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细节】心理描写

 江山携手 2018-12-19

心理描写

 

一、提示

心理描写,指在文章中把人物没有说出口,仅在心里讲的话,和人物的感情活动刻划出来。心理描写只有写出人物微妙而真实的心理活动,才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二、示例

 

 

 

例文1

 

读小学几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上的宣传委员。我十分乐意做这项工作,每次都把老师分配的任务按时圆满完成。老师时常夸奖我工作出色。由于工作顺利,我成天喜上眉梢,乐在心头,连说话也带着笑声。

[简评]

读了这段话,小作者喜悦的情绪一定也感染了你。

 

例文2

 

回到座位上,我小心翼翼地把奖状卷起来,还用纸包了一层又一层,生怕被弄破了。心想,一到家,先把奖状给爸爸妈妈瞧一瞧,让他们欢喜欢喜;然后再把它贴到客厅的正面墙上,每个角上插上一朵小红花,让来我家的客人一进门就看到。我美美地想着,老师讲了些什么也没听清楚。

[简评]

作者写出了把奖状给爸爸妈妈瞧,把奖状贴到客厅正面墙上,每个角上插上小红花,让来自己家的客人一进门就看到奖状的心理。并流露出喜悦之情。

 

 

 

例文1

 

“你这败家子,尽搞歪门邪道。你……你干的好事!”怨恨、痛苦充满着爸爸的心,他那充血的、似乎就要冒火的眼睛,紧紧逼视着哥哥。

[简评]

着墨不多,刻划了“爸爸”愤怒的心情。

 

例文2

 

我耸了耸肩,把鱼放了,心里在骂:“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个看鱼池的官吗!等我长大了当了大官,不比你神气才怪呢!”我心里恨透了他,想找个机会报复一下。

[简评]

小作者的愤怒心理暴露了他自私自利的缺点,反衬了主人公一心为大家的品质,这正是要表现的主题。

 

 

 

例文1

 

下午,班主任蒋老师慢慢走进教室,她的眼睛已经红肿了:“于老师,她——她……”这声音像一个炸雷重重击在同学们心上,大家都惊呆了,接着就是同学们的哭声。于老师,于老师,您还年轻,我们舍不得您啊;您三岁的儿子离不开您;呆傻、失明、长年病瘫在床不能自理的弟弟需要您;年老多病的母亲等待着您……您不能走啊!我不禁又失声痛哭起来。

[简评]

“我们”的悲痛反映出于老师热爱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崇高品质。

 

例文2

 

今年清明节,下着濛濛细雨,妈妈又带我来到了我敬爱的外公的坟前,悼念他老人家。我望着墓碑,外公那瘦小的身影又浮现在我眼前,好像在说:“孩子,过来,让外公好好看看你!”我禁不住泪水簌簌地流下来,往事又涌上了心头……

[简评]

小作者通过写自己悲哀的心理,表达了对外公的敬爱、怀念之情。

 

 

 

例文1

 

我看着外公伤心的样子,后悔极了,我真不该刺伤他老人家的心哪!后来,我一直想跟外公认个错,可一见他老人家,脸就发烧,喉咙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似的,总不好意思开口。可现在,外公已在九泉之下了……

[简评]

小作者后悔不该刺伤他外公的心,又不好意思开口,终酿成千古遗恨。

 

例文2

 

过了几天,马丽找到了我,告诉我很多很多的事,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她说的。没想到她会有这样的痛苦,平常打打闹闹、嘻嘻哈哈的她,内心却是那么的脆弱,把真正的自己捂得严严实实。我相信她了,我错怪她了,我感到自己伤害了她,使她那颗痛苦的心更痛苦。

我们从这以后再也没有见过面,但我忘不了她。常常,我面对黑夜,面对寂静,虔诚地向她忏悔。

[简评]

此文写作者明白自己因误会伤害别人的真相时产生的忏侮之情。

三、练习

(一)半框架作文训练

1.题目:《获奖》

提示:写自己作文获奖时兴奋激动的心理。

2.题目:《误解》

提示:写自己被人误解时伤心难受的心理。

(二)无框架作文训练

题目:

