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盆腔积液一定要处理吗?

 369蓝田书院 2018-12-18



擅长宫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异常子宫出血,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生殖道畸形,张力性尿失禁,不孕症等疾病的诊治;子宫整形,输卵管整形,外阴整形等生殖整复手术;宫腔镜,腹腔镜及阴式微创手术。


今天晚上,工作室面诊了一位从韶关专程赶过来的患友,心理压力极大,咨询:“8月份的超声显示盆腔积液3.8cm,到九月份复查超声显示盆腔积液2.3cm,怎样才能消除盆腔积液?怎样让自己的炎症消退?”。


结合平时在网上和门诊遇到一些女性朋友,也经常会有上述疑惑或问题,遇到超声显示“盆腔积液”就认为自己有妇科炎症,反复使用抗生素、复查超声,观察盆腔积液的变化。藉着今天和这位患友详细沟通的机会,趁热打铁,咱们一起聊聊这个“盆腔积液”的事。



1、盆腔积液是怎样产生的呢?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盆腔积液的解剖部位!温习《妊娠足月的子宫大小竟然是非孕期的1000倍?如此神奇的器官!》(⬅️点击蓝字阅读)一文后,再次了解到,女性盆腔内的子宫直肠陷凹(也称子宫直肠窝)是腹腔内的最低部位,俗话说:“水往低处流”,所以任何原因产生的盆腹腔液体(包括血、水、脓液等),都会积聚到这个最低点,形成“盆腔积液”。



随着超声技术的广泛应用,超声诊断水平逐渐提高,即使子宫直肠窝有少量的液体,都有可能被检测到,使超声诊断“盆腔积液”的机会大幅增加。


那么盆腔积液是怎样产生的呢?一般分为生理性病因和病理性病因。


1)生理性盆腔积液的原因


在下述生理性的原因下,均可以产生盆腔积液:


(1)腹膜具有吸收和分泌功能,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腹腔内存在少量的渗出液,量约200ml,由内脏器官、血管、淋巴等分泌,起到润滑脏器的作用,这样腹腔内的肠管、子宫、附件就不会粘连在一起了。


(2)因为女性的腹腔是通过输卵管与外界相通,外界的病原体,有可能通过阴道-子宫腔-输卵管这条途径进入到腹腔内,为了防御外界病原体的侵入,女性的腹膜分泌一定量的腹腔液抵抗入侵的异物。


(3)生育期的女性每一个月卵巢在排卵时,卵泡液会随着卵子一起排进腹腔,集聚在子宫直肠窝里,形成一定量的积液。


(4)另外,月经来潮时,宫腔内的月经血可以通过输卵管“倒流”入腹腔内,形成积液。


(5)还有便秘的患者,由于肠蠕动不正常,可引起少量肠液渗出,导致盆腔积液。



2)病理性盆腔积液的原因


下列病理性改变时,可能会产生盆腔积液:


(1)月经期不注意卫生

如果在月经期使用不洁卫生棉、卫生纸等,或者进行盆浴甚至性生活,就会容易感染细菌,导致盆腔炎,引起盆腔渗液。


(2)腹腔器官炎症渗出

比如阑尾炎、肠炎、胰腺炎、各种渗出性腹膜炎、急性盆腔炎、子宫炎、输卵管炎等,均产生炎性渗出物,积聚于盆腔。


(3)盆腹腔脏器、囊肿破裂扭转

比如宫外孕破裂或流产、黄体破裂、盆腹腔囊肿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肝脾破裂、胃穿孔、肠扭转等,可能产生出血、渗出液等液体,积聚于子宫直肠窝。


(4)卵巢过度刺激或妇科手术操作后

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卵巢过度刺激,导致腹水形成;人工流产术、输卵管造影(通液)、宫腔镜检查术、诊刮术等术后会有少量盆腔积液。


(5)盆腹腔脏器肿瘤

如:原发性腹膜癌、卵巢及输卵管恶性肿瘤、卵巢纤维瘤、卵泡膜细胞瘤、肝癌、胃癌等肿瘤所产生的腹水,也会积聚于盆腔,但常常腹水量较多,甚至会达到腹腔。


(6)其他 

肝肾疾病比如肝硬化、肾炎、肾病、肾衰、心衰、免疫性疾病等均可引起盆腔积液,同时伴有腹水,甚至胸水。还有部分不明原因腹水(积液)的患者,无论如何也找不到积液的原因。


2、盆腔积液需要治疗吗?


了解了上述盆腔积液形成的原因后,我们不难理解,盆腔积液只是对身体状况的一种描述,它并不是一种疾病诊断。若属于生理性的盆腔积液,无明显症状时,则无需过多担心,可以观察。若属于病理性的盆腔积液,其涉及的疾病就多种多样了,是妇科或外科的?腹腔或盆腔的?炎症的或肿瘤的?这些都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等,结合相关的辅助检查,准确地找到病因,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3、盆腔积液等于盆腔炎吗?


我们先了解一下盆腔炎的定义和诊断。


盆腔炎症性疾病(PID),简称盆腔炎,是由女性上生殖道炎症引起的一组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


盆腔炎的主要症状是:腹痛

诊断盆腔炎的最低标准是:子宫或附件压痛


也就是说,当盆腔积液的患者,有腹痛的症状时,可以结合病史、症状和检查体征等,考虑盆腔炎,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进行系统规范的抗生素治疗。


总之,盆腔炎可能出现盆腔积液,但有的早期或严重的盆腔炎也不一定会有盆腔积液。而盆腔积液则产生的原因很多,有盆腔积液不等于盆腔炎,不要盲目依据B超结果,看到盆腔积液,就盲目诊断盆腔炎,滥用抗生素,造成耐药等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