻军,有时敌情紧急,将士们等不及备好马鞍,就上马疾驰而去。如今,现场的喝彩与喧嚣,湮没了昔日传递信息的紧张与急迫,但我们仍能从骑马的人身上,感受到久远的豪放不羁与英雄气概。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娘子关镇——忠勇代代传

记者杨阳:“奔腾的骏马,急促的响铃,让人仿佛回到了金戈铁马的岁月。娘子关自古以来就是军事重镇,雄伟的城门,高耸的城墙,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昔日的娘子关人就是在这里,一次次抵御了强敌,用鲜血和生命守护了这座古镇,也把忠勇的精神植根在这方水土当中。”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娘子关镇——忠勇代代传

娘子关,万里长城第九关。古镇依山而建,顺水而居,房舍多为石头所建,尽显沧桑与古老。由于地势险要,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晋冀的咽喉要地,扼守着山西高原与燕赵平原。隋开皇时,在此设立苇泽关,成为了“太行八陉”中最为险要的一关,被人们称为“京畿藩屏”。唐朝初年,唐高祖李渊,派他的女儿平阳公主镇守此地。一次,关外流寇重兵集结,进攻苇泽关,苇泽关一旦失守,太原就会失陷,唐朝的根基就会被动摇。但是,由于常年征战,守关兵力严重不足。平阳公主一边组织军民严防死守,一面向太原告急。经过几天几夜拼死奋战,守关将士死伤惨重,平阳公主也身负重伤。眼看敌人就要冲入关卡,平阳公主没有选择后撤,她握紧手中带血的长剑走上城墙,向士兵们高喊“与关同在”。瑟瑟秋风中,这一声呐喊,让所有将士的精神为之一振,看着城墙上那个柔弱却坚毅的身影,将士们握紧了手中兵器,齐声高喊着“与关同在”,用尽最后的力气,向敌军发起了冲击。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娘子关镇——忠勇代代传

娘子关历史文化研究会事会长张考生:“这种情况,她是做了决死的准备的,如果敌人攻上来以后,咱们就得以身殉国,誓死守关,不放弃,不妥协,不后退,忠于职守,忠于使命,这么一个女英雄。”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娘子关镇——忠勇代代传

在将士们的抵抗下,关卡暂时守住了,可是,随着夜幕降临,关下的敌军并没有退去。看着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将士们,平阳公主知道,苇泽关已经支撑到了极限,如果不想办法,第二天一早就会被攻破。平阳公主一边思索着,一边走到了伤兵营。看着受伤将士手中的米汤,忽然想到了一个主意。她急令城内军民架锅熬制米汤,趁着夜色,把米汤倒入关前的沟壑里,米汤的色泽与马尿十分相似,一时间迷惑住了敌军。娘子关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考生:“咱们娘子关这一带不能走车,都是马兵、步兵,一看那么多的马尿,就以为是援兵到了。”误以为援兵已到的敌军,不敢贸然进攻,守城将士赢得了时间,几天后,太原的援兵赶到,在平阳公主的带领下,守住了苇泽关。张考生:“有的人说平阳公主,这是她的智慧,这是她的领导艺术,其实我认为这是她的勇敢,她的意志,决定了她取得这个胜利。”平阳公主米汤退兵的故事,成为了苇泽关的一段传奇,为了纪念这位不惧强敌,忠勇爱国的巾帼英雄,人们把“苇泽关”改名为“娘子关”,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古镇里的每一个人都始终铭记着她的故事,“忠勇”二字,从此深深地扎根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化作古镇人的信念,世代传承。

记者杨阳:“粗犷耐用的石头房,斑驳的路面城墙,古镇人家的生活质朴而简单。然而在这看似平淡的生活背后,却涌动着一股热血和激情,每当国难当头的时候,娘子关的人都会扛起父辈的刀枪,续写着忠勇报国的传奇。”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娘子关镇——忠勇代代传

在古镇兴隆大街的东段有一处院落,它最早的主人名叫杨集义,曾是清末一名御前待卫。那时的中国内忧外患,为抵御外敌流寇,许多地方纷纷组织起了自己的民兵义勇团。杨集义告老还乡后,为了守护家乡的安宁,也牵头组建了一支民团队伍。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娘子关镇——忠勇代代传

