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紫禁城里的豪华饭局

 春山茶馆 2018-12-17
清朝康乾年间,是其鼎盛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康、乾两帝曾举办过几次著名的千叟宴。

第一次是在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正值康熙六十大寿之际,又称万寿节他认为“自秦汉以降,称帝者一百九十有三,享祚绵长,无如朕之久者”。所以,他决定举办隆重、排场的万寿庆典。在北京,为庆祝活动搭置的彩棚,从西直门一直延伸到畅春园,长达20里……礼部特别作出规定:“今岁恭遇万寿六旬大庆,非寻常可比。”从三月初一至月终,京官都要穿蟒袍、补褂,打破只穿朝服七天的常例。最引人注目的是:康熙帝布告天下耆老,年65岁以上者,官民不论,均可按时赶到京城参加畅春园的聚宴。

三月二十五日,康熙在畅春园正门前首宴汉族大臣。现任、致仕的官员和士庶等各地的老人参加了宴会,参加者的年龄为90岁以上的33人;80岁以上者50人;70岁以上者1823人;65岁以上者1846人。60岁的康熙只能算是小弟了。诸皇子、皇孙、宗室子孙年纪在10岁以上、20岁以下者均出来为老人们执爵敬酒、分发食品,扶80岁以上老人到康熙帝面前亲视饮酒,以示恩宠,并赏给外省老人银两不等。

这一天,皇极殿的场面异常的庄严、宏大。皇极殿檐下,陈设着中和韶乐;宁寿门内,陈设着丹陛大乐。殿内,陈设王公、一二品大臣席位;殿廊下,布设朝鲜等藩属国使臣席位,千叟的席位在殿外阶下。

三月二十七日,在畅春园正门前,重设酒筵招待八旗大臣、官兵及闲散人年90岁以上者7人,80岁以上192人,70岁以上1394人,65人以上1012人,其他礼遇如前。三月二十八日,在畅春园皇太后宫门前,宴请70岁以上的八旗老妇,90岁以上者就席宫门内,80岁以上者就席丹墀下,其余都在宫门外。这次参加宴会的满汉耆老多达6600余人,加上人数不详的八旗老妇,肯定不下7000人……

第二次千叟宴是在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举行。这年,康熙帝年届69岁,为了预庆自己70岁生日,他在乾清宫举办了第二次千叟宴,当时12岁的弘历作为皇孙参加了这次宴会。这次的规模不大,只宴请现任、致仕的官员以及京师附近的庶民,人数不足一千人,在皇帝的寝宫乾清宫举行。正月初二日,在紫禁城乾清宫前,设宴招待八旗文武大臣、官员及致仕、退斥人员年65岁以上者680人,诸王及闲散宗室成员出来为老人们授爵劝饮,分发食物。初五日,再宴汉族文武大臣、致仕退斥人员年65以上者340人。宴会上诸臣赋诗纪胜,集为《千叟宴诗》,颇为热闹,但宴会不久,康熙就病逝了。

康熙时期千叟宴宏大的场面给幼小的弘历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他又极为崇拜爷爷康熙,许多事情都极力效法康熙。所以,弘历他继位后,效法其祖父,也举办了两次千叟宴。其举办的规模和次数同康熙相比,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当时的乾隆已经74岁了,也称得上是老叟了。正月初六日,适逢乾隆喜添五世元孙,乾隆帝为表示其皇恩浩荡,在乾清宫如期举行了千叟宴。宴会场面之大,实为空前。自宗室王贝勒以下,内外文武大臣官员、致仕大臣官员、受封文武、士农工商、外藩、蒙古王公、台吉、回部、西藏代表、西南土官及朝鲜贺正陪臣之年过60者约有3000余人,共聚一堂。整个宫内觥筹交错,熙熙攘攘,殿廊下布50席,丹墀内244席,甬道左右124席,丹墀外左右382席,计800席之多。这些人中有皇亲国戚,有前朝老臣,也有从民间奉诏进京的老人。

席间,乾隆召一品大臣及90岁以上者至御前,亲赐饮酒,又命皇子、皇孙、皇曾孙在殿内依次敬酒,赐予大家诗刻、如意、寿杖、朝珠、缯绮、貂皮、文玩、银牌等。

当时推为上座的是一位最长寿的百岁老人郭钟岳倍受赏赍,据说他已有141岁。乾隆和纪晓岚还为这位老人作了一个对子:“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根据上联的意思,两个甲子年120岁再加三七二十一,正好141岁。下联是古稀双庆,两个七十,再加一,正好141岁。堪称绝对。同时,赴宴官绅也是联句作诗,共得诗3429首。

