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氏豫章梅林派曹守敬公及其后嗣八代先祖生庚辨察

 曹氏文昭堂书馆 2018-12-20

湖北阳新  曹裕义

  要:推算出了曹氏豫章梅林派曹守敬公及其后嗣八代部分先祖的出生时间,为曹氏豫章梅林派后裔了解先祖所处时代以及验证古世系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曹氏豫章梅林派;曹守敬;世系;出生时间

笔者根据有关宗谱记载撰有《曹氏豫章梅林派守恭公及其后嗣五代先祖生庚辨察》一文,明晰了曹氏豫章梅林派曹守恭公支系生庚未知先祖的出生时间,本文对守恭公胞弟守敬公支系八代内无生庚记载的先祖出生年作出推定。力求尽可能地将曹氏宗谱中有关他们的生育、行次以及相关信息综合考虑,以求得“基本接近”他们的真实出生时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为曹氏豫章梅林派后裔了解先祖所处时代以及验证古世系提供参考。

曹守敬公及其后嗣八代先祖生庚推算情况

IMG_256

IMG_256

IMG_256

 

事实与理由

2.1  守敬公世系情况

IMG_256

2.2  曹氏宗谱有关史料信息

曹氏宗谱载:“守敬,行肖九,字通道。娶敷溪谈氏生子二:福九、福十,女一适蛟溪王汝钦。公妣合葬西安保柏树下肖八公茔右,酉山卯向。”除字号、行次、婚配情况外,不仅记有男丁,而且女儿适配,以及其墓葬情况也清楚,缺少的就是生殁庚。

谱载:“福九,仕荣为浙江嘉兴府海盐县令,遂家于浙”。

《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荐辟载:“曹福九:南宋,洪一博士弟子员,任浙江嘉兴府海盐县令。”由此可见福九公为南宋时期人。

守敬公后裔最早有生殁庚记载的为迁蕲春县的第八世孙寿公支系,该支系因寿公仕官为元朝学正、文衡(指科举制度下的主考官)。谱载:“汉贤讳寿,元仁宗文衡。生于仁宗皇庆元年壬子正月十五日午时,配王氏生于皇庆二年癸丑二月初三日巳时。生子二:忍辱、忍奖。祖殁于洪武二十五年壬申八月初八日酉时,葬蕲州南关芭茅山,后迁月塘寺曹家垅寅申向。妣殁于洪武二十四年辛未十月十八日辰时,葬曹家垅公右侧合墓,向同,有碑。其田地山界上抵郑人屋背后山人行横路为界,下抵湖脚。其山界自屋后抵郑人地边为界,直下朝东山一面齐岗顶分水直下为界,花地内在屋前,朝西山一面直抵郑人地头墙垠,上抵岗顶分水蔡人屋后老堑直下古塚为界,花地在内,前后花地载稞九十钱乙串八百文。”其中“元仁宗文衡”的文字记载有误。元仁宗在位仅七年,既然曹寿公生于元仁宗元年(1312年),那么元仁宗7年时,他仅仅只是一个七龄童,此时怎能出任为“文衡”(指科举制度下的主考官)?应更正为“元惠宗文衡”才合情理。寿公支系历代世系清楚,生殁庚信息完备,为考证和推算守敬公支系生庚不明者提供了重要依据。

另外,宝十五公支系也从其玄孙辈开始历代先祖生殁庚清楚,也是考证和推算守敬公支系生庚不明者的重要依据。

这两支守敬公后裔分支的历代先祖的生庚情况笔者之前已列表在《曹馥公当为曹宝十五公之玄孙》一文中,现再列表如下:(表中括号内的标准系指其在同胞兄弟中的行次)

16757659_201809291343490315832678

谱载:“茂三,讳朝用,忠猛英勇善战,算兴遗策。元顺帝乙未年被红巾之乱,公座族里,在寨石田,多方捍卫,一方得免于难。无传。”可见守敬公第七世孙茂三生活于元代,且为忠勇谋略之士,只可惜其“无传”没有子嗣。

谱载:“宗文,胜六长子,讳引行,裕一。迁居石畈,生于元末,明洪武初由选举出身,任衡州府衡山县蔚,七十致仕……”从这里可知宗文公生于元,明洪武初七十致仕任衡山县蔚。

谱载:“宗俊,胜六三子,讳秀行,裕三。生于洪武元年戊申八月廿八日戌时……公享年九十三岁殁于天顺庚辰年三月二十五日戌时”。其出生年即公元1368年,殁于公元1460年。

