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家 | 熬过20年寒冬,白菜为啥还是白菜价

 chy随和 2018-12-24

【摘要】在房价、教育、医疗,以及企业用工成本价格飞涨的时代,“白菜价”是我们这个时代最能稳定世道人心的价格。因为大白菜的价格,真的实现了20年如一日的不涨。为什么挂着“百菜不如白菜”的大白菜,这么多年来,兢兢业业服务基层,从未动过涨价的心思?

null

此账号为大风号风铃计划加盟成员,文章为凤凰网独家版权所有

撰文/白晶晶

“马上会跌,跌破一千”。

这是2011年韩寒发表在博客上的文章标题,不知道这个意见被多少80后听进心里去了:

“当时(指1998年)上海郊区的房价几百到一千元,市中心三千元,我说,这房价太贵了,太不合理了,市中心三千元一平,买一百平要三十万,老百姓要干十多年才能买得起房子,这是虚高的。干五年,买个一百平的房子,才是合理的。房价虚高了一倍。不能买。马上会跌,跌破一千。”

11年过去了,在韩寒眼中,房价明显虚高,马上会跌破一千,但现如今,20年过去,把金山、奉贤、松江、青浦等远郊区县划拉划拉一起算均价,也突破5万5一平了。

痛苦地想当年,一千多一平的房子,真是名副其实的白菜价。

是的,在房价、教育、医疗,以及企业用工成本价格飞涨的时代,“白菜价”是我们这个时代最能稳定世道人心的价格。因为大白菜的价格,真的实现了20年如一日的不涨。

白菜与北中国餐桌的安定团结

在北京市最为著名的丰台区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2017年大白菜价格走势,价格最高点出现在1月份为1.26元/公斤,价格最低点出现在12月份为0.54元/公斤。

2018年,最高点出现在5月份,为1.76元/公斤,不过,今年12月份,大白菜价格竟跌破0.49元/公斤。

还记得“豆你玩”“蒜你狠”“姜一军”吗?什么蔬菜都坐过价格过山车,唯有大白菜成为市场上的定盘星,价格岿然不动,基本跟人走了以后的心电图呈现同一个状态。

或许拜张悟本先生所赐,2010年绿豆、黑豆都曾经涨成猪肉价,多少大爷大妈听信了吃黑豆长黑头发,吃黑色补肾那一套,绕世界找豆,不确定“吃出来的病吃回去”没有,倒是生生把豆的价格吃上去了。

2011年,炒大蒜比炒房还赚钱,有人投一百万赚一百万。作为大蒜主产地的山东金乡甚至被称为中国的“大蒜华尔街”,有“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一说。据说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大蒜价格都由这里主导。生姜则成为豆类、大蒜之后另一则被爆炒的农产品标的。

为什么挂着“百菜不如白菜”的大白菜,这么多年来,兢兢业业服务基层,从未动过涨价的心思?

因为,经历过价格暴涨暴跌的绿豆、大蒜、生姜等农产品,都属于季节生产、常年消费,便于储存,因此被游资盯上囤货炒作。而且,这些农产品在居民食品消费中占比较少,一时价格涨跌,国家不会出手干预。

倒是大白菜,身为中国北方过冬蔬菜三宝(土豆、白菜、胡萝卜)之一,价格大幅涨跌,势必影响餐桌“安定团结”。

null

雅俗共赏,唯白菜而已

过了山海关,谁人不识赵本山。在中国餐饮界,大白菜也是数一数二的老大哥级的食材。可,说起大白菜的起源,似乎是个谜。

在日本,大白菜叫“唐人菜”“山东菜”;在欧美,有人把大白菜叫“中国甘蓝”。可大白菜虽然起源于中国,但它既不像韭、姜、蒜等蔬菜,在古典文献上可以找到悠久确实的记录,也不像有些原产于中国的蔬菜,在山川野间仍有原始的野生种类可寻。

元代以前,中国古籍中并无大白菜的记载。据考证,中国大白菜的历史较短,自元代以后历经明清两朝,迄今约七八百年,农学家对大白菜深入研究的结论是:它是由南方的小白菜和北方的芜菁天然杂交演化而来的。

如此看来,这是一种体现南北大融合的蔬菜。

但有的中国蔬菜,并非人人喜欢食用,比如葱、蒜、韭、薤、芫荽等五种,因气味浓烈或有壮阳的暗示,在汉传佛教里,被视为“荤菜”,信徒禁止食用。又比如云贵川的名菜折耳根,在其他地方经常遭到食客抵制。

可大白菜却全然没有这份担忧,因为白菜其性微寒,有清热除烦、解渴利尿、通利肠胃、清肺热之效。味甘、性平,归肠、胃经。可用于肺热咳嗽、便秘、丹毒、漆疮。天干物燥之际,火气旺的同志,就该少割韭菜,多吃白菜,清热利水,舒心除燥。

文献还记载,白菜最初被称为“菘”,这是因为即使在寒冬,白菜具有如同松树般的耐寒特性。

宋代陆佃《埤雅》解释说,菘性隆冬不凋,四时长见,有松之操,故其字会意。后来,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进一步说明“菘,即今人呼为白菜者”。

大白菜,在古代的达官贵人眼中是轻贱之菜,不过吃惯了大鱼大肉的帝王将相,偶尔不食肉糜,吃吃大白菜,也会觉得清新爽口,据传著名文学青年乾隆帝曾为大白菜赋诗一首,“采摘逢秋末,充盘本窖藏。根曾满雨露,叶久任冰霜……谁与知此味,情趣惬周郎。”

