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新乡有一对中国版“居里夫妇”,被亿万农民称为“财神”!

 夏之民 2018-12-21

  在河南新乡,有这么一对夫妻,都是农业科学家,一个是新乡的道德模范,因在杂交小麦品种选育及应用方面的重要贡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被农民朋友称为“粮财神”;另一个则是大白菜专家,她选育的大白菜系列品种主导中原、辐射全国。

  他们是河南科技学院教授茹振钢和新乡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所长原连庄,俩人1981年毕业于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原中牟农业学校),1984年喜结连理,相识、相知、相爱30多年,堪称根植中原大地的“居里夫妇”!

 茹振钢与原连庄在一起查看小麦苗情。赵丽敏 摄

  2014年初,茹振钢因“矮秆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矮抗58”的品种选育及应用方面的重要贡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0多年来,他相继培育并推广了小麦新品种——“百农62”、“百农64”和“百农矮抗58”等。其中,“百农矮抗58”是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累计推广2.3亿亩,增产小麦86.7亿公斤,国人吃的每8个馒头中,就有1个来自“百农矮抗58”

  原连庄作为河南省大宗蔬菜岗位专家和新乡市蔬菜首席专家,先后培育出了我省第一个早熟大白菜杂交种“新早89-8”、我省第一个长筒大白菜杂交种“新乡903和引领行业发展的大白菜杂交种“新乡小包23”等一系列大白菜新品种,实现了大白菜周年供应。经估算,中原地区吃的每10棵大白菜,原连庄培育的品种要占到5棵左右

原连庄向记者展示1984年茹振钢写给她的“情书”。赵同增 摄

科学家夫妇

浪漫的“诗意生活”

  30多年前茹振钢、原连庄两个人相中了对方。但原连庄母亲认为,两家相距较远,两个人的工作单位也不在一起,害怕家务负担太重,于是,就不想让两个人在一起。作为大女儿的原连庄,害怕母亲伤心,就给茹振钢写了一首小诗,表达了左右为难的感情。

吾本长女父母花,身为标杆责任大。

父母爱花难释手,女儿不忍娘泪下,

此情并非你我故,只因两地天河划。

有情无缘难相守,愿君择优早成家。

  看到原连庄的诗,茹振钢心里既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原家姑娘的纯澈芳心,难过的是原母对这段姻缘的“难以释手”。他也接连写了诗歌表达自己的感情。

千奇异花相争艳,耳塞目闭不欲看。

吾曾有花心中藏,无时不在美心田。

谁料此花日短暂,难经霜打与风寒。

美看一时就告终,留恋泪水灌心田。

  诗歌是他们婚姻的纽带,30多年来,茹振钢、原连庄夫妇相互写了很多诗,他们大多都保存了下来。茹振钢认为:“工作中要经常面对很多困难、迷茫、压抑和失败,当然也有很多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这些都给了我创作的激情,灵感一来让我欲罢不能!

  原连庄自己创作的诗歌,目前已有100多首,和茹振钢的汪洋恣肆不同,原连庄的诗中有很多家长里短的生活情趣。

  “其中80多首都和茹振钢有关,有我们共同的生活经历,有茹振钢的成长历程,还有他培育的小麦品种的特征特性。”原连庄说。

茹振钢实验室工作照。赵丽敏 摄

唯一一次夫妇旅行

现实版《人在囧途》

  茹振钢带领团队常年干在试验田、吃在试验田、睡在试验田。他说:“年可以不过,试验不能停。一年365天,我一天也离不开小麦。”

  原连庄同样如此,工作上几乎没有星期天,更不分节假日,每逢极端天气,在试验田里总能最先看到她的身影,因为只有在特殊的时段才能选择出最优秀的材料和品种。2011年先后经历了几次大手术,她也是让助手将白菜照片拿到病床前讨论,一出院就坐上轮椅回到田间。

  能像普通夫妇一样,一起出去旅游,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奢望。原连庄给我们讲了他们夫妇唯一的一次共同旅行。

  2009年年初,临近春节,茹振钢主动提出要陪原连庄前往福建旅游,这令原连庄喜出望外,因为她手头的工作也正好告一段落,希望能陪茹振钢外出散心。

  但原连庄不知道的是,茹振钢这次福建之旅其实“别有用心”:福建小麦具有抗赤霉病的优良性状,但因种种原因早已不再种植,茹振钢此行就是想借机再“碰碰运气”,希望找到梦寐以求的种子资源。

茹振钢在田间授课。赵丽敏 摄

  在武夷山上,原连庄发现,茹振钢面对美丽的风景心不在焉,目光飘忽,注意力全然不在山川风景,终于,茹振钢欢呼一声,跑到一棵小树下,把几株青青的麦苗小心翼翼地挖出来——直到这时,原连庄才明白茹振钢的心思到底在哪儿。

  满足心愿的茹振钢,本想就此打道回府,但看到原连庄一脸不快,就“乖乖”地打消了念头,就地找了矿泉水瓶,稍作加工,把麦苗栽种进去,视若珍宝地两手捧着继续接下来的行程。

  在旅途的列车上,坐在窗边的原连庄,突然发现路边有一片白菜地,地里种的正是她寻觅已久的白菜品种。到车站下了车之后,原连庄迫不及待地买了鱼鳞袋,花了100多元打的赶回那片菜地,一下子买下一堆白菜。

    这下子,夫妻俩算是彻底“扯平”了!

    夫妻俩一个手捧麦苗,一个拖着一袋白菜,每到一地第一件事,就是观察观察麦苗,把白菜摊开晾晾,这样的“奇特组合”也成了其他游客眼中的一道“风景”。

茹振钢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吴玲玲 摄

  “不断把自己新的科学思维传递给对方,也接受对方传来的科学思维,共同擦出火花,这样才更容易成功!”茹振钢说,对他和原连庄来说,工作就是爱情的“纽带”,互相探讨就是爱情的“火花”,一个又一个成功就是爱情的“累累硕果”。

       

 白菜育种实验田里也有“居里夫妇”的身影。

赵丽敏 摄

  茹振钢:2010年“庄巧生小麦研究贡献奖”获得者。国家小麦工程中心客座研究员,河南省优秀专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河南省小麦抗病虫育种首席专家,河南省农业岗位科学家。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小麦研究会、河南省种子协会理事。

  原连庄:先后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获得国家专利5项,通过国家鉴定品种3个、省级审定品种2个,先后当选第十一届、十二届河南省人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河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资料来源】河南日报新乡观察

传承河南文化  传播中原文明

------欢迎关注老家河南网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