这场酒局体现出来的皇家气派自与民间大不相同,不但有御厨精心制作的免费满汉全席,所有皇家贡品酒水也都全免。在这五十年一遇的豪宴上,老人们争先恐后,一边说着“多亏了朝廷的政策好”,一边大快朵颐,狼吞虎饮。据说晕倒、乐倒、饱倒、醉倒的老人不在少数。千叟宴这场浩大酒局,被当时的文人称作“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

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乾隆已是一个85岁的老人,为了不逾越祖父在位61年的纪录,他决定将皇位禅让给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弘历退位,作为太上皇。他在宁寿宫皇极殿举办了第二次千叟宴,此时,乾隆已是86岁的老人,60岁的老人与他已有26岁的年龄差距,因此规定,参宴老人的年龄由60岁改为70岁以上。

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正月初四日,禅位刚3天的太上皇在宁寿宫皇极殿再次举办“千叟宴”。本次的千叟宴在宁寿宫的皇极殿开宴,列名参席者3056人,列名邀赏者尚5000人,即席赋诗三千余首。当时的席位安排如下:内外王公、贝勒贝子、台吉、一二品大臣席在殿内,朝鲜、回部、西藏、暹罗、安南、廓尔喀等地区来客在殿廊下,三品大臣官员在丹陛甬路,四品以下有职官员在丹墀左右,其余拜唐阿、护军、马甲、兵民、匠艺等均在宁寿门外。

宴会开始,中和韶乐奏响,在嘉庆皇帝的侍奉下,太上皇乾隆帝升上皇极殿宝座。嘉庆帝亲率领3056名银须白发的耄耋老人山呼万岁,为太上皇祝寿。面对着天下耆老为自己祝寿的场景,太上皇乾隆心满意得。在宴会的过程中,从内心生发出来的喜悦使平时严厉的太上皇充满了温情,他召请王公一品大臣与宴会中九十岁以上的老叟,到御座前,亲自赐给他们御酒。他又命自己的皇子、皇孙、皇曾孙、皇玄孙等,给殿内王公大臣行酒,皇宫侍卫负责给殿外的与宴者行酒。当时106岁老人熊国沛和100岁老人邱成龙也参加了这一次千叟宴,乾隆称他们为“百岁寿民”“升平人瑞”,赏六品顶戴,90以上老人梁廷裕等赏给七品顶戴,以示太上皇养老敬老之意。

饮馔观剧结束后,与宴人员即席赋诗,这是中国古来君臣宴会上的传统,在清代达到极致。这一次宴会后结集的诗作共有3497首。

这次千叟宴的结束后,乾隆帝以太上皇身份继续掌控朝政3年,直到他驾崩。

这四次千叟宴之所以能在康乾时代举行,一是因为这两个皇帝都是清朝在位最久、年龄最大的君主,康熙在位61年,终年已近古稀;乾隆在位60年,终年高达89岁,他们无疑也是老叟了。二是因为康乾时期乃是清朝的太平盛世,不免有此豪华之举,这些也算是皇帝所谓的“普天同庆,共享升平”的活动。当然,所谓的“共享”,只不过是一些高级官员的享受而已,老百姓是很难“共享”的。按当时的规定,参加千叟宴者,年龄必须在60岁以上,除皇帝特别恩准参加者外,京官要三品以上,外吏则只有封疆大臣才有资格参加。可见,参加千叟宴是有年龄和官爵双重限制的,并且是以后一种条件为主。至于能参加千叟宴的下层官吏、民士、匠役等人,只不过是其中的点缀而已。另外,参宴者都是七老八十之人,即使行动迟缓的,那也得行跪拜的礼仪,并且这些老人大都缺齿露唇,恐怕也难消爱那些慧的美味佳肴。同时,为了讨好皇帝,许多人还得挖空心思,收集各种珍奇礼物来贡献给皇帝。所以,千叟宴举办的越多,民脂民膏流淌的则越多,所谓千叟宴者,实在是民脂宴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