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清热药(一) 概念: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治疗里热证的方剂统称清热剂。属于“八法”中的“清法”。 适应范围:一般是在表证已解,热已人里,或里热已盛尚末结实的情况下使用。若邪热在表,应当解表;里热已成腑实,则宣攻下;表邪未解,热已入里,又宜表里双解。 分类:分为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气血两清、清热解毒、清脏热、清虚热六类。 注意事项 (1).要辨别里热所在部位。若热在气而治血,则必将引邪深入;若热在血而治气,则无济于事,此即叶天士所谓“前后不循缓急之法,虑其动手便错”之理。 (2).辨别热证真假,勿为假象迷惑,若为真寒假热,不可误用寒凉。 (3).应辨别热证的虚实,要注意屡用清热泻火之剂而热仍不退者,即如王冰所说“寒之不寒无水也”。此时当改用甘寒滋阴壮水之法,使阴复则其热自退。 (4).权衡轻重,量证投药。热盛而药量太轻,无异于杯水车薪;热微而用量太重,势必热去生;对于平素阳气不足,脾胃虚弱,外感之邪虽已入里化热,亦应慎用,必要时配伍醒脾和胃之品,以免伤阳碍胃。 (5). 对于热邪炽盛,服清热剂入口即吐者,可于清热剂中少佐温热药,或采用凉药热服法即反 5.方剂对比分析与鉴别应用——清气分热类 竹叶石膏汤由白虎汤化裁而来。白虎汤证为热盛而正不虚,竹叶石膏汤为热势已衰,余热未尽而齐津两伤。热既衰且胃气不和,故去苦寒质润的知母,加人参、麦冬益气生津,竹叶除烦,半夏和胃。其中半夏岁温,但配入清热生津药中则温燥之性去而降逆之用存,且有助于输转津液,使参、麦补而不滞,此善用半夏者也。 6.具体方剂——清气分热类 白虎汤 【方歌】白虎膏知粳米甘,清热生津止烦渴, 气分热盛四大证,益气生津人参添。 【组成】石膏、知母、炙甘草、粳米。 【用法】煮,米熟汤成。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方义】 (1)本方原为治阳明经证的主方,后世温病学家又以此为治气分热盛的代表方剂 (2)君药生石膏,辛甘大寒,人肺胃二经,功善清解,透热出表,以除阳明气分之热,并能止渴除烦。 (3)臣药知母,苦寒质润,一以助石膏清肺胃之热,一以滋阴润燥救已伤之阴津。石膏与知母相须为用,可增强清热生津之功。 (4)佐以粳米、炙甘草益胃生津,亦可防止大寒伤中之弊。炙甘草兼以调和诸药为使。 (5)四药相配,共奏清热生津,止渴除烦之功,使其热清津复诸症自解。 【加减应用】 若气血两燔,引动肝风,见神昏谵语、抽搐者,加羚羊角、水牛角以凉肝息风;若兼阳明腑实,见神昏谵语、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者,加大黄、芒硝以泻热攻积;消渴病而见烦引饮,属胃热者,可加天花粉、芦根、麦门冬等以增强清热生津之力。 【注意事项】 表证未解的无汗发热口不渴者,脉见浮细或沉者,血虚发热脉洪不胜重按者,真寒假热的阴盛格阳证等均不可误用。 【附方】 (1)白虎加人参汤 知母、石膏、甘草、粳米、人参。功用:清热,益气,生津。主治分热盛,气阴两伤证。 (2)白虎加桂枝汤 知母、炙甘草、石膏、粳米、桂枝。功用:清热,通络,和营卫。主温疟。 (3)白虎加苍术汤 知母、炙甘草、石膏、苍术、粳米。功用:清热祛湿。主治:湿温病。 竹叶石膏汤 【方歌】竹叶石膏参麦冬,半夏粳米甘草从, 清补气津又和胃,余热耗伤气津用。 【组成】竹叶、石膏、半夏、麦门冬、人参、炙甘草、粳米。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 【方义】 (1)竹叶配石膏,清透气分余热,除烦止渴为津。 (2)人参配麦冬,补气养阴生津为臣。 (3)半夏降逆和胃以止呕逆为佐,其性虽温,但与清热生津之品相伍,则温燥之性去而降逆之用存,且有助于输转津液,使人参、麦冬补而不滞。甘草、粳米和牌养胃以为使。 (4)全方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祛邪扶正兼顾,清而不寒,补而不滞,为本方的配伍特点。