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文忠:财富之语

 老刘tdrhg 2018-12-24

“无论你有多少钱,你都买不来这个社会的文明,你也买不来这个社会基本的道德,你也买不来这个社会基本的审美观,你更不能为这个民族买来幸福。”著名学者钱文忠谈及财富时如此发言。对于财富,他的观点高屋建瓴,颇具内涵,让人听来受益不尽。
原本我们的财富观很丰满,现在却很骨感

谈及国人的财富观,钱文忠说:“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们把财富的概念进行了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紧缩和简单化,这30年里面,在绝大部分人的心目中,财富等同于金钱,或者说财富等同于物质,但在以前的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把财富如此简单化过。财富起码该包括精神的满足、信仰的拥有,还应该包括人生的辉煌、身体的健康,原本我们的财富观很丰满,现在却很骨感。我原来是学语言出身的,有些词像‘全民皆兵’,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要全民动员,所以日语、德语、俄语里都有,但‘全民皆商’这样的话,人类语言史上没有出现过。越富越光荣,越穷越狗熊,我不知道这是哪个时期的人说的话,但是这30年说得应该最多。”


钱文忠从点到面,挖掘甚深。在他看来,财富这个概念的内涵应该是相当丰满的,可改革开放以来的国人却将其紧缩和简单化了,使其变得“骨感”起来。这一相当俏皮的话语,听来令人印象深刻。他又从“全民皆兵”这一词语,创造出了“全民皆商”的词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国人财富观扭曲简化的根本原因,很是让人警醒。


我们不能除了信仰钱外,什么都不信

在谈到财富的含义时,钱文忠说:“我理解的财富,除了金钱和可以通过金钱购买到的东西外,还包括另一部分,只有靠我们自己才可以追寻到的东西,比如信仰、文明、审美、道德、伦理,只有这些东西才能让我们的财富,成为真正健康而圆满的财富。如果我们拥有的所有物质财富,不是为了兑换成这样一种终极财富的话,那么我们的财富除了让我们担心外,不会有什么其他的效果。我们这个民族原来信仰的东西,比如孝道、温良恭俭让,但到今天,我们不能除了信仰钱外,什么都不信。所以,我为大家提供一种新的思考模式,那就是如何消耗财富,如何让财富向一个有助于幸福的方向慢慢流出去。”


对于财富的含义,钱文忠明确地指出,不能把财富简单地框范为“金钱”,而应该有更多的东西。为了印证自己的观点,他例举了我们以前的信仰“孝道”、“温良恭俭让”这些方面,让我们对财富有了新的认识。很多人对于财富的追求是盲目的,简单地把财富定义为“金钱”,这样就会变得急功近利,而忽视了财富带来幸福的真正意义所在。


物质财富只能是手段,不能是目的

通过经商,钱文忠获得了财富,而后用其来反哺学术研究,幸福与财富究竟存在着何种关联,他这样言说道:“按照当下社会对财富的理解,我绝对承认幸福离不开财富,因为这是基本事实,财富可以让你有尊严,没有尊严的话谈何幸福?但有一点我要明确告诉你,这种物质财富并不能决定你幸福不幸福,因为物质财富只能是手段,不能是目的。赚了钱理了财,总得干点什么,但现在中国人好像只是为赚钱而赚钱,有了一万,想要十万;明天赚了十万,后天想赚一百万,永远都是想要一个更大的数字。这就像是那个小数点后永远都有数字的圆周率,根本就没有穷尽的时候。一直陷入数字的泥沼之中挣扎,哪里会是个头,又怎么会有幸福感?”


钱文忠言语中肯,大有见地。他毫不讳言地表示幸福离不开财富,但同时表示物质财富只能是手段,不能是目的。他颇为痛心地言称,现在的国人陷入了获取物质财富的怪圈之中,迷恋的只是数字上的变化。他用穷尽不止的圆周率来比喻这种追求,最后用反问收结。整番话语相当中肯,很好地展示出个人的见解和观点。

钱文忠是著名学者,而非经济学家,按说谈论财富是他的专业之外,但他却对财富进行了深刻的解读,其实这并不稀奇,在他解读财富的背后,充满着对社会,对人生,乃至对整个世界的反思和体悟。这些财富之语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其中蕴含的哲辨思想,能够带给人深深的启迪和思考。

图/郭明珠、杨慧静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