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春正好,读书趁早

 zhaoqingchaorj 2018-12-19

“今天遇见某某,和他聊了好一会儿,他说挺羡慕我,你什么书都愿意买给我读,他的父母却不愿意,说要影响学习……”

某某是我以前的学生,人积极上进,成绩优异,是众老师的宠儿。虽未接触过他的家长,但从侧面得知,其对孩子充满期望。估计他们的年龄与自己差不多,接受的应该是同样的教育理念。

面对父母的“苛求”,某某显得“温顺乖巧”,不争不闹,安分守己地“听话”,专心只读圣贤书。他不想让父母失望,也不想父母为他的“不务正业“而焦虑不安。内心对课本以外的书籍充满渴望,贪婪地吸吮着书本的丰富营养。为了能够阅读到更多的书籍,他努力出色地向父母“交差”的同时,主动与藏书丰富的同学搞好关系,借机借阅书籍。

清代文学家袁枚说“书非借不能读也”,某某争分夺秒如饥似渴地阅读借来的各类书籍,特别是中外名著。他给自己规定时间规定任务,近期阅读量可观。令我家小陈自叹不如,对他的平衡学习和自律可谓是顶礼膜拜。似乎在小陈面前,他又成了“别人家的孩子”,但是我没有“责难“他,只是轻描淡写地鼓励他不要辜负父母的“一片买心”。

作为过来人,工作和生活的经历让我明白,小时候看似不重要的东西,如今看来往往最是弥足珍贵,诸如书法、绘画、美术、音乐等,都可以让你成年后变成更有趣的人,让你的生活充满无限趣味。童年更是阅读的黄金期,课外书籍看似对考试“无用”,甚至“影响学习”,岂知匮乏的阅读,成年之后就会变得浅薄轻浮,即使想补救也必须花费多倍的努力,还不一定有成效。德国著名诗人海涅,小时候读世界名著《堂吉柯德》,以儿童的眼光看待书中人物,把疯子当成英雄,吸取无穷的力量,让其在碰到任何困难的时刻,都能从中得到鞭策和鼓励,最终成就了他辉煌的人生。

华人首富李嘉诚,学历不高,但是他一生手不释卷,读书给他带来命运的转机与事业的成功;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六岁开始大量阅读,博古通今,读书期间两次被开除,他仍有足够的底气铸造不朽江湖传奇。

台湾作家三毛说过: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就像小时候我们吃过很多食物,长大后我们都不记得自己曾经吃过什么,也不复记得食物的味道,但是它们都在过去岁月里长成我们强壮的骨骼和肌肉。知道了这些道理,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没有理由不鼓励孩子们多阅读,并给他们提供更好的阅读机会。所说的多阅读,并不是要他们放弃“圣贤书”为代价,而是让阅读为“圣贤书”的学习插上翅膀。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