1.《老师表扬我的时候》

2.《思念》

3.《害怕》

4.《羞愧》

5.《落选以后》


       心理描写,就是描写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活动。把人物的内在精神和思想感情写好,能够让读者走进人物的心灵深处,洞悉人物的内心隐秘和感情冲突,从而成功地塑造人物性格特征,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同学们在进行心理描写时常犯的错误要么是轻描淡写以致一片模糊,要么是陈词滥调有“造假”的嫌疑;只有准确的把握、细腻的描摹,才能有直抵人心、震撼人心的力量。
  小作文例题:请用300字左右的语言描述你的一次心理活动,要求形象真切。
  [作文病例]
  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简析]
  这是一位学生的作文片段,写的是他在老师分发批好的试卷前后的心理活动。他虽然歇斯底里地高呼“紧张得要命”、“很是伤心”,但我们依然若无其事、不为所动,我们并不感觉到他有多紧张、多伤心,因为从他的字里行间我们读到的,尽是抽象的概述,而不是具体可感的心理描写。
  那么如何进行具体可感的心理描写呢?请看下文。
  [作文示例]
  ①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身上,我不由自主地打了寒颤。语文课开始了,老师要把批好的试卷发下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地下。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我紧张得要命,怕自己考砸了。
  试卷终于落到我的桌子上了。它反躺着,静默着。②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可怜的“48”,我“唉”的一声便瘫在了桌上。③我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我是多么的懊悔,多么的伤心呀![小学教学设计网=www.xxjxsj.CN=更多作文教案]
  [简析]
  这是一段精彩纷呈、惟妙惟肖的心理描写。怎么说呢?原因是心理描写的手法多种多样,小作者巧妙地综合运用了其中常见的几种:第一、内心独白。这是最常用、最重要的一种。这种手法写出了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直接地倾吐自己的心声,表白他的欢乐与悲愁、昂扬与矛盾、希望与失望,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直逼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②,直截了当地记录了“我”懊悔和祈祷的心路历程,形象真切。同学们在“内心独白”之前一般要加上“想”、“沉思”等提示语,如②中的“在心里念叨”。第二、幻觉描写。人在极度紧张、亢奋的状态下,眼前或耳边有时会出现虚幻的画面或声响,其内容也许是自己最害怕的也许是最渴望的,把这些描绘下来,就能十分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③。在进行幻觉描写前也常要用一些提示语,如: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第三、景物衬托。例如①,用阴天和冷风来烘托“我”的紧张心情。此外,常见的还有本文没有出现的一种手法:梦境描写。例如魏巍《我的老师》一文中,通过我“梦中寻师”,表现了“我”心中对老师深深的依恋与思念。
  这段文字给了我们三点启示——
  1.心理描写可以综合运用各种手法,也可以配合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这样可以更形象地凸显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可以使人物的心理活动富有立体感和层次感,行文也更加摇曳多姿。
  2.心理描写要符合人物的性格。不同性格的人,心理活动就不一样,有的人热烈,有的人冷峻,有的人果敢,有的人优柔,这就需要同学们用心观察、体会,细心描摹、刻画,不可千篇一律、千腔一调。
  3.心理描写要符合文章表达和表现中心的需要。同学们不能为心理描写而心理描写,不能心血来潮就左一个心理活动,右一个心理活动,要“应运而生”、自然成文,一般在人物比较兴奋、悲哀,或内心矛盾冲突比较激烈的情况下运用。
  再来看下面一个片段。
  [举例]
  “是谁把饭盒扔到楼梯口了?是谁干的好事?”我和姐姐刚走出铁门,身后就传来妈妈愤怒的“狮子吼”,声音大得让人头皮发麻。
  我一看,这不是我昨晚丢的吗?可是,一旦承认,我的一世英名岂不付诸东流?要不干脆来个死不认账。不行,撒谎就不够光明正大了,我以后如何立于天地之间?这本来就是我扔的,我应该对此负责呀!可是……这时,我的心里有两个“小人”在吵架:一方“诚实”,一方“虚荣”。
  “快承认吧!”“诚实”温和地劝道。
  “不行,绝对不行!”“诚实”还没说完,“虚荣”插嘴道,“别听它的,它存心想让你挨骂!让你出丑!你只要不承认,这事就‘神不知鬼不觉’了。”“虚荣”的嗓门提得老高。
  “勇敢一点,朋友,像当年列宁一样,做个诚实的孩子吧!我才是真正地帮你,维护你的尊严!”“诚实”苦口婆心……
  “诚实”和“虚荣”的争吵就像天使与恶魔的决斗。最后,我扬起头,理直气壮地对妈妈说:“不是我干的,不要冤枉好人!”
  (陈熙剑)
  [简析]
  小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比拟的手法刻画了“我”一次激烈的内心矛盾冲突:诚实与虚荣的争吵,承认与隐瞒的决斗。对人物左右摇摆、进退两难的心理进行准确的描写,使得人物的性格凹凸有致、真实可感。

