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园有“礼”| 英国学校送礼潜规则

 长沙7喜 2018-12-26

和学校里几个妈妈聚会,话题从孩子的学业、乐器,考学开始聊到了眼前的圣诞节学校送礼的许多困惑。 这个话题一展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妈妈们的讨论就刹不住闸了。


在中国我们自小听到的训话是:“礼多人不怪”,“礼尚往来”。 送礼, 是中国人、韩国人,日本人生活里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部分。 家里有孩子正在求学的,更要早早考虑到节日学校送礼问题。教育是中国传统家庭生活的中心,老师是影响孩子们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尤其是那些小小海外学生,平日家长照顾不到,心里都有几分忐忑不安。一到节日便早早地忙活起來,有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家长好像不送点礼物表表诚意,老师就会亏待我们的孩子。


在英国这样一个表面平静的“深水国”里中国家长到底该何时送礼,怎么送礼才能做到心安理得,送什么算是分寸得体不会冒犯校规?


记得2014年在飞机上曾读到颇受英国中上产家庭喜欢的月刊《Tatler》(中文版叫《尚流》),里边有一篇名为《教室里的腐败》的文章,读后“大开眼界”。 文章讲述伦敦周边的私校里近年的送礼现象:小到100镑的礼物劵,大到奢侈品牌手提袋、苹果电器用品 、免费使用度假别墅和免费享用家里的私人飞机。超出寻常的节日谢意和荒诞的阔绰令一向内敛、传统,拘谨的英式教育和中规中矩的英国家长们感到压力和不舒服,他们纷纷投诉这风气扭曲了“昂贵付费”“一视同仁”的私校初衷,文章矛头更是直指来自中国、俄罗斯和中东的的海外家长,并抱怨风气越来越汹涌。




这六月期刊文章一发表便引起了英国媒体的轩然大波和跟进报道。《每日电讯》的专栏记者David Barrett和《每日邮报》学校专栏作者Sarah Harris再次跟踪报道了许多学校家长对送豪礼的家长的不满,同时提到一些曾收到过度奢侈礼物的老师也吐槽他们倍感尴尬,礼物通常不是转送他人便是放到eBay匿名出手。《Tatler》这两年来除了按时出版它大受欢迎的《私立学校排名榜》,更大力倡议上榜私校严格遵守英国2011年7月出台的学校《反受贿条款2010》,号召学校网站应公布出台各自的《礼品守则》,倡导家长和学校相互督促监督礼品赠送,设置封顶线。


这类《礼品守则》并不是英国独有,在美国许多州对教师收礼规范也是把控很严格的。比如阿拉巴马州最初在2011年曾通过法规禁止学生给教师送礼,但是通过了一项修正案之后,允许给老师的礼物最多金额不超过25美元。马萨诸塞州的《道德法规》限制每个家庭每年给老师送礼的上限是50美元。华盛顿特区的几个学区规定每个家庭每年给老师送礼不得超过100美元。在澳洲,加拿大, 许多私立学校也有相关的限制和条款。


我查了查英国几个大名鼎鼎的公学网站, 其中温彻斯特(Winchester College),哈罗(Harrow),查特豪斯(Charterhouse) 《礼品手则》规定,均“不可接受家长和学生的任何圣诞礼物和学年的礼物。如有, 必须在学校登记注册,校长任何时间都有权过问此类了解情况。任何不得当的奢华礼物必须坚决拒绝。” 


其他私校如诺丁山(Notting Hill Prep)学校礼品上线是40英镑,Stowe上线是50英镑,德威(Dulwich College)校长明文规定不可收超于50英镑的礼物,并强调“在我们纯正的文化中, 应时刻警觉接受奢侈礼品带来的危害性”。 一个威斯敏斯(Westminster)的家长告诉我, 她根本就没有机会去学校给老师送礼物, 学校平日一层一层把孩子们保护在学校里面, 家长去学校一次必须提早约好,主动送礼感觉非常不靠谱。