娘子关镇居民杨福传:“招募村民和附近的老百姓,招募了800多人,还购买了三四十匹战马,就开始训练,也是一个义勇团,为当地的老百姓保驾护航,保护一方水土的平安。”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法、德联军13000余人继续南犯,攻陷了保定、正定,伺机西取娘子关,在联军总帅瓦德西眼里,一座小小的关卡,不用费多大力气就能拿下,于是,他只派了1000多名士兵前来攻关,但战局大大出乎他的意料,驻关守军与镇里的义勇团,采取阵地战与夜袭相结合的方式,击杀了150多名联军士兵。在此之前,八国联军的部队从未有过如此惨败,震怒的瓦德西对娘子关发起了排山倒海的车轮攻击,可是没想到,无论怎么进攻,联军在这里就是一步不前。娘子关镇居民杨福传:“我听我爷爷说,我爷爷还给我表演,男人们上战场把头辫盘起,把衣服脱了,光着膀子,举着大刀,雄赳赳气昂昂那种气势,敌人还没有来就闻风丧胆了,多次把他们给赶跑了。”在那场战役中,娘子关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阻挡了联军长达六个月之久。历史没有记载,为了击退残暴的敌人,有多少娘子关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只要国难当前,忠勇的娘子关人,永远不会计较个人得失;无论多少牺牲,他们都将前仆后继。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娘子关镇——忠勇代代传

1937年,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残暴的日军在中国国土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顽强的中国人民拿起武器,奋起抵抗,1840年8月,八路军发起百团大战,娘子关地处晋冀咽喉,正太铁路贯穿而过,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百团大战中担任主攻娘子关任务的,是晋察冀军区第5团,俗称“老五团”,主要任务就是破坏正太铁路,阻止敌人的补给运输。战斗在娘子关的磨河滩打响,经过一天一夜的殊死拼杀,老五团一营一连为了牵制大批增援的敌人,赢得更多进攻敌人其他据点的时间,全连145人最后只剩下了17人。参加这次战斗的娘子关人,有三名战士和五位支前民兵全部壮烈牺牲。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娘子关镇——忠勇代代传

娘子关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梁吉云:“当时来说,就我们这次战役中,牺牲在磨河滩的支前民兵就有五个人,他大爷只是其中一个。”记者杨阳:“出生于1922年。”梁吉云:“1922年,当时他是18岁。”杨阳:“牺牲的时候只有18岁!”梁吉云:“对,牺牲的时候只有18岁!”高保棠是高鸿福的侄女,从小就经常听镇里的人说起,大伯在娘子关战役中壮烈牺牲的故事,每当这个时候,她总是看见奶奶默不作声。高保棠明白,失去了自己的儿子,奶奶有多心痛,但她却从来没有见过老人看过一滴眼泪。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娘子关镇——忠勇代代传

娘子关镇居民高保棠:“有时候,她就说了,你大爷早早就死了,也没有留下孩子,你们以后就继承你大爷这种光荣传统,给咱家好像是争口气。”杨阳:“奶奶也是深明大义,所以那个时期应该讲,娘子关人在抗战时期都是非常有气节的。”当时,高鸿福和战友们的牺牲,并没有吓倒英勇的娘子关人,反而更加激发了他们的顽强斗志。男人们冲上前线,女人们则在大后方,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高保棠的奶奶更是主动要求,去前线为八路军送饭。高保棠:“咱们集中上一些妇女往山上给送饭,家里人是非常不同意,就说是这都是男人们干的活,她们就说,你们男人们是男人们的活,我们女人们,你们能做到的事,我们也能做到。”大山女人的执拗,冲破了封建世俗,高保棠的奶奶忍着丧子之痛,和镇上的女人们一起,每天往返于硝烟弥漫的战场。高保棠:“有一次,送饭返回来的时候,就碰上炮弹飞机炸开了,回来后家里人是极其反对,就说不要去了。不行,他们在外边能流血牺牲,咱们为什么不能牺牲呢?咱们这是什么地方,咱们这是娘子关,有平阳公主保护咱们这一方人。”战火纷飞的岁月中,娘子关人不畏牺牲,不惧困难,用大无畏的精神诠释着守关人后代亘古不变的忠勇豪情。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娘子关镇——忠勇代代传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马志超:“提到战争年代的忠勇,我们可能脑海里边会浮现出一群英雄形象,像古代的岳飞、赵云、关羽等等,事实上,对于战争的忠勇,古人有一个很好的说法,叫‘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战争期间娘子关的忠勇故事,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中国古人对于战争中忠勇的体现。”