 

心理描写

 

在生活中,每当我们耳闻目睹一些事情的时候,心里总会有一些想法,或赞叹,或惊喜,或厌恶,或悔恨,如果如实地把这些想法写出来,就能够展现出自己的性格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例如:我们学过的课文《三人行》,写的是红军过草地时的事情,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面对饥饿、伤痛、劳累的威胁,王吉文先是背着小周在草地中行走,然后他又轮流背着小周和黄元庆两人在草地中更艰难的行走,可王吉文最终因伤势过重、劳累过度倒下了。这时伤员小周和黄元庆一起拉着已昏迷了的王吉文在茫茫草地中行走……当王吉文苏醒过来时,他看到一行大雁正排成整齐的“人”字形队伍,并且*得那么紧,慢慢地向南飞去。他由此想到,红军战士也一定会像大雁那样,团结互助,共同奋斗,奔向胜利的前方。这段心理描写暗示了我们红军战士一定能克服千难万险,走出草地,取得最后的胜利。这个象征性的结尾含义深邃,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由此可见,写心理活动很重要。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呢?

一、心理活动是由事情引发的

在生活中,我们每当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心理总会产生一些想法和做法,这就是心理活动。在作文中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如实地写出来,能够把人物写“活”,使文章的内容更加突出。

请看下面的短文:

 

回家的路上

 

路灯亮了。我的心咯噔一下:糟了,这回又晚了。我慌慌张张地向家里跑去。一路上,爸爸黑边眼镜后面那双严厉的眼睛,不时地出现在我眼前。我的心立刻忐忑不安,七上八下的。我一路小跑,心里不住地埋怨自己:前几天爸爸刚刚说过,放学要直接回家,不要到别处去玩。可是我刚坚持三天,就又给忘了。这回爸爸一定会特别生气,说不定还要揍我呢!这时,我放慢了脚步,怎么办?现在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向爸爸承认错误,请他原谅。想到这儿,我就加快了脚下的速度,飞速地向家里跑去。

这篇短文写的是“我”在回家的路上的心理活动。片段开头清楚地交待了心理活动产生的原因。如写“我”的心咯噔一下:“糟了,这回又晚了。”这个心理活动是由于看到“路灯亮了”而产生的。接着叙述了自己心里的想法,使短文一层进一层地铺展开去。

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写心理活动的基础是叙事,有了实实在在的事情,才能写出实实在在的心理活动。

二、心理活动要按顺序写

我们看见或遇到一些事情,心理有许多想法或看法,如果全部端出来,就会使人感到像一团乱麻,不知道写的是什么。因此,要一层一层地写出心里想什么,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想等。

请看下面的短文:

 

大扫除

 

放学后,该我参加卫生大扫除了。我拿起一把大笤帚走到教室后面开始清扫地面。忽然,在一张桌子腿下发现一支笔,我捡起来一看,原来是一支“派克”圆珠笔。这笔是谁的呢?我看了一下座位,这是王明同学坐的地方,准是他丢的。我记得前些天,他还向同学们吹嘘地说,他过生日的时候,他爸爸要送他一支“派克”笔。这下别吹了,我把它藏起来,让他尝尝着急的滋味。我把笔放进口袋里,刷刷地清扫地面。忽然,我眼前浮现出王明同学着急的面孔,仿佛看见他急得抓耳挠腮。我这个玩笑开得不是地方,怎么能拿自己的快乐,去换取同学的着急呢?我得把笔给他送去,让他获得一个意外的惊喜。

大扫除结束了,我拿笔向王明家走去。

这篇短文写捡拾圆珠笔的事情,是按照:找到笔的主人——想到笔的来历——想让主人着急——决定送还失主的顺序写的。从心理活动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故事的线索、前因和后果,从而展现了小作者急人所急的精神。

因此,可以说:条理清楚,线索明确,是写好心理活动的基本功。

写好心理活动还应注意以下三点:

1.要语言精练

心理活动是在写人叙事过程中有感而发,它的作用在于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突出中心,其中写人叙事是主要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只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要表现人物性格

