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4)德修心身,万木逢春【熊春锦】

 秦之过也 2018-12-25
德修心身“万木逢春” 
----------------------------------------------------------------------------
作者:熊春锦   08-20 10:22:12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党中央及时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方式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古代圣哲老子曰:“天下之道,尤张弓着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老子·德道经》天道章)在全国上下的齐心努力下,必将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发展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积极营造道德修善的“生态环境”,在“道德”人文国萃的“滋养”下,才能事半功倍地落实党中央的各项具体措施,并有效地排除存在的很多不确定因素甚至是阻力。以老子思想为代表的传统道德根文化是我国人文精神的宝藏,对这一宝藏的认识、开发和利用,将会把因为“道德”滑坡给社会和生产建设增添的巨大成本、风险甚至是灾难降至最低水平。
  道德文化能济世之平与治世之乱,这是几千年以来历史经验的客观验证。以德治国与加强法制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和原则。而老子“道德”文化这一济世法宝,是构建和谐社会强有力的“软资源”支撑。要启动这方精神“宝藏”,就必须首先准确地解读“道德”二字的本意。老子在2500年前撰写的“道德”五千言中说:“有物昆成,先天地生,绣呵!缪呵!独立而不亥,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起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老子·德道经》昆成章)“道”是先于天地乃至万事万物诞生之前就存在的宇宙本源物质和状态,是无,如果用数字表示就是○,而德则是“一”。道“○”、德“一”化生长养万物和人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老子·德道经》得一章),道德是滋养万事万物生化、发展的能量和动力。德一朴散开来,又分解成为仁德、义德、礼德、智德、信德五种能量物质和品格。这些论述是中国古代圣哲通过修之身,将自身作为宇宙的实验室,经过人天合一的修身实践,对宇宙规律大智慧的认知,我们的祖祖辈辈忠实地信受奉行达几千年之久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道德首先具有物质性,是万事万物都具有的根本属性,不同的人、事、物其内在的德性能量量级各有不同,从而彰显出不同的品格特性,因此“道德”二字还含有人文品格性的内涵。
  由于中华文化“修之身”内求法的逐步丢失,以及中国文化的百年西化,具有双重含义的“道德”二字,人们逐渐失去了对其物质能量性和品格性关键内涵的认知,将道德的内涵附和于西方文化,逐步降格为:在一定社会中用以调整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需要依靠人们内心的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维系的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甚至有人认为:道德调节的突出特点,在于要求个人作出必要的节制和牺牲,即道德的实现必须以个人或多或少的自我牺牲为前提。
  如此这般对“道德”的解读,使道生德养的世间万事万物固有的“尊道贵德”(“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老子·德道经》尊贵章)的自然特性,变成了意识形态领域利弊权衡后的外在制约,甚至成为某些人沽名钓誉的砝码,道德教化在人们心目中逐步沦落为空洞的说教,这也是我们尽管国家、机关、团体、学校下了很大的气力进行道德教育,但是收效甚微的重要原因所在。
  老子曰:“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文子》)这段话不仅揭示出人体性命双重结构,还同时指出了人类性体精神系统和命体肉身系统存在着不同的营养来源:天上降下的五种肉眼不可见的德性能量物质(即仁德、义德、礼德、智德、信德)是精神性体系统的不可或缺的必需性营养,它保障着我们心灵的健康,支撑着道德品格的人文显现;而地上五谷转化的能量,它只是滋养五脏(对应五味)的各种营气、卫气等,是人们命体的营养来源,德性能量物质与五谷之气在体内的流动和传输,才是生命具有活力的根本保障。离开五德能量的滋养,我们性命两大系统中的性体系统、五脏六腑等功能单元就无法正常地工作,生命的健康和旺盛的活力就难以维持。祖先的这些前瞻性的大智慧,也预言般地揭示了当今社会物质丰富难掩精神空虚,注重口腹之享、全然不顾性体精神系统的营养来源,这种一条瘸腿型的营养学,是西方文化并不能给人类带来真正健康的根本原因。
道,无相无形,清静素朴、柔弱不争,化生长养万物,她运用无穷的德性能量慈悲地滋养着万事万物,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这就如同鱼儿在水而不知水,不知水对它生存的意义。天德的能量弥纶于宇宙空间之中,万物形体之内。宇宙空间中的五德能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增不减。只是需要我们“同于德者,道亦德之”,需要我们用“同气相求”的方法,首先使自己的心身之内具有道德的品格,与天宇的德一能量具有相同或者接近的频率性,就能与其发生自然的、和谐的“同频共振”,从而将道光德能接收到自己的心身之中。我们自身的德性修养具备品格之时,道即会自然地用德的五德能量慈爱地滋(食)养我们的心身。
  总之,当我们能够超越“道德只是伦理性”的狭隘认知以后,当我们能充分认识到道德的能量性和品格性的基本内涵以后,而且主动地用修养身心的方式在生活中、工作中修养道德的品格,用五德的标准全面规范心身言行,立八荣远八耻。那么,就必然能够更多地获得德性能量来滋养我们的精神系统。精神系统的营养充沛,则精神健康,神健则体康。我们就能够踏上一条心身真正健康的人生之路。 

稿件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蔡薇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