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至大过年,天地一阳生

 我的大脑袋 2018-12-22
冬至大过年,天地一阳生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于丹,冬至吉祥!老话说:“冬至大过年”,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与冬至被赋予了多重意义有关,其中几点意义,甚至是“年”都无法比拟的。我想从三个角度上跟大家分享一点心得。


(一)节气哲学

从我们哲学的说法上,宋代五大儒之一的邵雍有一个关于冬至的说法,被后世广为引用。他说:“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冬至吟》)为什么称冬至为“一阳生”?在十二辟卦中,此时为地雷复卦。卦象上面五个阴爻,下面一个阳爻,象征阳气初生,故称“冬至一阳生”。

《易经・系辞上》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万物都是阴阳之间的转化和平衡。而从节气上来讲,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冬至就是到了至阴、阳气开始萌动,万物虽然未生,但是生机已经开始萌发的时候。

冬至大过年,天地一阳生

什么叫“子之半”呢?夜里我们知道最深的十分叫做“子夜”,那子夜之后,是又一次子丑寅卯辰巳午未,要走向太阳初升、温暖的白昼了,我们现在到的这个时候,不就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时候吗?

什么才是“天心无改移”?就是万物的本性到了最为平稳,收敛至极的时候,这时候要问问我们自己的本心。到了这个时候,最大的保养是让心性能够有一种正气、一种希望生发出来。

冬至大过年,天地一阳生

从冬至开始,就进入俗话说的“数九”寒天了。有的朋友也许会问,为什么偏偏是数“九”,而不是数二、三、四、五、六、七、八呢?这应该是与阴阳消长、阳长阴消有关。

在古代,九被认为是最大的数字。一九、二九地数着最大数,意味着冬日的阴气不断消减,累至九次便到了头,寒去春来,“春已深矣”。


(二)冬至民俗

旧时,民间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图》也许形式有异,或是寒梅,或是九九对联,又或者是双钩描红书法,但意思却都差不多,都是每天填一笔、一朵花,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也就大功告成了。

冬至大过年,天地一阳生

在小寒、大寒之前的冬至是阴阴一阳生,天地万物从阴极的肃杀中开始出现希望的时候,大家也要开始准备着进入腊月寒冬要回家祭祖过年了。

相传,冬至祭祀始于周朝。“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周礼春官·神仕》)以祈求神灵消除疫疾,减少荒年、饥饿、死亡。据古籍记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汉朝称冬至为“冬节”,官府举行“贺冬”仪式祝贺,并且形成例行假期。“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后汉书》)是故官府放假休息,军队待命,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

唐宋时,冬至是祭祀天、祖先的日子,皇帝要率领大臣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普通庶民百姓则要祭拜逝去的祖先。

冬至大过年,天地一阳生

明清时,皇帝要在冬至这天举行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文武百官要向皇帝呈递贺表,相互之间也要投刺祝贺。(“投刺”是古代礼节,指通报姓名以求相见或表示祝贺。“刺”指名刺或名帖,也就是现代的名片。)

即便到了现在,南方很多地方在外的人,都要回家过冬至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闽台民间对冬至更是重视,要在这一天祭拜祖先,不回家过冬至的人,会被视为不认祖宗的人。所以冬至也就成了合家团聚的日子,也才有冬至吃饺子这一说,和和美美,团团圆圆,从容不迫,问心无愧。这才是民俗里真正的意味。

冬至大过年,天地一阳生

绍兴民间,不仅冬至要祭祀祖先,还要剪纸衣服,冬至日送到祖先墓前焚化,谓之“送寒衣”。祭祀之后,亲朋好友聚饮“冬至酒”,怀念逝者的同时联络感情。


(三)节气养生

从养生上说,都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要收敛的时候,如果人还是阳气外泄,这个时候人还是不懂得养精蓄锐,照样熬夜,照样耗气,长此以往,什么补品也补不了自己的心神。

根据节气去保养,人心静了,身体跟着才能静得下来;而身体养好了,人心里的自我感受才能更健康。

冬至大过年,天地一阳生

所以说不论从哲学上、民俗上,还是从养生上,冬至大过年,这可是个大日子。

当然,现在按传统节日也罢,按照惯常的放假也罢,冬至这一天,是不休息不放假的,孩子们照样在补课,大人们也照样在加班。但是节庆的意义在于自己是否真的在乎。如果你真的认为“冬至大过年”,那么新的阳春从这一天开始,给自己一个奖赏,让自己早一点睡觉,晚一点起床,做一个好梦,留一点希望,让自己从从容容,迎来一个好时光,那就算是给自己过年了。

祝各位朋友,冬至吉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