记者杨阳:“走在这座用石头砌就的古镇当中,总会被古老的街巷所散发出的坚韧不屈的气息深深地感染,在民族危亡之际,娘子关人无所畏惧,把忠勇的精神播撒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而到了和平年代,建设家园需要的时候,他们又会勇于担当,迎难而上,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忠勇精神的深刻内涵。”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娘子关镇——忠勇代代传

如今的娘子关镇,有着千里沃野,万亩良田,涓涓的河水滋润着土地,为古镇人带来丰收的喜悦,和幸福安定的生活。但是,在40多年前,这时却是另一番景象,当时,由于太行山脉的阻隔,古镇周围的一些村庄,无法利用河水进行灌溉,十年九旱,土地的贫瘠使得这里的人们,一直摆脱不了贫困的面貌。1971年,娘子关人决定,在古镇东边的承天寨山崖上,打通一条涵洞,提水引流。其中,十几位年轻的姑娘,也加入到了修渠的工程中来。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娘子关镇——忠勇代代传

娘子关镇居民康继红:“那时17个人,最大的才21岁,最小的16岁,平均年龄当时才19岁。”年轻的姑娘们聚在一起,成立了一个娘子军民兵班,康继红任班长。经过短短一周的集训,她们就上了承天寨,打响了治山改水的第一仗。修渠要先开路,在悬崖峭壁上修路,打眼放炮,炸石开山是必须的工作,细皮嫩肉的姑娘们,必须学会掌钎打锤的基本功,才能够完成任务。康继红:“那锤大概就是有个十三四斤那样,我们都是手上磨的血泡,血泡脱了以后就是红红的一手,第二天来了,打锤的时候就攥不住那锤。出个水泡出个啥,这都很正常。”杨阳:“那个时候,有了血泡,脱了皮,还要再打?”康继红:“拿手绢包一下继续打。”七八月的天气,骄阳似火,姑娘们早上四点半上山,晚上八点半回家。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娘子关镇——忠勇代代传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一条长1800米的人行道终于完工。此时的姑娘们却顾不上休整,因为一个更大的困难又摆在她们面前,开挖涵洞需要在悬崖峭壁上,进行精确定点爆破。康继红:“这个洞,你刚才看见了,那边是悬崖,这边儿还好点,定这个位置特别不好定,就用三点一线,那个山梁上插个旗,在这定,完了以后,下悬崖找那个点。”定点的位置距离地面150米,需要用绳索拴住身体,从山顶下降。即便是男子,进行这样的工作,也是需要勇气和胆量的。但是,娘子关的娘子军们却没有丝毫退却。康继红:“但是我们心里头从来没有害怕过。”经过四个多月的努力,娘子关人硬是用简陋的工具,在高150米的悬崖峭壁上,修出了一条长2500米的水渠——向阳渠,使娘子关野照坡下的旱地变成了水田。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娘子关镇——忠勇代代传

娘子军民兵班的队员们每年都会相聚一次,如今的她们大部分都已经年近古稀。谈起那段风风火火的劳动岁月,她们依旧热血沸腾。康继红:“这都是我们当年工程上的队员,这是老书记,当年的老书记,工程的总指挥。”杨阳:“您是最小的?”康继红:“当年最小的。”杨阳:“当年您只有16岁,太小了。我听说水渠修成那天,你们都很激动。”康继红:“看着那清泉水穿过胜天洞,流过向阳渠到了坡上,把旱地变成水浇地,那心情特别激动,高兴得都要跳起来。”这群坚强而乐观的娘子军,用她们的青春和汗水建设着自己的家乡,把忠勇的精神镌刻在了太行山上,感染和激励着古镇里的人们。

在随后的几十间,娘子关人不断开渠引水,把自己的家园打造得宛如一处江南水乡。

记者杨阳:“娘子关人用自己的双手,把这片贫瘠的土地变成了沃野。如今的娘子关古镇,有着江南水乡般的柔美,密布的水网穿房而过,潺潺的泉水声当中,人们安享着田园生活的静谧和祥和。”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娘子关镇——忠勇代代传