谱载:“宗文次子永安,生于洪武壬申年九月廿一日……殁于天顺己卯年二月”。可见他出生年是公元1392年,殁于公元1459年。

谱载:“廷学三子愿书由明朝洪武二年至冈邑长里岗落籍”。可见其生于元,明鼎定时袁书公已经是个成年人,即千十三公后裔“愿”字辈的当生于元代。

谱载:廷高公第四世孙“治奎,万历是十四年贡生”,此时是公元1586

谱载:廷高公第五世孙“景叅,即若叅,字汉臣,号绣虎。天启四年甲子科举人,初任彝陵州学政,官终拜正司农吏部尚书……公生于万历十四丙戌,月日时未详。殁于崇祯十五年即顺治壬寅,年月日未详。”“崇祯十五年即顺治壬寅”当为“崇祯十五年即顺治壬午”。若(景)叅公生于公元1586年,殁于公元1642年。

据清同治10[1871]重修《瑞昌县志》(主编:姚暹,出版:瀼溪試院)载:“宋开庆间,兵戈扰攘,人民慌乱,洪一曹宝念召集勇略之士,立寨洪山境土,赖以全安。时目为曹都统。”又据湖北大冶《曹氏大成宗谱》和江西瑞昌《曹氏宗谱》(以下简称为曹氏宗谱)载:“宝念二,字和宗,宋理宗开庆年间,兵戈扰攘,人民慌乱,公招集勇敢武略之士立塞红山,保四境,时以曹都统目之。”瑞昌县志所载的曹宝念,就是曹氏宗谱所载曹宝念二公。

2.2.1  守敬公出生年推算

若按平均代差30年推算,守敬公第五子千十七公支系第八世孙寿公生于1312年,守敬公就可能生于公元1102年【131230×8-1=1102】左右;若按守敬公长子千十一公支系第九代孙宗俊公生于公元1368年,同样取平均代差为30年,则其又有可能生于公元1128年【136830×91=1128】。根据笔者撰写的《曹氏豫章梅林派守恭公及其后嗣五代先祖生庚辨察》,守敬公胞兄守恭公约生于公元1126年,那么守敬公约生于公元1128年,即南宋宋高宗建炎二年戊申岁。正好有两种推算结果是一致的。另外守敬公胞弟守礼公之子福八公行次为第八,而守敬公之子分别为福九、福十,说明守敬公生育很晚。

2.2.2  守敬公两个儿子的生庚推算

福九公:行千九,为守敬公长子。《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荐辟载:“曹福九:南宋,洪一博士弟子员,任浙江嘉兴府海盐县令。”笔者在《曹氏豫章梅林派守恭公及其后嗣五代先祖生庚辨察》一文中已推测他的出生年为公元1180年,即宋孝宗淳熙七年庚子岁。

福十公:行千十,为守敬公次子。笔者在《曹氏豫章梅林派守恭公及其后嗣五代先祖生庚辨察》一文中已推测他的出生年约为公元1182年,即宋孝宗淳熙九年壬寅岁。

2.2.3  守敬公第三世孙的生庚推算

千十一公:为福十公长子。按千十一公第八世孙广荣公生于公元1469年,那么从福十公到宗俊公这八代人(千十一公分支)的平均代差就是(13681182÷81=27年。再又根据福十公到寿公这七代人(千十七公分支)的平均代差是(13121182÷71=22年。可见福十公的育龄较早,这也符合他在江西瑞昌洪一乡与父守敬公一起守祖业而生活相对稳定的情理。“千十一”并非排行是第十一,而是根据其父“千十”父子名号相承表示嫡生,其行次为第一,故为“千十”加“一”取名。按福十公共生六子,可见他育龄较早。综合分析福十公17岁生长子的可能性较大,故千十一公约生于公元1199年,即宋宁宗庆元五年己未岁。

千十二公:为福十公次子。他就约生于公元1201年,即宋宁宗嘉泰元年辛酉岁。

千十三公:为福十公第三子。他就约生于公元1203年,即宋宁宗嘉泰三年癸亥岁。

千十四公:为福十公第四子。他可能生于公元1206年,即宋宁宗开禧二年丙寅岁。

千十七公:为福十公第五子。其中“千十五”“千十六”为通山同族兄弟,故其约生于公元1209年,即宋宁宗嘉定二年己巳岁。

千十九公:为福十公第六子。其中“千十八”为通山同族兄弟,约生于公元1214年,即宋宁宗嘉定五年壬申岁。

2.2.4  守敬公第四世孙的生庚推算

这代人的推算可从繁衍较快的千十七公支系开始。

宝十二公:为千十七公长子。从千十七公到寿公六代人的平均代差即为(13121209÷61=21年。故宝十二公约生于公元1230年,即宋理宗绍定三年庚寅岁。按此计算千十七公22岁生长子是合乎情理的。