其实送礼本身真是让我苦恼了一阵子的问题,我一向是主张送礼的, 但尺度如何心里总是摇摆不定,没有把握。当孩子在公立学校时我苦恼过,但清晰简单许多。孩子转进私立学校,我更苦恼混乱,因为正在我最彷徨的时候,我看到有家长拎着爱马仕的袋子在学校老师的生日派对上出现(对,是个亚洲妈妈!)。 那次我就怯生生地送了一条John Lewis里买的领带给老师,当时我感觉非常尴尬,恨不得去面壁,误以为学校的标准都应该是“爱玛仕”。同时让我更加苦恼的是,我和我的英国老公两个人在送礼上有着根深蒂固的不同看法,经常会为此争吵。我先生多年来他的原则是只在圣诞节,年度学期结束时允许我去给孩子们老师送礼,而且不许是太贵重的的礼物,更不能直接送钱(大忌讳)。他的理由是:我不想给老师和自己增添不必要的麻烦,因为那样会有行贿之嫌,会让老师特别尴尬。他告诉我,在英国谁家有钱通常会堂堂正正地向学校捐助一笔大数额(而不是直接送给某个人),学校也会广而告之;没钱, 就多去赞助几个学校的小型咖啡聚会、义跑项目吧,春节给孩子们上上中国文化课,英国人太热衷这类义务活动了,花钱不多却人品大收获。


我曾请教过儿子学校里今年九月刚考入伊顿公学并获得伊顿公学最高荣誉“国王奖学金”和“音乐”双份奖学金的小林妈妈,问她这几年给校长老师送过什么礼物,没想到她理直气壮说:从来没有送过。听了她的回答, 我顿时如释重负,茅塞顿开, 原来有底气有出息的家长从未被送礼苦恼过,小林妈妈太励志了!


在这个我纠结多日的问题上 ,翻阅了一些资料,也和许多中外家长聊了聊,总结些送礼心得和国人家长一同切磋吧:




什么时候送礼


通常是圣诞节或学年结束时,其他不必节外生枝。


如果有老师请你去参加他的生日派对或孩子洗礼等活动,一定要尽量避免 - 因为该老师多有纳财之嫌,属于非正常老师操行,礼应婉言相拒。


给哪些老师送礼


送礼最重要是要发自內心,无需炫富抢眼球(私校里比国人有钱的人多了去了,可是却低调许多)。


如果你特别尊重校长,感激他平日为大家和孩子们做的许多事务,那就应该送。十几个老师里你觉得有几个老对你的孩子特别关爱有加, 孩子一提起老师就非常轻松开心,那这个老师就应该送(哪怕她只是个普通校工)。 没有必要每个老师都去送,送礼不是开慈善商店。你的送礼名单应该用心来度量,无需面面俱到。


什么地点送礼


礼物可以带到学校里,不要体积大,要送的得体合适,心意最重要。


上课前或下课后,家长应该和孩子一道大大方方地送礼,大可不必躲躲闪闪。只要是真诚地对老师表示感谢,大方的仪态会让接受礼物的老师也很自在坦宕,也不会让老师感到压力。即使其他家长看到也无需避嫌, 逢年过节,人之常情。


送些什么


1. 最轻松,最温馨的礼物可以是你和孩子们手工制作贺卡,有意义的小玩意儿等。有孩子自己参与设计的礼物给老师是最独特有意义的, 老师通常还会给予孩子鼓励和回谢。


2. 个人送礼可以挑选些小礼物,比如巧克力、手机配件、小电器, 或商店礼券。我曾问过当老师的姐夫通常他会收到些什么礼物,他说杯子、镜框,巧克力最多。总之,英国学校大多数的老师通常心态比较平和(私校也很平和),在这方面没有特别要求,也不敢过分要求。我们每个中国家长都应该警惕不要把中国这些年来攀比送礼的学校恶习带到英国的校园里,令大多数人厌恶。


