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日本喝奶茶不容易?

 e城邦 2018-12-21

留学留到乡愁泛滥,想在日本尝尝国内的心头好奶茶,体会熟悉的味道。

听闻涉谷有家coco,便兴冲冲赶过去,却被眼前人山人海的景象吓懵:


怎么,喝杯奶茶都要排20分钟?



也罢,去试下贡茶或鹿角巷吧。吭哧吭哧坐上电车,结果未到店门口,只瞧那排队架势远胜coco,排队之人竟几乎个个气定神闲,还有不少樱花妹兴奋地拍照聊天。



一旁店员的笑容略带歉意:“尊敬的客人,现在要排一个小时哦……


眼前一黑。



种种盛况惊得不少身处日本的朋友在票圈纷纷表示不想留学/代购生意不做了/不投资买房了,不如在日本开一家奶茶店赚得钵满盆满呢!





谈及目前中日吃货圈内哪股妖风正劲,还得算各路奶茶,其中尤属台湾奶茶文化对中国大陆和日本影响最大。究其鼻祖,却是荷兰人的欧陆式奶茶。


奶茶与绕不开的殖民史


奶茶被公认源于印度。英国、荷兰将奶茶带入本国后几经改良,荷式奶茶备受追捧。荷兰占领台湾期间,商人贩运茶叶,同时将奶茶传入台湾;台湾后被日本殖民时又添加新技术,几经周转,形成了现在充满美妙口感的台湾奶茶。


2013年珍珠奶茶品牌“春水堂”在日本上岸后,便成了土著们心中的No. 1。其实在此之前,原宿有家名为“Pearl Lady”的珍珠奶茶专营店,口感略逊色,消费者多是学生。后来,Pearl Lady也将目光转向新茶饮市场,进行品牌升级并改名为CHA BAR。但新版Pearl Lady仍并未造成轰动,产品仅仅依瓢画葫芦,依旧缺乏特色。


是不是颇有国内奶茶店的模样?



不过,纵然奶茶铺门庭若市,也只是日本人生活的调剂品。在善于吸收异域文化并纳为己用的日本,咖啡文化已融入日常,成为如水般的存在了。日本咖啡消费量巨大,仅次于美国和德国。




上面讲完了奶茶,现在我们来聊聊咖啡。

提起咖啡馆界的杠把子,男女老少的第一反应恐怕就是星巴克。截止2017年,这个连锁咖啡品牌在中国拥有2936家门店。

号称“中产阶级标签之一”, 又是许多一二线城市的标配,星巴克夹裹着美式消费文化,快活地点亮了全球72个国家和地区。


星巴克全球分布图(来源:孔令远)


然而近年,面对自家好兄弟日本,“星爸爸”的脑阔有点儿疼。它在日本的门店数不算少,却被远远甩在中国之后,东京门店数量甚至没进全球城市前20。一两年前日媒「Newsポストセブン」调查日本年轻人咖啡消费习惯后发现,星巴克甚至被揶揄它所传达的“精英氛围”令人不适。

 

而打败星巴克、连续几年荣获“顾客满意度最佳”称号的咖啡馆选手,就是创于20世纪中叶的日本老字号『DOUTOR』。标志性的白黑黄配色十分清爽可口,相信去过日本的诸位都见过↓↓↓


点睛的黄色咖啡豆“O”


在东京街头走个三四分钟便能寻到一家;店内饮品种类繁多、价格亲民,几乎是星巴克的三分之一。



打开Instagram搜索,人气高到令人咋舌,实乃网红打卡蜂拥之地。




日本咖啡的维新运动


咖啡在日本的传承不若浪潮般激情,而是悠然地沉淀在人们的生活里。早在17世纪,咖啡豆便由荷兰人(是的又是他们)自长崎港口传入。彼时日本实行严厉的锁国政策,能与外国人接触的多为官员、翻译与特殊服务工作者等。大文人大田南畝(おおた なんぽ)被邀请试尝后在随笔集『琼浦又缀』中描述,咖啡豆炒得黑黑呈粉状,加入白糖后饮用,“又焦又臭,着实难喝”