宝十三公:从行次看当为千十四公原配所生长子。因千十四公另两个儿子分别名仲八、仲六,并未与其他堂兄弟续接行次。因此他约生于公元1231年,即宋理宗绍定四年辛卯岁。按此计算千十四公25岁生长子宝十三公是可能的。

宝十五公:为千十七公次子。他就约生于公元1232年,即宋理宗绍定五年壬辰岁。

宝十七公:为千十二公次子。其兄长行次为宝十一,而他的行次为宝十七,故他约生于公元1235年,即宋理宗端平二年乙未岁。

宝十一公:为千十二公之子。从行次看仅长于宝十二公,故其出生年约为公元1229年,即宋理宗绍定二年己丑岁。按此计算千十二公28岁生子也是合乎情理的。

宝九公:为千十一公第三子,其中缺失的“宝十”当为同族其他兄弟,其在守敬公后嗣中仅长于宝十一公,约生于公元1228年,即宋理宗绍定元年戌子岁。

宝六公:为千十一公次子,故其约生于公元1226年,即宋理宗宝庆二年丙戌岁。

宝五公:为千十一公长子,故其约生于公元1224年,即宋宁宗嘉定十七年甲申岁。按此推算千十一公25岁生长子是合情理的。

仲八公:为千十四公次子,乃千十四公续配所生。故其出生应比宝十三公小十来岁,其出生年就约为公元1242年,即宋理宗淳佑二年壬寅岁。按此推算,千十四公36岁与续妣生仲八可能性是存在的。

仲六公:为千十四公第三子。其出生年约为公元1244年,即宋理宗淳佑四年甲辰岁。

宝十八公:为千十三公长子,乃千十三公原配所生。行次仅次于宝十七公,故其出生年约为公元1236年,即宋理宗端平三年丙申岁。

兴八公:为千十三公次子,谱载:“千十三娶余氏生子宝十八,续妣赵氏,续钟氏生子兴八”,因此其约生于公元1248年,即宋理宗淳佑八年戊申岁,其名是否就是按照这个“淳佑八年”而来?按此计算千十三公45岁生兴八公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宝念二公:为千十九公长子。“念”同“廿”,从行次看就是排行第二十二,所缺失的“宝十九”“宝二十”“宝二十一”也为同族兄弟,在守敬公后嗣中他的行次仅次于宝十八公,故可推算其约生于公元1239年,即宋理宗嘉熙三年己亥岁。按此推算,千十九公25岁生长子合乎情理。据清同治10[1871]重修《瑞昌县志》(主编:姚暹,出版:瀼溪試院)载:“宋开庆间,兵戈扰攘,人民慌乱,洪一曹宝念召集勇略之士,立寨洪山境土,赖以全安。时目为曹都统”。又据湖北大冶《曹氏大成宗谱》和江西瑞昌《曹氏宗谱》(以下简称为曹氏宗谱)载:“宝念二,字和宗,宋理宗开庆年间,兵戈扰攘,人民慌乱,公招集勇敢武略之士立塞红山,保四境,时以曹都统目之”。“宋开庆间”就是宋理宗开庆元年,即公元1259年,这个年号仅只用了一年,1260年就改元为景定元年了。这样一来,宝念二公1259年就约为20岁,印证了笔者之前所撰《南宋时期的曹都统——曹宝念二》一文中所提出的“曹都统名曹宝念二约生于公元1214-1239年间宋宁宗至宋理宗时,殁于元朝早期”的结论。

宝念六公:为千十九公次子。行次就是排行第二十六,其前面所缺失的“宝廿三”“宝廿四”“宝廿五”也当为同族其他兄弟,故其约生于公元1242年,即宋理宗淳佑二年壬寅岁。

