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命运在改革中转机

 金兑个人图书馆 2018-12-21

孙 锐

 

  很多往事淹没在记忆的长河中,但那段求学奋斗的岁月却永远铭记在我的心里。

  我1950年出生于武清一个偏远的村庄。从19569月开始上一年级,到19657月初中毕业,9年的求学路,一帆风顺。因为我品学兼优,还始终担任班干部,但初中毕业后,由于历史原因,我没能读上高中,就回家务农了。直到1979年,一共务农14年。起早贪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苦岁月磨炼了我;挖河筑堤、建桥修路,水里来泥里去的艰辛劳作锤炼了我。14年的艰辛劳动,把我从一个少不更事的少年历练成一个饱经风霜的地道农民。

  上世纪80年代是一个催人奋进的年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似一股春风,吹拂着中华大地,给亿万人民带来无限希望。

  1979年,我以社会青年的身份参加高考。总分268,差了12分落榜。在本公社参考的10多名社会青年里,我的成绩名列第二,村支书让我到本村学校教初中。那年我30岁,已是“而立”之年。是高考的机会,把我从农民转为民办教师,这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点。

  初中毕业教初中,我自知底子薄弱,也不符合学历要求。于是,刚到学校,我就参加了1979年“天津市广播函授大学汉语言专业”的进修,利用业余时间,收听广播,学习汉语言知识。

  1983年是我最忙碌的一年。当时,家中父母年迈,两个孩子年纪尚小,妻子身患重病,家里还有12亩责任田需要打理。周一至周六上午,我到校上班,周六下午和周日去责任田干活儿。按理说,19827月,我三年的函大进修就该毕业,但当时要求必须在19836月底进行一次六个学科的验收考试,成绩合格才发给毕业证。此时,武清师范招收民办教师,为了转为国办教师,我报了名。那段时间,我既要复习函大知识,又要复习考师范的课程。当时,正值夏收大忙季节,既要收麦,又要播种。我一天到晚忙得不可开交。我常常想要有孙悟空分身术该多好啊,但那是痴心妄想,我只能披星戴月埋头苦干。

  为了应对函大的验收考试,头天晚上,我把复习题录到录音机里。第二天一大早,用小双轮车拉着录音机到自家的麦田里播放,我一边割麦一边收听。白天,超强的劳动让我精疲力尽;晚上,备课复习使我疲惫不堪。那年,我瘦了,体重90斤;头发稀了,掉了不少。

  那一年,我所教班级的期末考试成绩在全公社初中校排名第二;家里责任田的小麦和玉米都亩产千斤;函大六科验收考试我都合格过关;最值得高兴的是我考上了武清师范学校。四喜临门,皆大欢喜!我说:“这一年,真累呀,不过很值!”

  1985年,我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下伍旗职业高中任教。大专学历教高中,仍不合格。19868月,我又报考了北师大函授部中文系,利用三年共六个寒暑假到天津师专学习。通过刻苦努力,于19898月,我拿下大学本科学历。

  11年的攻读,不仅丰富了我的授课资源,也为我的职称评定提供硬件条件,还让我从文学中感受到了爱国为民的情怀,形成了宽容淡定的性格。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们这一代虽然因为一些原因蹉跎了岁月,但同时又是历史转折时期的幸运儿。如今我退休了,时常有人问我:“您从教30多年,一路走来,有何感想?”我不假思索地说:“是改革开放,让我中断的学业又补到大本;是改革开放,让我的命运得到改变;是改革开放,让我拥有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