这里的周郎,指南朝宋齐时期著名学者周颙,他是古代文献记载最早高度赞美“菘”的美味者。他在回答齐武帝长子萧长懋提问时作出评价,记载于《南史·周颙传》:“文惠太子问周颙:菜食何为最胜?颙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此后,南宋文学家刘子翚因有感于周颙对白菜的赞美,特写了《园蔬十咏·菘》:“周郎爱晚菘,对客蒙称赏。今晨喜荐新,小嚼冰霜响。”

与韭菜生生不息相比,白菜也具备底层人民底色。不仅隆冬不凋,而且经历霜“打”之后,反而甜度更增。正所谓“浓霜打白菜,霜威空自严,不见菜心死,翻教菜心甜”。

白菜之所以受到底层群众欢迎,除了其产量高,价廉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物也美。从营养学的角度看,大白菜的水分含量约95%,而且热量很低。

据说,一杯熟的大白菜汁能提供几乎与一杯牛奶一样多的钙。很少使用乳制品的人可以通过食用足量的大白菜汁来获取更多的钙。大白菜中,铁,钾,维生素A的含量也比较丰富,还含有丰富的粗纤维。

对于穷苦人来说,大白菜不仅可当菜肴,还可充当药品。

经常吃白菜可防止维生素C缺乏症(坏血病)。民间还有用白菜治感冒的验方,其方法是用白菜干根加红糖、姜片、水煎服,或用白菜根三个,大葱根七个,煎水加红糖,趁热饮服,盖被出汗,感冒即愈。不仅能治感冒,据说还能治冻疮,将大白菜洗净切碎煎浓汤,每晚睡前洗冻疮患处,连洗数日即可风效。

这些民间土方,是不是穷人没有法子的法子,聊以自慰的心理安慰剂?不知道。

null

储藏大白菜,特别有仪式感

跟随我进京居住已久的母亲,每逢秋末冬初,都要动囤积大白菜的心思。

哈尔滨的冬天,屋里的暖气能够达到外出穿貂皮,屋里穿吊带。想要保鲜蔬菜,必须借助地窖这个利器。

地窖是利用土的热惰性,在地下挖个圆型或方型的洞或坑,来储存一些日用品。它冬暖夏凉,特别适合储存食物。在家家户户有电冰箱之前,地窖还用于夏天冰镇西瓜、啤酒。

现在许多家庭只在冬天启动地窖,用来储存胡萝卜和大白菜,基本从入冬吃到开春,叶菜都能保持新鲜的状态,胡萝卜也很脆生。

入冬后,北方家庭采购秋菜是特别有仪式感的事情。

在姥姥在世的时候,母亲是几个兄弟姐妹中,家里唯一有地窖的,多储秋菜成了母亲作为长姐的精神图腾,她会把弟弟妹妹家里的份额都买回来,放在我家的地窖,之后再分批次给弟妹家里送菜。

挑选大白菜和胡萝卜的成色,是北方家庭一家之主的重要职责。而子女成年的重要标志,就是能够替父母“下地窖”码放大白菜。

记得我高一的时候,开始担此“大任”。母亲生我的时候已经三十岁,在那个年代基本属于高龄产妇了。我高中的时候,已经感到母亲干活儿时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冬天的地窖,爬上爬下很不方便,扶手上结了冰,要小心翼翼抓牢。所以,等子女成年了,一般下地窖的任务就会交给孩子,母亲负责站在地面上,给我往地窖里一颗颗扔大白菜,我则像接橄榄球一样,负责一颗颗码放整齐。除了大白菜,还要摆放用编织袋装好的胡萝卜。

十几年过去了,早已定居北京的我,还记得,当年每次下地窖取菜,母亲都会反复叮嘱,要先打开地窖多通风,不然贸然下去,会二氧化碳中毒……

随我在北京居住多年的母亲,一到入冬,还是恨不能把家里的阳台都清空,整整齐齐摆上大白菜。这一想法,被我苦口婆心、深入细致地科普北京房价,从而断然拒绝了。

不过老太太还是找到了替代方案——囤大葱。如今,北方早已摆脱冬季只能吃“三件宝”的饮食习惯,生鲜超市蔬菜琳琅满目,不过老一辈心中,似乎仍摆不脱匮乏的阴影:在冰天雪地的日子,家有余粮,心里不慌。

null

韩国:白菜危机不是泡菜危机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大白菜也是一样,一旦跨过鸭绿江,大白菜就摇身一变,成了韩国朝鲜最为流行的特色美食——泡菜。

2010年,因天气原因,韩国还曾经爆发过“泡菜危机”。彼时,韩国白菜的零售价达到了史上最高:每棵1.38万韩元(约合人民币82元)。受白菜价格暴涨的影响,萝卜泡菜的市场需求大幅增长,推动了萝卜同比上涨两倍多。

一时之间,韩国大妈纷纷上街抢购中国大白菜。

面对来势汹汹的“泡菜危机”,韩国政府也紧急采取对策。总统府出台遏制白菜价格暴涨的计划,宣布临时取消对大白菜30%、白萝卜27%的进口关税,还紧急从中国进口160吨白菜,每棵大白菜的税前销售价格为2000~3000韩元。

在这场危机中,时任总统李明博下令总统府制作泡菜时,放弃使用价格高昂的韩国白菜,转而采用比较便宜的欧洲洋白菜。此举引发不少韩国民众的不满和嘲讽。

一些韩国网民称,洋白菜只比中国白菜便宜一点,暗示总统的声明不体恤民间之苦,不理解工人阶级的感受。“总统说的话让人想起了前法国王后安托瓦内特对饥民说的话,让他们吃蛋糕吧。”

不过,也有人认为,泡菜是泡菜,白菜是白菜。言下之意,白菜危机不是泡菜危机。

你看,我们虽然是白菜生产的菜园子,却让历史上源自中国的泡菜文化,被别人占了先机,文化输出之路,阻隔重重,任重而道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