2.2.5  守敬公第五世孙生庚推算

兆十八公:为宝十二公之子,按该支系八代人平均代差推算,其约生于公元1251年,即宋理宗淳佑十一年辛亥岁。

兆十四公:为宝五公长子,在守敬公第五世孙中为年级最长,其行次显然是与同族兄弟混排。按宝五公至宗俊公六代人平均代差(13681224÷6-1=29年推算,兆十四公约生于公元1253年。但从兆十八公出生年看,兆十四公出生年应调整为公元1246年比较合适,即宋理宗淳佑六年丙午岁。

兆十五公:为宝十一公长子,与兆十四公为房兄弟,故其出生年约为公元1247年,即宋理宗淳佑七年丁未岁。

兆十六公:为宝十一公次子,其出生年约为公元1248年,即宋理宗淳佑八年戊申岁。

兆十七公:为宝五公次子,兆十四公胞弟,故其出生年约为公元1249年,即宋理宗淳佑九年己酉岁。

兆十九公:为宝十一公第三子,兆十六公胞弟,其约生于公元1252年,即宋理宗淳佑十二年壬子岁。

兆二十公:为宝九公长子,其出生年约为公元1253年,即宋理宗宝佑元年癸丑岁。

必横公:笔者算其为兆廿一,故其出生年约为公元1254年,即宋理宗宝佑二年甲寅岁。

兆廿二公:为宝十五公之子,其出生年约为公元1255年,即宋理宗宝佑三年乙卯岁。

兆廿三公:为宝九公次子,其出生年约为公元1256年,即宋理宗宝佑四年丙辰岁。

兆廿四公:为宝十八长子,其出生年约为公元1257年,即宋理宗宝佑五年丁巳岁。

兆廿九公:为宝十八公次子,其出生年约为公元1262年,即宋理宗景定三年壬戌岁。

宗二公:为兴八公之子。其约生于公元1277年,即宋端宗景炎二年丁丑岁。

孟三公:为仲八公长子,根据仲八公约生于公元1242年,孟三公就约生于公元1267年,即宋度宗咸淳三年丁卯岁。其名中的“三”是否就是“咸淳三年”而来?

明五公:为仲八公次子,其出生年就约为公元1269年,即宋度宗咸淳五年己巳岁。根据其名中的“五”,定为咸淳五年生。其名中的“五”是否就是“咸淳五年”而来?

明八公:为仲八公第三子,其出生年就约为公元1272年,即宋度宗咸淳八年壬申岁。其名中的“八”是否就是“咸淳八年”而来?

孟十一公:为仲八公第四子,其出生年就约为公元1275年,即宋度宗咸淳十一年乙亥岁,又是宋恭帝德祐元年乙亥。其名中的“十一”是否就是“咸淳十一年”而来?且由“明”转成“孟”正好是后一任皇帝即位,改朝换代。

孟十八公:为仲八公第五子,其出生年约为公元1281年,即元世祖至元十八年辛巳岁。其名中的“十八”是否就是“至元十八年”而来?按此计算,仲八公生第五子时的年龄尚只有39岁。

必应公:为仲六公长子。约生于公元1268年,即宋度宗咸淳四年戊辰岁。

必升公:为仲六公次子。约生于公元1270年,即宋度宗咸淳六年庚午岁。

必兴公:为仲六公三子。约生于公元1272年,即宋度宗咸淳八年壬申岁。

2.2.6  守敬公第六世孙生庚推算

这一代人各分迁,故而已经无法统一行次。

瑞四公:为兆十八公之子。按瑞四公名讳中的“四”推测其约生于公元1268年,即元度宗咸淳四年戊辰岁。按此计算兆十八公17岁生瑞四公是可能的。

顶二公:为兆十四公长子。则顶二公约生于公元1266年,即宋度宗咸淳二年丙寅岁。其名中的“二”字,或许就是取“咸淳二年”之意。

顶六公:为兆十四公次子。则其约生于公元1270年,即宋度宗咸淳六年庚午岁。其名中的“六”字,或许就是取“咸淳六年”之意。

顶七公:为兆十四公第三子。则其约生于公元1271年,即宋度宗咸淳七年辛未岁。其名中的“七”字,或许就是取“咸淳七年”之意。

顶十一公:为兆二十公长子,则其约生于公元1275年,即宋度宗咸淳十一年乙亥岁,也是宋恭帝德佑元年乙亥岁。其名中的“十一”字,或许就是取“咸淳十一年”之意。

顶十六公:为兆廿三公之子,与顶十一公为堂兄弟,故其约生于公元1279年,即元至元十六年己卯岁,也是南宋末年的宋卫王祥兴二年己卯岁。其名中的“十六”字,或许就是取“至元十六年”之意。