3. 在许多小学里比较流行“集体送礼”:通常由一个班级家长代表发出邮件号召大家节日共同捐钱挑选的一份礼物或礼品劵, 多数情况费用在10-20英镑(价格同孩子生日派对礼物价)。 特殊情况如校长离职等分摊费用可能会上浮一些。


4. 许多家长喜欢送, 这是一个好礼物,男女老师都适用。红酒、香槟,餐前餐后甜酒都不贵(6镑-30)而且有许多场合可以容易消化掉。


如果给校长大人送酒你就要谨慎三思了。校长每到圣诞节就收到各种红酒,少则几十瓶多则几百瓶, 他家有酒窖估计也放不下也不容易消化掉这个量。倒不如买些与酒有关的礼物比如一套开酒工具,一个别致的有特色的红酒瓶塞,甚至是品酒的图书,DVD都是不错的选择。


5. 艺术性高的年度日记本,挂历。每年伦敦各大博物馆都有自己特色的挂历,日记本,可以网上购买后亲自送上,也可以直接寄到老师的学校里。还可以挑一个老师喜欢的歌手的老CD或新上市的新歌集。


6. 鲜花/盆栽: 英国人大都爱花爱草,年纪越大越热衷于园艺,特別喜欢照顾这些可以随处置放常绿的盆栽植物,然后配上自己手写的卡片就更温馨合适了。


7. 英国女人们独爱蜡烛,家里浴室用,厨房用,厕所也会用。挑选淡雅气味的香薰蜡烛,女性教师老少皆宜。尽量购买有容器的蜡烛,方便体面。味道挑清淡些的,年纪大一些的会喜欢传统的薰衣草味道;你或者可以选择配套的洗手润手套瓶,这类设计越来越精致,15 - 20镑可以买到非常有设计感的套裝盒子。有个妈妈曾给校长送过一套精美的圣诞限量版的洗手套瓶,花钱不多40来镑,校长特别开心,专门写卡致谢。


8. 包装:礼物不一定大,不过包装要讲究精美。礼物可以用有节日气氛的彩纸包裝整齐,或放在礼品袋里面,搭配上超薄的柔软彩色的礼品纸。你还可以在薄薄的礼品纸上轻轻的撒上自己喜欢的香水,然后用丝带小心捆扎,送上一份你节日特别的心意。


总之,一般学校里送礼价钱不宜太昂贵,10-40镑因人而异,心思最为重要。特殊送礼,通过校长以捐款形式最有效。


哪些东西不要送


1. 中国的茶叶

中国人总是认为我们的茶叶博大精深,包治百病, 畅通四海。其实许多英国人依然很保守根本不会碰你送的茶叶盒。你送茶前要先了解这位老师喝不喝茶,有很多英国人一辈子都不喝茶(就算喝袋装的红茶也不一定懂得如何喝松散的绿茶,那满嘴里的粘连的茶叶片让他们无所适从,还可能骂娘哈)。 我曾经给我的一个英国女同事千里迢迢带回绿茶,她大呼对不起,因为她一辈子只喝咖啡,连英国红茶都不碰。


2. 太具民族风格的礼物

每个人对艺术的鉴赏力差异极大,尽量不要买那些独具浓厚民族特色的艺术品。英国老师们不一定看的懂,大多数不通晓如何欣赏,有时他们会觉得是“鸡肋”: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我先生曾到中国内蒙古做投资项目研究,对方送他一个用上好棕色粗牛皮纸手工绘画的“昭君出塞”壁挂,他回家挠头皱眉好几个月,我们置放许久不知如何处理,最终送到慈善商店了。


最后我想用Kate Reardon,这位生在纽约长在英国的颇受媒体尊重的《Tatler》资深女编辑的话作为英国校送礼篇的总结:“最具有魅力的礼物是留给老师一张卡片或礼物,要么是你亲手制作的,要么就是曾经陪伴我们长大的那些礼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