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记忆│难忘的老电影

 情系故乡 2018-12-21

 视频来源:《上海故事·难忘的老电影》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上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初,不断地出现引起社会轰动的电影,比如日本的《望乡》、《人证》,墨西哥的《叶塞尼亚》,南斯拉夫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等。尤其是《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这部二战题材的影片颠覆了当时中国人贯有的英雄形象模式,引起观众的巨大反响,播出后立即火爆大上海

最令观众难忘的是钟表匠之死。影片中钟表匠为了救瓦尔特决定牺牲自己,临出发前,他对学徒说,我不欠人家的钱,人家也不欠我的钱,有一个手表你要交还给某人。在这样庄严的时刻,说的只是几句很平实、很生活的话,这样平实的英雄让大家感到真实,由衷感动。

当年有一位女影迷,《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她看了38遍,看了以后,她对那个叫萧特的女叛徒是既恨又同情。其实一部电影,能够让我们对一个敌人表示同情,不是坏事,说明把这个人物写活了,写到我们心里去了


《桥》

南斯拉夫影片《桥》是作为《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姊妹篇引进中国的,它同《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一样,再次红透了中国,同时走红的还有那首插曲《啊,朋友再见》,大街小巷到处飘荡着歌声。

一票难求使得电影院职工成了香馍馍,由于当时电影票大都实行配给制,单位工会里负责群众文化生活的干事,随即成为了人们心目中有路子有本事的能人。那时青年人谈恋爱,如果男方能搞到两张热门电影票子,那女方对他印象肯定好。

而影片中的猎装也成了男青年效仿的对象。为了能赶这个时髦,电影院和商场结起了“联盟”:你给我电影票,我给你皮装票。因为那时购买皮装是要凭票的。这也说明了观众对电影的认可。那个时候不能说他是幼稚,应该说是与艺术的一种融合,说明这个艺术的形象已经进入到了观众的心里去了。那个时候电影对观众的生活方式、爱好起到很大的调节作用。

《追捕》

2011年7月19日,国内多家报纸和网站以大篇幅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日本演员原田芳雄因肺炎去世,享年71岁。说起原田芳雄,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是只要一提起他扮演过的角色,《追捕》里的矢村警长,就会立刻勾起很多人的回忆:“矢村警长,当然记得,鬓角很长的。”而他的那段台词:“昭仓跳下去了,唐塔也跳下去了,你也跳啊,怎么样,你害怕了,你的腿发抖了。”也成了当时的时尚用语。

尽管原田芳雄在电影《追捕》中扮演的只是一个配角,在日本,他也不是出名的一线演员,但是却被无数的中国人记住了。

当人们在《追捕》中第一次看到女主人公真尤美大方表白爱意、公然拥抱接吻时的震惊程度也是可想而知的。《追捕》拍摄于1977年,1978年在中国上映,在当时的中国,这场景在现实生活中是不被容许的。当年电影的正面人物都是“高大全”的模式,几乎所有女一号都是不谈恋爱,没有家庭的。当时除了8个样板戏和《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3个战争片外,还有就是一些社会主义兄弟国家的电影。当时民间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越南电影飞机大炮,朝鲜电影哭哭笑笑,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所以这样的影片一上映,立即收到了人们的追捧。

很多年以后,人们仍然对很多电影中的故事和人物记忆犹新。这些电影在那个年代广受欢迎,后来这些演员来到中国后,受到了追星族的热捧,让这些外国演员受宠若惊。用现在的话说,他们在中国的粉丝远远超过他们在本国的粉丝,这是他们做梦也没想到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