顶十七公:为顶十一公胞弟,从行次看比顶十六公小,故其约生于公元1280年,即元至元十七年庚辰岁。其名中的“十七”字,或许就是取“至元十七年”之意。

顶二十公:为兆廿四公之子,其约生于公元1283年,即元至元二十年癸未岁。其名中的“二十”字,或许就是取“至元二十年”之意。

镇二公:为兆十六公长子,按其名中的“二”推测其约生于公元1266年,即宋度宗咸淳二年丙寅岁。按此计算兆十六公18岁生长子镇二,合乎情理。其名中的“二”字,或许就是取“咸淳二年”之意。

镇四公:为兆十六公次子,按其名中的“四”推测约生于公元1268年,即宋度宗咸淳四年戊辰岁。其名中的“四”字,或许就是取“咸淳四年”之意。

镇七公:为兆十六公第三子,按其名中的“七”推测约生于公元1271年,即宋度宗咸淳七年辛未岁。其名中的“七”字,或许就是取“咸淳七年”之意。

吉甫公:为兆十五公之子。兆十五公仅生一子,因此生育年龄应该较大,推测其约生于公元1279年,即宋卫王祥兴二年己卯岁,也是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己卯岁。

添瑞公:为宗二公长子。约生于公元1296年,即元成宗元贞二年丙申岁。

添品公:为宗二公次子。其出生年就约为公元1298年,即元成宗大德二年戊戌岁。

添万公:为宗二公第三子。其出生年就约为公元1300年,即元成宗大德四年庚子岁。

应震公:为必横公之子。且必横公仅生一子,可见他生育较晚。故应震公出生年可估算为公元1296年,即元成宗元贞二年丙申岁。

2.2.7  守敬公第七世孙生庚推算

文四公:为瑞四公长子,则其出生年约为公元1287年,即元世宗至元二十四年丁亥岁。其名中的“四”或许就是根据“至元二十四年”中的“四”自而来。

文七公:为瑞四公次子,则其出生年约为公元1290年,即元世宗至元二十七年庚寅岁。其名中的“七”字或许就是根据“至元二十七年”中的“七”字而来。

茂二公:为顶二公之子。约生于公元1298年,即元成宗大德二年丙申岁。其名中的“二”字或许就是据“大德二年”得来。

茂三公:为顶六公长子,那么他的出生年就约为公元1299年,即元成宗大德三年己亥岁。谱载:“茂三,讳朝用,忠猛英勇善战,算兴遗策。元顺帝乙未年被红巾之乱,公座族里,在寨石田,多方捍卫,一方得免于难。无传。”红巾军起义是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等领导的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于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的颍州。因起义军头裹红巾,故称“红巾军”。1355-1363年,刘福通在亳州建国号“大宋”。原属红巾军的朱元璋独树旗帜,1368年正月,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这里显示他约69岁“元顺帝乙未年被红巾之乱,公座族里,在寨石田,多方捍卫,一方得免于难。”与历史事件相吻合,特别是从“公座族里”可见他年岁已大。之前笔者在《元末立寨阳新县枫林镇石田驿抗击红巾军的曹茂三》一文中,认为他可能生于“1310年较为合适”的结论还是稍有出入的。按推算,他生于公元1299年更为合理。其名中的“三”或许就是据“大德三年”得来。

茂四公:为顶六公次子,其出生年就约为公元1300年,即元成宗大德四年庚子岁。其名中的“四”或许就是据“大德四年”得来。

茂七公:为茂四公同胞兄弟,则其约生于公元1303年,即元成宗大德七年癸卯岁。其名中的“七”或许就是据“大德七年”得来。

茂八公:为茂四公堂兄弟,则其约生于公元1304年,即元成宗大德八年甲辰岁。其名中的“八”或许就是据“大德八年”得来。

茂九公:为茂四公堂弟,则其约生于公元1305年,即元成宗大德九年乙巳岁。其名中的“九”或许就是据“大德九年”得来。

夔公:为茂四公堂兄弟,其行次不明,约生于公元1308年,即元武宗至大元年戊申岁。其名中的“夔”字,或音同“魁”,取“第一”之意,合“至大元年”。

由于以下先祖后嗣生庚记载都在其五代以后,故而推算不一定正确,笔者推算个结果供参考和验证:

廷高公:添端公长子,则其出生年约为公元1319年,即元仁宗延佑六年己未岁。

廷元公:为廷高公胞弟,则其出生年约为公元1321年,即元英宗至治元年辛酉岁。其名讳中的“元”字是否就是取“至治元年”之意?

