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四十八章 为道日损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矣。故取天下者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如冰释水 2018-12-18

   客观有为知识的积累就会使欲念越积越多,深悟‘道’无为理论,欲念就会不断减少,欲念不断的减少就能达到‘道’;以‘道’自然无为的特性而为,任何事物都能成功。所以能得到天下的总是无心无为而成;以有心有意有为想得到天下是不容易成功的。

天下万物本是同源一宗,道理相同。修道之人若能摒除分别心、利欲心、智巧心,日日慎独,反观内视,消损自我欲念,做到玄览无疵,内心空明,大道自可常驻于心,事物之理自可了然于胸。因此,为道与为学大不相同。为学每日知识在增益;修道每日欲念在减损,直入抱一归无、清静虚无之境。

世俗当中的学问、智识、机巧是能够学得到并越积越多的,它是世人认识世界万物的捷径;它们对于人类生产生活方便有利。然而,这些学问知识技巧在学习的开始,便已远离了那个万物同出而无名无欲的自然大道。勤学苦读、穷经皓首、日积月累的学问知识,不断滋生膨胀着自己的欲望,其结果是知识越多,越是自遮其目、自闭其聪从而永远也不可能识得大道的真谛所在。要知道如此虽能收获众望所归,也不是本事,本事就是本分的事,是道德的积累,如上一章所讲“行弥远而知弥少’也。

已知大道光明,潜心修道,也属有为而作。去除圣智仁义之学、患得失惊宠辱之心、声色货利之欲、自是自见自伐之心,都需要为道者每日里反观内视,慎独居心,一点点减损,直至内心空明,通达无疵,欲作妄为之心方才止息不起,取而代之的,却是自知自胜、知足知止、清静无为之心,如此方算真正复归于自然的道朴,虽有为终归无为。如此与大道合为一体,任万事随顺自然之变而不妄加干涉;任万物顺其天成而不妄加割制,天下也就没有不可成就之物,没有不可作为的事了。

老子说,以无事而取天下是最高的道德,就是做事业也要以无事为最高道德标准。这也就是最高的政治哲学,也是最高的谋略。无事就是只要求自己行为同于道德。道德的成就,不是以谋略,不是以手段,不是以有为的功业来取天下。所要求的,仅是自己内在的圣人之道,是道德的积累,就是学道、修道。学道,就是学习如何成为圣人、归于自然大道的理论;修道,就是修圣人之道,是道德行为内外的双修。孟子说“以德服人者王,以力假人者霸”。所以以战功而统一国家天下的,都不是以德取人,是表面上以王道做号召,实际上是霸道的行为。老子所讲的道理,加以引申,提出一个王道,这是道德政治的哲学,也就是政治道德。

由此而知,统治者清静、无为、无事,社会就能够长葆太平无事,万民就会争相归往,岂不是无事无为反能够获取天下人心吗?反之,统治者欲作妄为,社会就会长处纷乱多事之秋,万民就会争相逃离;鱼无水岂可能活,岂不是多事有为反倒会失去天下人心吗?国、家、企业、团队、身体的统治者也是一样呀。

“执大象,天下往”,统治者要能认识并掌握大道之象,清静无为,则万民归附犹如百川归海,万民向往犹如天下归心;反之,每每多事,祸国殃民,则“吾见其不得已”。其结果,往往是“不足以取天下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