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枚私铸钱 一段混乱的货币史

 国民一员 2018-12-25

数年前,笔者从福州市花鸟市场地摊上觅得一枚奇特的“光绪通宝”圆形方孔钱。此钱为铅质,直径22.50毫米,穿径4毫米,厚1.8毫米,重4.95克。面文“光绪通宝”四字对读,背面穿左右分别为满文“宝福”二字。文字朴拙,铸造粗糙,穿口呈不规则的圆形。通体灰黑色,间有土锈(如图)。此钱现已捐赠给正在筹建中的福建省钱币陈列馆。“光绪通宝”为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在位期间(1875—1908)铸造的年号钱。赏玩自己及泉友的藏品,并遍查有关清代钱币的图谱资料,所见“光绪通宝”皆为铜钱,有红铜、黄铜、白铜质地者,惟独不见有铅质钱。

光绪铅钱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光绪通宝”铅钱是一个新的发现。从此钱面背文字书写草率随意、铸造粗劣等特征分析,笔者判断这枚钱是清朝光绪年间福建省(有可能就是福州地区)民间私铸的钱币。它的发现,见证了晚清时期民间钱币私铸盛行、市面货币流通混乱的历史。

    私铸钱币一直是我国封建社会货币发行方面难以根治的“顽症”。清代继续发行使用圆形方孔的铜钱。为防止私铸,清政府规定钱币收归官府统一铸造,私铸要以重罪论处,并制定了严格、详细的奖惩条例,对私铸货币行为的处罚极其严苛。如顺治十四年(1657年)规定:“凡奸民私铸,为首及匠人拟斩监候,为从及知情买使者拟绞监候。总甲十家长知情不举者照为首例,不知者仗一百,徒三年。告捕者给赏银五十两,其卖钱之经纪铺户,有兴贩掺和私钱者仗一百,流徙尚阳堡。” 顺治十八年(1661年)惩罚继续加重为:“为首及匠人斩决,家产入官,为从及知情买使者绞决。总甲十家长知情照为首例,不知者枷一月,仍拟仗徒。兴贩掺和者枷一月,仍拟仗徒。”此后,康熙、雍正、乾隆等朝都根据私铸的变化情况,多次对私铸犯罪的刑律进行修改,刑责范围日益加宽,刑罚不断加重。但实际上私铸、盗铸货币的犯罪行为从未禁绝。可以说清代私铸钱币的情况十分严重,清政府虽严刑峻法也没能解决这一问题。到清代中后期,民间私铸之风更为猖獗。主要原因在于当时铜价上涨,铸钱亏损,各地减少铸钱数量给予民间私铸以可乘之机,咸丰时期推行大钱又为私铸大开方便之门。乾隆后期起,因铜源渐趋匮乏,铜价日益上涨。咸丰年间又受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云南回变冲击,清政府主要铜料产地云南的铜矿产量剧减,铜价高昂,铸钱无利可图甚至亏本,各地许多铸钱局被迫停铸关闭。各地市面流通铜钱严重不足,出现了严重程度不一的“钱荒”。铜价上涨又引起奸邪之徒屯积私毁铜钱牟利,“铜矿久废,新钱可以停铸,而民间日用器皿断不能少。无处买铜,率行毁钱以改造之,每钱千质重七斤,制为铜器,加工资可易三百文一斤,是千钱而增至二千余。市侩逐利,罔忌王章,相习成风,销毁者不知几千万缗,而日愈不足矣”,(清代《皇朝政典类篡》钱币三)如此更加重了各地的“钱荒”。于是民间私铸、盗铸之事层出不穷。当时不仅民间盗铸,官府铸钱局也大铸减重钱,称为“局私”。私铸钱种类繁多,有所谓鹅眼、沙壳、鱼眼、水飘、毛钱等名目,皆薄而小,杂以土砂、铜、铅、锡而铸造,掺杂在官铸钱中行使,市面通货异常混乱。

    当时北京、陕西、山东、浙江、贵州、云南、福建、广西、湖南、四川、湖北等地都发现了私铸钱币案件,而福建是当时盗铸、私铸钱币的“重灾区”之一。自咸丰年间福建宝福局铸咸丰大钱、铁钱后,因铜贵钱贱铸钱无利可图,福建宝福局停铸二十余年。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后,鉴于福建各地流通制钱不足,“钱荒”严重,闽浙总督杨昌浚等督抚大员才向清廷疏请闽省开炉铸钱。但官局铸钱时铸时停,官铸钱数量有限,解决“钱荒”问题收效甚微,市面私铸钱泛滥如故。当时私铸已是家常便饭,而且深入人们的生活。光绪年间天津出版的《直报》报道说:“探闻日前厦门接奉闽督筠帅来文告示一道,即悬挂,文曰:‘照得福省制钱极少,市面不敷周转,惟近闻有等不肖之徒,私行设炉伪铸,串同钱店掺和使用,鱼目混珠,以伪乱真,致碍官铸大干例禁,闻之深堪痛恨,查例载私铸制为首者斩立决,为从者也绞监候,差何得贿容隐知风不报者发极远处充军,禁律何等森严,岂容尔等违法妄为,除饬差保甲严密查拿外,为此出示晓谕各色人等知悉,倘执迷不悟,一经觉察,定当照例重办治罪,其各凛遵照切切勿违。”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五月二十三日福州出版的《福报》刊登有一篇无名氏撰写的文章《续闽中钱法论》,也为我们描述了光绪年间福建地区民间钱币私铸盛行的景况。据该文记载,当时“私铸之人,(福州)尚干、七里等处为多。具铸法,用小炉一,铁模十数,鹅眼则不用模,而用夹住。止不过三数人,毁去制钱一文,可化为鹅眼七文;或化制钱一文,为私铸二文;其中掺入坏铅废铁,则二文可变五文。其始多窟宅于江边,继则移入黄山,寻为黄山绅士所驱,近不知又移何处。要之种类至繁,党羽至大。出示严禁,则彼目不识丁;出差访缉,则上下衙门隶役,均中饱之资,皆其徒党;官未动色,而彼已远扬。盖私铸之兴,官未知,而隶已知之。传闻私铸者之言,每处每月上下衙门例费,非七十余千不办。果尔,则官缉私铸不綦难乎。”官私勾结,沆瀣一气,私铸之风的泛滥成灾不难想见!新发现的“光绪通宝”铅钱就是这段历史的真实记录。本稿刊载于《钱币》报2012年5月下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