一个人面对着眼前的事情,有何想法,持什么态度,是能够表现出人物性格的。因此,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杜绝小人说大人话,杜绝不符合人物性格特点的心理活动。

3.要和其他描写相结合

在写心理活动时,可以穿插叙事,写出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又可内心独白,用“我想”引出心理描写;也可描写景物衬托心理活动。这样写使文章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写好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描写

       心理活动的描写好像是人物无声的语言,它能够把人物的思想活动,复杂而变化的感情直接表现出来,让读者了解人物在想什么或者想要做什么,人物的情感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它是读者了解文中人物的窗口,也是展示文中人物特点的平台。所以,我们在写作文时,应该学会心理活动的描写。
  心理描写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加以描写,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的写作方法。
  先看一段精彩的心理描写: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穷人》
  [《穷人》中的这一描写,是心理描写中最常见的手法——“内心独白”。这段内心独白把桑娜的内心矛盾刻画得多么细腻、曲折!桑娜未征得正在海上与风浪搏斗的丈夫的同意,而抱回寡妇西蒙死后留下的两个孤儿,内心忐忑不安。“他会说什么呢?”“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写出了桑娜的担心——丈夫会反对,因为自家生活极为贫困。“他会揍我的”,表明桑娜很害怕。“这是闹着玩的吗”“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写出了桑娜的自责。“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表明她已下定决心,为了两个孤儿甘愿作出任何牺牲,突出了她心地善良、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美德。]
  ●我们同学往往是怎么写作文的呢?
  “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虽然,他用“紧张得要命”、“很是伤心”等词,但我们并不感觉到他有多紧张,有多伤心,原因就是他用抽象的概述代替具体可感的描写。]
  ●那么如何进行具体可感的心理描写呢?
  一、内心独白。
  内心独白,就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人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会对自己讲不同的话,这不同的话就能反映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把特定状态下自己对自己讲的话详尽地描写下来就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注意在内心独白之前应加上“想”、“心说”等提示语。
  例如要描写上文中那位同学的紧张心理就可以这样写: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有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二、用梦幻,巧妙地发出心灵的呼唤。
  幻境是反映人物心理的一种特殊而又新颖的表现方式。它常常是一种尚未有过,却可能出现的生活现象的形象表现。
  还是以上面那位同学的“紧张”为例。人在极度紧张的状态下,眼前或耳边会有虚幻的画面或声音,其内容往往是自己最怕看到或听到的,把这些详细地描绘下来,就能十分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进行幻觉描写前也要用一些提示语,如:“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
  例如:我好象看见满试卷鲜红的*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卷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
  三、用神态语言动作反映内心的变化
  一个人的思想的波动,往往能够从人物的言语神态中表现出来,语言行动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人物的心理通过语言行动向外界传达。通过抓住人的形态的变化来刻划心理活动,不失为一种高明的写作方法。
  例如: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可怜的“48”,我“唉”的一声便瘫在了桌上。
  四、用景物自然地折射内心的感受。
  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情时看相同的景物,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为人对使自己心灵产生感应的事物特别敏感,因此人的眼睛能根据自己的心情选择景物,并伴随着强烈的主观感受。
  人物的性格、情绪一般都可以通过景物描写来反映。古诗文中就常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之心,也常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悲伤之感,这种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法,能够收到“状难写之景于眼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效果。
  一位同学在《茵草坪上的故事》中的一段景物描写就很不错:
  “一场春雨之后,坪里的小草长得愈发茂盛了,那一大片的翠绿简直就是一块碧玉,绿得发疯,绿得逼你的眼睛。在他眼中,那滋生的不是一种植物,而是一种叫‘幸福’的种子。”
  [这段景物描写很好地写出了主人公喜悦和幸福的感受。]
  上面考试紧张的作文,也可以用景物描写来烘托“我”的紧张担忧
  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颤。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下。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
  [练习:]
  1.运动会上,你是800米的种子选手,大家都把夺冠的希望放在你身上,此刻你正站在起跑线上……
  2.运动会上,你是800米的选手,你只是个凑数的,老师和同学都把希望放在你的同伴身上,此刻你正站在起跑线上……
  3.昨天你忘了写作业,老师叫你到办公室,此刻你正走在从教室到办公室的路上……
  4.上课时,老师要记笔记,你正要拿起笔,却突然发现它不见了,刚才明明在的呀……
  5.上课时,你同桌的笔不见了,他拿眼睛瞟着你,此刻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