廷学公:为廷高公三弟,则其出生年约为公元1323年,即元英宗至治三年癸亥岁。

廷辅公:为廷高公堂兄弟,行次不清,故推测其约生于公元1320年,即元仁宗延佑七年庚申岁。

廷朝公:为廷高、廷辅公堂兄弟,行次不明,故推测其约生于公元1322年,即元英宗至治二年壬戌岁。

廷胜公:为廷朝公胞弟,则其出生年约为公元1324年,即元泰定元年甲子岁。

谷瑞公:其父为顶二十,则其约生于公元1312年,即元仁宗皇庆元年壬子岁。是否是鼠年,期望五谷丰登,连老鼠都有粮食吃,而取名“谷瑞”?

2.2.8  守敬公第八世孙生庚推算

卿公:乃寿(汉贤)公长兄,谱中明确记载寿(汉贤)公生于“元仁宗元年”(1312年),因此可确定卿公约生于公元1310年,即元武宗至大三年庚戌岁。

寿公:讳汉贤,为卿公胞弟,行次仅次于卿公,蕲阳曹氏宗谱载:“公生于元仁宗元年壬子正月十五日午时,配王氏生于皇庆二年癸丑二月初三日巳时。生子二:忍辱、忍奖。祖殁于洪武二十五年壬申八月初八日酉时”,这是已知的。即公生于公元1312年,殁于公元1392年。

经公:为寿公胞弟,行次仅次于寿公,故其出生年约为公元1313年,即元仁宗皇庆二年癸丑岁。

英公:为经公胞弟,行次仅次于经公,故其出生年约为公元1316年,即元仁宗延佑三年丙辰岁。

胜六公:为茂四公长子,宗文公和宗俊公之父,据“宗文次子永安,生于洪武壬申年(1392)九月廿一日”,“宗文,胜六长子,讳引行,裕一。迁居石畈,生于元末,明洪武初由选举出身,任衡州府衡山县蔚,七十致仕……”按平均代差30年,大致可推测胜六公长子宗文公约生于公元1362年。再根据“宗俊,胜六三子,讳秀行,裕三。生于洪武元年戊申八月廿八日戌时……公享年九十三岁殁于天顺庚辰年三月二十五日戌时”,可知宗俊公生于公元1368年。那么胜六公次子宗武公就约生于公元1366年。由此可知胜六公长子宗文公出生年为公元1364年。那么胜六公就约生于公元1346年,即元顺帝至正六年丙戌岁。其名讳中的“六”或许就是据“至正六年”而来。

胜八公:为胜六公胞弟,其出生年就约为公元1348年,即元顺帝至正八年戌子岁。其名中的“八”或许就是据“至正八年”而来。

愿奎公:为廷高公长子,愿葵生思初,思初生玉嵩,玉嵩生治葵,治葵生景叅,根据景叅公“生于万历十四丙戌”(1586年),“治奎,万历是十四年贡生”(1586年),由此可见景叅公比同族同辈兄弟溪公晚出生177年,比同族同辈兄弟广荣公(1469年生)晚出生90年。根据“廷学三子愿书由明朝洪武二年至冈邑长里岗落籍”。可见愿书生于元,明鼎定时愿书公已经是个成年人,即千十三公后裔“愿”字辈的当生于元代。综合各方面信息,愿奎公约生于公元1340年,即元至元六年庚辰岁。

结论

通过推算守敬公及其八代世系部分曹氏先祖的生庚,发现元代数字取名除了按行次取名外,一些行次看上去残缺的数字名与纪元年年号是有很大关系的,从而增强了推算元代先祖出生年的准确性。本文不仅为曹氏豫章梅林派研究古世系提供了参考,也对所有姓氏推算先祖生庚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光亨。兴国州志[M]。富川书院,1889。

[2] 《瑞昌县志》卷之七·选举·荐辟。

[3] 清光绪壬辰版湖北通山县续修《曹氏宗谱》。

[4] 一九九八版湖北大冶市续修《曹氏宗谱》。

[5] 二00五版湖北大冶市续修《曹氏大成宗谱》。

[6] 二0一五版江西瑞昌市续修《曹氏宗谱》。

[7] 民国二十五年版蕲春蕲阳曹氏六修《曹氏宗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