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到本地县里高中的一则招聘简章,让人颇有些感慨。
在招聘简章中,学历一栏的要求必须是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而且,对本科学历还有较高的规定。
看来,我们现在教师的素质是越来越高了,就连一所普通的县里高中,都需要研究生学历才行。
大家期盼中的“让最优秀的人才做教育”,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近。
02
不过,今天看到另外一则新闻,又改变了我的认识。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强势增长,2019年报名人数达到290万人。
恢复研究生教育40年来,研究生的规模增加了75倍,2017年研究生招收了806103人之多。
想想自己当年参加高考时,全国大中专招生人数加在一起也不过60多万人,还没有现在研究生的招生人数多。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简单地把学历和素质划上等号的话,那么,当年的专科生的素质,可能相当于现在的研究生。
这样一对比,心里不禁沾沾自喜:当年自己顺利考上了大学本科,放到现在,怎么也得是一个211或985学校的研究生了!
03
但我心里明白,自己并不是同学当中最优秀的。
一方面,是高考成绩本就有很多人要比自己厉害,另一方面,在初中的时候已经有过一次重要的分流,大量优秀的生源并没有上高中。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缓解农村小学师资严重不足的压力,国家实行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学生就读中等师范学校、学生毕业后到城乡小学任教的招生政策,这就是所谓的中师生。
在那个城乡二元制的年代,考上中师即意味着跳出农门,有一个城镇户口、一份稳定的工作,这几乎是当时一个农家子弟的终极追求。
于是,大量农村的优秀少年都选择了报考中师。
记得自己当年参加中考,也曾把第一志愿填上了中师,只不过实力不够没有考上,才退而求其次,上了高中,最后上了大学。
04
客观地说,每个人的学习成绩不一定是线性发展的,初中时优秀不一定高中也优秀,不一定就能顺利考上大学。
但从总体上讲,初中成绩的佼佼者,绝大部分上高中后也照样优秀,他们的个人素质确实比较高。
那些中师生虽然没有上过高中,直接接受了“短平快”的就业教育,但在毕业之后,他们又几乎通过一边自学一边教的方式,培养出了大量的人才,也让自己成为了基层教育的骨干。
这些人的教育教学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工作能力,比后来的本科生不差,甚至更强。
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当上了基层的教导主任、校长、教育局长,也有人被调到政府部门,成了各级基层干部。
当然,更多的人则是一直在三尺讲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
05
看到现在研究生扩招,看到现在普通高中已经开始要研究生学历,我忽然想到了那些中师生。
毫不夸张地说,他们才是个人素质最好的一代农村教师,他们为我们农村基础教育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最优秀的人才做教育”,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得以实现。
如今,他们大多韶华已逝,最早的一批人,已经渐渐开始离开讲台。仍然奋斗在教学一线的,也都已经满头华发。
属于他们的时代,正在远去。
但这个平凡而伟大的群体,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敬,也应该被我们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