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杆中医治头痛(3):头痛 吐涎沫

 369蓝田书院 2018-12-19

刘某,男,65岁,2009年8月12日就诊。患者头痛、头晕、吐涎沫3天。自诉头痛已经20余年,因受寒而起,每遇天气寒冷时发作,发作时巅顶胀痛,口中流清涎,干呕,平时则经常头晕,乏力,头部微热,四肢冰冷,大小便尚可,有脑梗死病史,面色㿠白,形体清瘦,舌瘦,舌质淡偏暗,苔薄白,脉弦细。

处方:吴茱萸10g,半夏10g,炙甘草10g,白参10g,麦冬10g,牡丹皮10g,桂枝10g,桃仁10g,赤芍10g,茯苓15g,川芎10g,当归10g,黄芪30g,蔓荆子10g,细辛3g,生姜10g,大枣10g。7剂。

患者诉服上药7剂后症状消失,半年来未发作。

用方思路

《伤寒论》378条云:“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方中吴茱萸、生姜、人参、大枣共4味药,可温胃益气、散寒止呕、止痛。患者头痛、吐涎沫,舌淡,脉弦细,为太阴病头痛,属于里证、寒证、虚证,正是吴茱萸汤所主。如果病情单纯,此方原可胜任。然而患者病程长达20余年,屡次发作,头热、肢冷,面色㿠白,舌质偏暗,又有脑梗死病史,说明其血行不畅,阳气不能通达全身,证候非常明显,病久已入血络。故用含有吴茱萸汤在内的温经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温经汤与桂枝茯苓丸是妇科名方。后者长于活血化瘀,用于治疗因血行不畅而导致的子宫肌瘤;前者长于温经散寒,养血益气,用于治疗气虚血亏、血瘀有寒的各种妇科病。只要病机相同,即使是妇科方,也可以用治男子,因为中医是辨证为主,辨病为次的。

温经汤中本来包含有吴茱萸汤的吴茱萸、生姜、人参3味药在内,再去阿胶的滋腻,加细辛、蔓荆子,专治头痛,加黄芪补气以助血行,全方综合发挥养血益气、活血化瘀、温寒止痛的作用,因此仅服7剂,头痛不再发作。

    (本文选自《铁杆中医彭坚汤方实战录》北京科技2016版p3-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