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诗词典故的诗友,看到这个题目后很可能已经猜出:说的是“旗亭画壁”的故事,没错了! 对,今天诗词君就带大家回味一下这个故事,顺便欣赏几首脍炙人口的唐诗。 旗亭画壁 ◆ 王昌龄、高适、王之涣 唐开元年间是一个诗人辈出、群星璀璨的时代,高适、岑参、王维、李白、王昌龄、王之涣都活跃在其间,并写出了许多传唱千古的佳作。今天,我们主要说说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位诗人。 他们的诗名都很大,人生境遇也比较相似,再加上文人之间惺惺相惜的特质,三人很快便成莫逆之交。一天,寒风瑟瑟,小雪飘飘,三人相约在旗亭小聚,喝酒论诗是少不了的。这时,正好来了一群歌女伶官,接下来就要开唱了。唱什么?必定是当时最流行的歌曲。要知道,那时的流行歌曲都是由流行的诗配乐而成的。所以,他们便有了比试的想法。 王昌龄先提议说,我们仨诗写得都不错,也不知道哪个更高一筹,不如今天就一决高下:看谁的诗被唱得最多,多者胜出。 三人一拍即合,围着小火炉,喝着小酒,等待宴会的开始。 随着音乐的响起,第一位歌女击节高歌,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是王昌龄的名篇《芙蓉楼送辛渐》,作于他被贬江宁担任县丞时,可以想象,他当时有多郁闷。可是,当他听到歌女演唱自己的诗时,别提多得意了,于是拿起笔在墙壁上画上一笔。 随后,第二位歌女唱道:“开箧[qiè]泪沾臆[yì],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 这是高适的《哭单父梁九少府》,属于悼亡诗,因为写得特别悲,在当时就广为传唱。高适听后,也顾不上悲了,赶紧为自己画上一划。 到第三位歌女唱时,王之涣的心恐怕吊到了嗓子眼儿,如果这回唱的不是自己的诗,岂不是糗大了? 歌女一开口,乐坏的是王昌龄,因为这次唱的是他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这是一首宫怨诗,表现失宠宫人的无聊寂寞、幽怨与悲哀。 这下,王之涣真的郁闷了,总共四位歌女,三个都不唱自己的,简直尴尬死了。 可王之涣自信心十足,才不会轻易认输,于是故作镇定地说:刚才这三个都是不出名的普通歌手,唱的不过是下里巴人而已,哪里唱得了阳春白雪?我们要看那个最出色、最漂亮的女孩子,如果她唱的不是我的诗,我就甘拜下风。如果那女孩儿果真唱了我的,你俩干脆就地拜我为师好啦。 王昌龄、高适相视一笑,沉默不语。 待那姑娘一开口,王之涣脸上露出意得志满的笑容。王昌龄、高适见状也开怀大笑起来。歌女唱的正是王之涣的名作《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前二句有壮采,后二句有深情,再加上那雄伟的气魄、浩大的声势,无怪乎被推为绝唱也。 ![]() |
|
来自: 航行大海靠舵手 > 《古典诗词创作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