本方实为一首清补两顾之剂,使热清烦除、气津得复,诸症自愈,正如《医宗金鉴》说:“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 【加减应用】 若胃阴不足,胃火上逆,口舌糜烂,舌红而干,可加石斛、天花粉等以清热养阴生津;胃火炽盛,消谷善饥,舌红脉数者,可加知母、天花粉以增强清热生津之效;气分热犹盛,可加知母、黄连,增强清热之力。 【注意事项】 本方清凉质润,如内有痰湿,或阳虚发热,均应忌用。 栀子豉汤 【方歌】山栀香豉治为何,烦恼难眠胸窒宜, 十四枚栀四合玻,先栀后豉法煎奇。 【组成】栀子、香豉。 【功用】清热除烦。 【主治】发汗吐下后,余热郁于胸膈,身热懊侬,虚烦不得眠,胸脘痞闷,按之软而不痛,或中结痛,嘈杂似饥,但不欲食,舌质红,苔微黄,脉数。也可用于治疗小儿痘症疹烦躁,虚烦心悸。 【配伍特点】 栀子味苦性寒,香豉体轻气寒,两者配伍,升散调中,降中有宣,共奏清热除烦之功。 真枪实练 1.下列各证不可误投白虎汤的是(1997-149) A.身热脉浮弦而细者 B.身热而脉沉者 C.身热脉洪不任重按者 D.身热无汗口不渴者 2.白虎汤中配伍炙甘草的用意是(1999-148) A.扶正 B.护中 C.缓峻 D.补虚 3.从方证病机演变的角度分析,下列选项中,关联性最大的一组方剂是(2011-49) A.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生脉散 B.四逆散-当归四逆汤-四逆汤-回阳救急汤 C.导赤散-泻白散-龙胆泻肝汤-清胃散 D.桂枝汤-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牡蛎散 4.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体倦口干,舌红少苔,脉象虚数者,治宜选用(1991-36) A.导赤散 B.白虎加人参汤 C.生脉散 D.竹叶石膏汤 E.王氏清暑益气汤 5.组成药物中含半夏的方剂是(1996-147.2003-133) A.竹叶石膏汤 B.温经汤 C.麦门冬汤 D.完带汤 6.热病过程中,气阴两伤,胃失和降,汗出而身热不退者,治宜选用(2001-50) A.清暑益气汤 B.炙甘草汤 C.白虎加人参汤 D.生脉散 E.竹叶石膏汤 7. 组成药物中含有半夏、麦冬的方剂有(2014-153) A.竹叶石膏汤 B.温经汤 C.麦门冬汤 D.百合固金汤 答案与解析 1.ABCD。使用本方应该注意:一是表证未解的无汗发热,口不渴;二是脉见浮细或沉者;三是血虚发热,脉洪不胜重按;四是真寒假热的阴盛格阳证等均不可误投。 2.BC。炙甘草益胃生津,亦可防止大寒伤中之弊,兼以调和诸药。 3.A。白虎汤主治气分热盛;白虎加人参汤主治气分热盛,气阴两伤;竹叶石膏汤主治余热未清,气津两伤;生脉散主治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也治久咳伤肺,气阴两虚。从方证病机演变的角度分析,四方关联性最大。 4.D。竹叶石膏汤、生脉散和王氏清暑益气汤皆可请暑热,治疗气阴两伤证,见气少汗多,咽干口渴,脉虚数。但是竹叶石膏汤可治胃失和降引起的气逆欲呕症状,生脉散、清暑益气汤皆没有此作用。 5.ABC。竹叶石膏汤组成:竹叶、石膏、半夏、麦门冬、人参、炙甘草、粳米。温经汤组成:吴茱萸、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冬。麦门冬汤组成:麦门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 6.E。竹叶石膏汤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功用为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7.ABC。此题考查含有半夏、麦冬的方剂。 编辑:青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