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教育:心理咨询师告诉你如何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度麦心理 2018-12-21

培养天使宝宝:如何在关系里打造一颗“同理心” 。

 

 人是社会人,每个人都活在关系里。

从出生起, 我们生活在家庭关系里;长大一点,上了幼儿园,我们又拥有了幼儿园里的伙伴关系和老师关系;再长大一点,上了学,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到大学,我们又增加了同学关系、朋友关系甚至恋爱关系;到我们毕业踏入社会,我们又会陷入到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客户关系以及其他种种复杂关系的网络中。

曾经有过的关系不会消失,而新的关系又随之产生。可以说,人的一生,其实就是经营关系的一生。而经营关系的能力,却来自于从小的培养。老话说“三岁看老”,虽然有点绝对,但也提醒我们:许多习惯来自于幼年时期的印记,这些习惯会对我们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甚至伴随终生。

我们都知道:人脉资源是最宝贵的财富。但是,要让孩子学会经营关系、扩展人脉资源并保持稳固状态,就需要帮助孩子打造一颗“同理心”。

所以,在处处高喊“家庭教育”的今天,如何成为睿智的家长,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关系”理念,如何帮助孩子理解关系并帮助孩子在关系里打造一颗“同理心”,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颗“同理心”其实并不复杂,最重要的部分有两个:一是善解人意,二是换位思考。前者能帮助孩子扩展自己的人脉,让孩子在关系里随时处于优势地位;后者则能让孩子保持理智,同时关注到他人和自己,并让自己的人脉保持稳固。二者合一,孩子就拥有了一颗“同理心”,轻松成为关系里那个最受欢迎的人。

因此,要培养出一枚天使宝宝并不难,只要家长掌握“三大法宝”。

法宝之一:言传身教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成长的榜样。

因此,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培养天使宝宝的第一法宝。

作为度麦学苑心理关爱中心的专业咨询师,我接待的来访者中有半数以上是青少年。他们前来咨询的原因通常有三个:一是厌学,二是叛逆,三情绪障碍。然而,通过诸多的咨询案例,我发现青少年出现忱些问题的根源却只有一个,那就是——亲子关系出现了问题。在孩子尚未成年的前提下,家长的问题是亲子关系问题的唯一来源。

因此,我在帮助青少年来访者改变和成长的同时,会请家长同步咨询、同步改变,与孩子共同成长。

事实证明:这种咨询方式对于孩子的成长真的非常有效。

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咨询的时候,一般都会认为“只有孩子需要改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他们会意识到“家长的改变更重要”。通过自身的改变与成长,家长们会感受到榜样的力量。

所以,家长要谨记:你是谁,决定了孩子是谁;你的样子,就是孩子将会成为的样子。真正的天使宝宝,就来自于日常生活中你的言传身教。

法宝之二:及时引导

 

 孩子的成长分为不同的阶段,而每个成长阶段,都需要家长的及时引导。但是,在孩子每一个成长阶段中,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父母的忠诚”。每一个孩子都很敏感,他们拥有雷达式的感应能力。他们能无意识地感受来自父母的爱和关注,也会无意识地承接父母的情绪状态。因此,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是为人父母必须要完成的改变与成长。

在咨询的过程中,许多家长表示:我在孩子面前不会表现出任何不好的情绪。而真实的情况是:孩子感受到的永远是家长内心的情绪而不是家长表达出来的情绪。当家长有不良情绪的时候,学会表达真实状态并及时调整,才能消除孩子内心的不安与猜测,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真实存在的父母。

做到了这一点,再去了解孩子成长阶段的心理需求,家长就能做到及时了解、适时引导。而孩子重要的成长阶段有两个:一是幼儿阶段,二是学龄阶段。

幼儿阶段,孩子的成长来自于故事和游戏。

成长来自于体验,孩子的每一次体验都是他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因此,通过讲故事,让孩子感受善解人意和换位思考的真实面貌;通过玩游戏,帮助孩子在体验善解人意和换位思考带来的快乐,就能够有效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故事和游戏会伴随孩子的整个童年,而如果家长能够坚持这样的陪伴,那么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一颗“同理心”,并把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对游戏的体验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从而建立属于自己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龄阶段,孩子的成长来自于理解和尊重。

 

 理解与尊重是孩子学龄阶段成长的刚性需求。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行为状态,他们需要在关系里得到平等的对待,更需要来自各方面的理解和尊重,特别是来自家长的理解和尊重。

进入学校的孩子,人际关系开始变得相对复杂;而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这种复杂会进一步强化。而这一阶段中,学习成为孩子的主要任务,而互动则成为孩子孩子学习期间随时相伴的关系状态。

学习是每天必定要完成的任务,而互动则来自于四个层面:同学间的互动、与老师的互动、与家长的互动、与自己的互动。这四个层面中,与家长的互动是最重要的部分。可以说,与家长互动的状态,对其他三个层面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孩子与自己的互动,甚至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所以,这个阶段中,家长要做到及时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让孩子能够在关系里做到善解人意和换位思考,就要先经营好亲子关系,与孩子保持良好的互动,并在此基础上影响孩子其他三方面的互动。

在这里,要特别说一下“与自己的互动”。

孩子的心理状态,与他人的认可与评价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更重要的是——这些认可与评价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逐渐内化为孩子的自我认可度和自我评价值。

因此,家长与孩子间良好的互动,以及家长对孩子的肯定和认可,不仅会影响孩子与同学、与老师产生良好互动,更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孩子不断提升的自我认可度和自我评价值,让孩子逐渐拥有自信的能力。再加上家长的理解和尊重,那么孩子的“同理心”会在轻松快乐的成长过程中自然养成。

法宝之三:避开误区

 

 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要培养天使宝宝,家长知道“要做什么”固然重要,但是要懂得“不做什么”同样重要。因为孩子的心灵还很脆弱,家长在言谈举止间无间中透露的信息,就可能会造成孩子的童年创作。这些创伤可能会逐渐愈合,也可能会伴随孩子直到成年。因此,避开爱的误区,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首先,家长必须要懂得:家长对孩子的爱绝不只是给予。

家长爱孩子自然是天性,但爱从来不只是给予。爱是一种能力,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如果家长只是一味地给予,家长就会在不断地付出中剥夺孩子学习爱的机会,而孩子也会在心安理得中逐渐丧失学会爱的能力。

所以,凡事有度。

家长要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以身示范如何去爱,让孩子从小懂得爱是相互的给予,让孩子从小体验到付出的快乐。那些直到成年都不懂得感恩的孩子,就毁灭在家长单方面的付出和无节制的给予里。

其次,家长必须要明白:最重要的部分从来不是学习。

 

 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背景下,所有的家长都有着对孩子学习方面的焦虑。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就背起了沉重的书包,被家长的焦虑和期待禁锢在失去自由和快乐的牢笼里。除非孩子出现了厌学、叛逆、对抗等严重心理问题,家长不会意识到——孩子的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从来不是学习。

学习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一个会学习的孩子,不一定会生活;但是一个会生活的孩子,必定会学习。人生的路很长,而生命的长度和质量,其决定性因素决不是来自于分数和成绩,而是来自于孩子健康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秀的做人品质。可以说,前者是附加值,而后者才是主体。

所以,家长要避免舍本逐末,千万不能让孩子变成学习机器。

培养一枚天使宝宝是每位家长的心愿。

而这个心愿能否实现,就在家长陪伴孩子成长的一点一滴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