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痛经第一方,传承1800多年】

 石门易卜 2018-12-22
当归四逆汤是治疗痛经的第一方,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应用于临床依旧疗效显著。屡用屡效的诀窍是什么?今天就和北京中医药大学肖相如教授,一起一探究竟吧!

什么是痛经?

妇女经期或月经前后,出现周期性的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也叫“经行腹痛”。


西医学中的原发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及盆腔炎性疾病等可出现痛经。


疼痛的发生机理是气血不通畅,中医认为“不通则痛,痛则不通”。不通最重要的病因是寒邪,因为寒性收引、凝滞,寒邪侵袭人体,使经脉收缩,气血运行不通畅,则会发生疼痛。


痛经多见于血虚有寒的体质,经期抵抗能力下降,更容易感受外界的寒邪,使气血流行不畅而发生痛经。


  方剂来源


当归四逆汤是治疗痛经的第一方,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


《伤寒论论》第3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当归四逆汤方:


當歸三兩  桂枝三兩(去皮) 芍藥三兩 

細辛三兩  甘草二兩(炙)    通草二兩 

大棗二十五枚(擘,一法二十枚)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论》第352条:若其人內有久寒者,宜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


當歸三兩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炙) 

通草二兩 大棗二十五個(擘)

桂枝三兩(去皮) 細辛三兩 

生薑半斤(切) 吳茱萸二升


上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温分五服。(一方,水、酒各四升)。


  方剂分析

当归四逆汤即桂枝湯去生姜,倍大枣,加当归、细辛、通草而成。


以当归、白芍养血和营,以桂枝、细辛温经散寒,以炙甘草、大枣补益中气,以通草通行血脉,合而论之,则能和厥阴以散寒邪,调营卫以通阳气。


原本用于血虚寒凝所致的手足厥冷证。手足厥寒而脉细欲绝,强调的是血虚的病机,因血虚寒凝,不能温养四肢,故见手足厥寒,脉细欲绝。


若痛经而伴有手足发凉的,是血虚寒凝子宫的表现,是当归四逆汤的典型适应证。


若同时伴有胃寒吐逆之类的表现,就是“内有久寒”,可以用当归四逆加吴苿萸生姜汤。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在当归四逆汤的基础上,加吴茱萸、生姜,以温中和胃,散寒降逆,且以清酒助药力而活血散寒。


  现在剂量和服法

当归四逆汤:

当归12克  白芍12克  桂枝12克

细辛3克   通草6克    炙甘草6克

大枣4枚


用水1600毫升,先浸泡30分钟,大火烧开后小火煮取药液600毫升左右,分3次于饭前1小时左右温服。每次经前服3剂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的煎服方法与上相同,吴苿萸6克,生姜3片,只是要用水800毫升,用清酒800毫升煎药。清酒即清沌的陈米酒。


  医案

   
万某某,女,22岁。患者经来腹痛已有5年之久,曾服温经汤及调经诸药,收效甚微,乃请余诊治。自述平时身冷恶寒四肢疫软无力,小腹常觉不温,月经愆期,白带多而清稀;每逢经期小腹剧痛,痛时手足冰冷,口不渴,时吐清涎;小便量多。舌质淡暗、苔薄,脉沉迟细弱。证属虚寒逆经。欲以当归四逆加吴萸生姜汤治之。

   
处方:当归15克,桂枝12克,白芍(酒炒)15克,细辛6克,大枣18克,木通9克,炙甘草6克,官桂9克,台乌9克,艾叶(炒)6克,吴茱萸9克,生姜9克,加白酒一杯同煎。嘱在
经前煎服此方3剂,下月经期前再服3剂。后6剂而愈。

 
按语:素体血虚,肝阳不足,阴寒侵袭,厥阴经寒,血脉凝滞,不通则痛。当归四逆汤专为厥阴伤寒而设,女子又以肝为先天,厥阴之脉绕阴器而抵少腹,凭其脉证,当属厥阴虚寒;又见口不渴,时吐清涎,则又知胃中宿寒,故以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温而散补而通,果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