直到19世纪末,拜明治维新所赐,咖啡在贵族之间火热起来,日本的土壤也孕育出“文化沙龙”。不久,郑成功的侄子郑永庆在东京上野创建了第一家“喫茶店”,即咖啡馆,名为“可否茶馆”。20世纪初,日本诞生全世界第一家咖啡连锁店“老圣保罗咖啡馆”。

那时的人们尚不知如何翻译“coffee”,只好取“可否”、“可非”、“加喜”等谐音词,后来才发明出日本汉字“珈琲”。


被誉为“高级喫茶店”的星乃珈琲店


想必众人或首次去日本旅游、或学习日语时都接触过“喫茶店”一词,却被告知并非茶馆。为什么会叫“喫茶店”呢?

“喫茶”一词发源自镰仓时代,荣西禅师进入宋朝并将茶树带回日本,撰写了日本第一部与茶相关的著作《喫茶养生记》。“喫茶店”有别于主流的欧美式咖啡馆,在日本,若店主特地将店铺称作前者,意味着店内大多保有大正昭和时代的装修风格。且店主偏好手磨咖啡,接待风格也不若美式那般热情,整体氛围更宁静祥和。


日式风情喫茶店


基调活泼的Café


有趣的是,光店主自行区分营业风格尚不够,申请经营许可时也需注意,分为“喫茶店営業許可”与“飲食店営業許可”。除此之外,“喫茶店”内只能提供咖啡、红茶和甜点小食,而咖啡馆(Café)则能另外提供酒类与正餐。

 

对咖啡文化感兴趣的同学,不妨了解下上智大学国际关系论的饭岛真里子(いいじま まりこ)教授。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出身的她对咖啡研究颇有心得,关注咖啡与历史的渊源。




另外,奶茶如台湾舶来品,咖啡如DOUTOR或星巴克,一旦“东渡”,都绕不开“本土化”难题。今年暑假DOUTOR赴上海开启大陆首店,甚至因定价无法做到与日本一致而在公众号上向消费者致歉。面对大相径庭的消费环境与文化习惯,如何深耕布局一个全新领域,采用独特的市场战略使不同国家的消费者接纳,是研究领域的常青课题,也可与如何激发地方的活性等问题相结合。

咖啡馆与“市民社会”


奶茶与咖啡所包含的文化属性有所差异。人们购买前者,多数纯粹为了品尝美味,付款完毕即可离开,更多是商业形态的一类罢了,是为“铺”;而咖啡馆如同“文化孵化器”,在社会经济文化的变革中扮演重要角色,给予人们交换思想、议论要事的空间,是为“馆”。


赫赫有名的花神咖啡馆


这便涉及著名学者哈贝马斯所提倡的“市民(公民)社会与公共性”,发展至今也成为人文社会科学、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热门课题。


哈贝马斯所著《公共性の構造転換》(日版)


早稻田大学素有其研究传统,并创立公共经营大学院;开设的课程也十分有趣,可戳→【早大公共经营大学院科目介绍(https://www./fpse/gspm/about/subject/)】


又比如早大教授斋藤纯一也撰写了一部相关议题的书:




大阪大学、中央大学、立教大学、北海道大学、京都大学、一桥大学等校亦开设相关修士或专门职学位课程(http://www./kouza/daigakuin/pdf/public_list.pdf)





在咖啡社会的年代,文艺名人自咖啡馆进进出出,于美酒和缭绕烟雾中辩论真理。方才提及的日本第一家连锁品牌老圣保罗咖啡馆里,日本女性除了担当服务生以外,受过教育的女性文人与男性一同高谈畅想的场景也非稀罕。


或许现代咖啡馆意味着优雅生活与浪漫情调,但历史长河中,咖啡馆从未停下美丽的脚步,将城市点缀为一席流动的飨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