娘子关周围的群山中有30多处泉眼,人工修建的水渠引来清澈的泉水,沿着墙基穿房过户,妇女们各自在家门口洗衣洗菜。房屋建在水上,清泉到处流泻,故名“水上人家”。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娘子关镇——忠勇代代传

娘子关景区管委会主任朱继明:“这个水温始终在18度,你看今天这么冷的天,她们都还在这洗衣服,我们还利用它发电、灌溉、磨面,还要提水饮用。”水给了古镇灵气,形成了“人在水上走,水在屋下流”的美景。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娘子关镇——忠勇代代传

然而,2016年夏天的一场暴雨,打破了这里宁静安逸的生活。当时,娘子关出现了罕见的特大暴雨,持续的降雨使古镇旁的绵河水位迅速上涨,大量房屋灌水,地势低洼的地方甚至被水淹没。杨文保是土生土长的娘子关人,下雨的当天,他家的房屋被淹,家具粮食都泡在了水里,但杨文保却顾不上回家抢救,跟其他古镇人一样,始终坚守在防洪的堤坝上。一天晚上,杨文保突然听见一声惊叫,有人被洪水冲走了,那时暴雨如注,天黑路滑,洪水不断上涨,要去救人很有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但杨文保和同伴们却没有任何顾虑,伴随着轰隆隆的雷声,一头扎进了大雨倾盆的夜色之中。娘子关镇居民杨文保:“也就跟碰运气一样,看看到底能不能找见,也是抱最后一线希望。离发现他们四五米的地方,听见他们喊救命救命,发现他们的时候我们也都哭了,觉得不可能再找见这个人了。”灾难无情人有情,当时,被洪水冲走的两个人,死死抓住岸边一棵树的枝条,在来势凶猛的洪水中拼命挣扎,幸好杨文保他们及时赶到,两人才得以脱险。这一次洪灾给娘子关造成了六个多亿的经济损失,但无一人遇难。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娘子关镇——忠勇代代传

作为守关人的后代,娘子关人血脉中涌动的,是世代相传的家国情怀,每当发生灾难时,他们都会挺身而出。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杨文保从电视上看到了灾区的孩子们上课时缺少桌椅,只能在自己的腿上写字,他就和家人商量着,为灾区的孩子们做点事,然而,从山西到四川路途遥远,沿途地震带来的次生灾害时有发生,但杨文保却没有丝毫惧怕,他把自己积攒的20多万元,换成了800张课桌椅和灾区急需的物资,和几位同乡一起,雇了四辆本地的大货车,用时四天四夜,第一时间抵达了汶川。同行的货车司机们被杨文保的举动所感染,也做出了一个决定,免收了所有的运费。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马志超:“‘忠’,应该是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事业;‘勇’,应该是勇于任责,勇于担当,勇于奉献。娘子关人忠勇于人,忠勇于事,他们用奉献精神,改变自己家乡的穷山恶水,他们用奉献的精神,去拯救在危难中的同胞,他们把和平年代的忠勇,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娘子关镇——忠勇代代传

 “河灯明,河灯亮,河灯漂在绵河上,我为河神放河灯,河神为我降吉祥”。娘子关有放河灯的习俗,与其说古镇百姓是在祭奠河神,不如说是在祭奠这里的先人,祭奠这里的曾经,祭奠着悠远的岁月沉淀下来的历史和文化。烛光映红了一张张笑脸,河灯带着父老乡亲美好的心愿,在水面上悠悠飘荡,一盏盏河灯漂走了,漂走了古战场上的厮杀,漂走了关隘人沉抑苍凉的号子,漂走了河岸古镇远古的风情,留下的是忠勇大义一代又一代的沿袭。

 

 

【《记住乡愁》片尾曲(第三季41-45集)】            

 

《过家家》

作词:杨启舫 作曲:戚建波 演唱(奏):王丽达、汤子星

 

野菊花 黄泥巴

 草堆围成一个家

前院妹妹后街娃

难忘儿时过家家

红公鸡 绿青蛙

日出唱到夕阳下

一场大雨哗啦啦

童年岁月走远了

天再高 地再大

月儿圆了就想家

常在梦里回故乡

村口站着小二丫

山一重 水一洼

那里住着爹和妈

春草绿 发新芽

岁岁年年都开花

天再高 地再大

月儿圆了就想家

常在梦里回故乡

山一重 水一洼

那里住着爹和妈

春草绿 发新芽

岁岁年年都开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