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3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使肾脏代谢障碍所致的毒素从肠道排出,降低血中肌酐和尿素氮水平,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患者恶心、呕吐症状改善达100%,肾功能明显改善,并根据患者生理、心理上细微的变化进行辨证施护,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中药灌肠;慢性肾功能衰竭;护理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进入终末期尿毒症以前,可采取非透析疗法,以延缓肾功衰的进展,我科2002年6月~2005年6月用中药灌肠治疗CRF36例,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20~68岁,平均44岁。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20例,慢性肾盂肾炎5例,狼疮性肾炎4例,高血压性肾损害4例,糖尿病肾病3例。中医分型:脾肾阳虚型19例,气阴两虚型10型,肝肾阴虚型7例。 1.2 治疗方法 将大黄15g,黄柏12g,栀子12g,甘草10g加冷水400ml浸泡30min后,煎沸20min,浓缩至200ml,制成灌肠I号药液,瓶装备用。灌肠前排空大、小便,取左侧卧位,将200ml药液加温至37℃后装入无菌输液瓶内,插入一次性输液器,连接14号导尿管,缓缓插入肛门15~20cm,根据患者的年龄及耐受能力调节药液滴速,一般70~100gtt/min,1~2次/d,20天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3~5d。灌肠完毕后患者即取右侧卧位30~60min,然后取平卧位抬高臀部10cm,保留1~2h。对伴有高血压及酸中毒的患者应及时配合降压药或纠酸药等对症治疗。 2 结果 36例CRF患者经中药灌肠治疗1个疗程后,恶心、呕吐症状改善达100%,肾功能明显改善,见表1。 表1 36例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比较 (略) 注:*t=2.82,P<0.01,**t=3.005,P<0.01 3 护理 (1)灌肠前要做好情志护理:给病人及家属讲解CRF的保健知识,灌肠药液的药理作用、注意事项,灌肠后的体位及保留时间,对药物疗效的影响及可能出现大便次数增多等症状。少数病人灌肠后不排大便,也能起到清热解毒作用,嘱病人不必担心。(2)治疗中观察病人有无心慌、出汗、腹部胀痛等不适。灌肠治疗期间大便2~4次/d,为软便或溏便,如为水样便,>5次/d,应暂停灌肠,并及时处理。(3)对长期灌肠病人,注意保护患者的肛门,避免损伤,我们用14号尿管代替肛管以减轻肛门刺激,便毕用温水坐浴10~15min。如果患者有痔疮,灌肠插管时应尽量避开痔疮部位,插管动作宜轻柔,灌肠后及时涂擦痔疮膏,以防感染。 4 讨论 CRF患者有明显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常不耐受汤剂口服。肠道清除尿毒症代谢产物的研究证实,尿毒症病人肠道内每日含尿素70g,肌酐2.5g,尿酸2.5g,磷2g,明显高于每日尿内含量[1]。采用中药保留灌肠后大便次数增多,促进上述物质的排泄,使水肿减轻,尿毒症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有显著差异。灌肠I号液中大黄能使肌酐排泄增加,提高血中必需氨基酸浓度,改善循环,大黄灌肠能刺激肠壁分泌大量水分,增加尿素氮的排泄,抑制蛋白分解,从而使血中尿素氮和肌酐含量降低[2]。CRF常有低钙高磷血症,而黄柏含钙高,含磷低,以改善患者低钙高磷状态。栀子有清热利湿、解毒功能。甘草具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调和药性的作用。几种药物合用有祛邪扶正,清热解毒,祛瘀生新的功效。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肾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442. 2 张天,陈以平.实用中医肾病学,上海:上海中医学出版社,1989,908. (编辑:守 中) 作者单位: 430050 湖北武汉,武汉市第五医院(周燕飞) |
|
来自: 风声之家 > 《肾病 尿毒症 肾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