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69年村民发现“亚父”墓,专家却一时不敢动,30多年后才挖掘

 火锅的历史 2020-07-29

文/老吴

1969年村民发现“亚父”墓,专家却一时不敢动,30多年后才挖掘

从前是没有所谓的考古专业的,很多从事考古行业的人都是半路出家的非专业人士,所以使得我们的考古工作难以为继,缺人、缺物、却技术就是最真实的写照,在这种现实情况下的考古必然对一些重要的古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比如帝王陵墓。而对于那些出土的文物由于处理不到位所以造成的伤害也非常大。

1969年村民发现“亚父”墓,专家却一时不敢动,30多年后才挖掘

这个问题我们很快就意识到了,所以只要是涉及重要的陵墓全部选择保持原样,若没有十足的把握不会破坏文物,那么宁愿不要挖掘不要研究,等到技术条件允许的时候再来开墓。

老吴今天要说的也是一座被喊停的汉墓背后的事情。它的发现地是在云龙山这个地方,这里据说是项羽的军师范增死后埋葬的地方。

1969年村民发现“亚父”墓,专家却一时不敢动,30多年后才挖掘

结果在1969年的某一天真的被一个村民发现了古墓,当地百姓觉得这个墓地毫无疑问肯定是范增的,不过从砖块的年代推断,这个墓是属于东汉时期的,而且是彭城的某个王后之墓。

但大家从常识的角度出发想想,既然这座山发现了王后的墓,而且如此大的封土且被发现的此墓并不是处于正中心的位置,那是不是说明彭城王的墓地也在附近呢?考古专家们坚信这里肯定还有更高级别的墓地,于是他们加派了很多的人手开始搜山,但这座山这么大,再加上既然是彭城王的身份,那么墓地肯定也是处于比较隐蔽的地方。

1969年村民发现“亚父”墓,专家却一时不敢动,30多年后才挖掘

也是要感谢当时考古学家的坚持和耐心,8年后真的在云龙山这个地方发现了一直在苦苦寻找的彭城王墓,所以说考古这个工作如果没有具备足够的耐心是无法胜任的,换做是普通人,肯定不可能花上8年的时间在一个条件艰苦的山里寻找一个不确定性。

但是高兴劲还没过去,马上就接到了上级的指示,要求所有的考古学者停止对这座墓的挖掘和研究,这对于打算在这个墓地大展身手的考古学者来说就是一瓢冷水,让他们跃跃欲试的火苗熄灭了。

1969年村民发现“亚父”墓,专家却一时不敢动,30多年后才挖掘

而上面这么做也是有道理的,当时的技术还比较落后,我们不确定此次的挖掘会不会带来破坏,大家都不敢拿这么重要的王陵来练手,所以只能选择回填保护,让所有人马退出来等候指示。

这一等候足足等了30多年,终于在2004年考古专家们被允许进入土山2号墓研究,专家们发现这座汉墓和以往发现的都不一样,它的建设材料主要是巨石,还发现了铜缕玉衣片高达30几件,而银缕玉衣片却有2片,这就证明了墓里有两个死者,最后从各方面的陪葬品确定死者是一代和二代彭城王。

1969年村民发现“亚父”墓,专家却一时不敢动,30多年后才挖掘

老吴对我国的考古指导思想很赞成,破坏式的挖掘还不如原封不动的保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