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朝一位神秘山水画家,他的画除了仙还是仙~

 怡心斋YXZ 2020-03-13

元朝有一位神秘的山水画家,他是江西龙虎山的道士。

他的生平介绍不多,和黄公望是好友。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局部

方从义 高高亭图

他的《高高亭图》大概在倪云林、黄公望这些特例独行的画家之外,创造了一幅奇奇怪怪的经典

方从义 高高亭图局部

一位道长高高的亭子建在山巅斜坡上,有一个道人顺着山坡往上爬,就为了看山间的云。

方从义 高高亭图 局部

没有太多的笔墨,这纯真和空寂却那么戳心。

这位方道士画的山水画大多如此,别人画山水几千几万笔,他就是几个墨团几根线戳中小世界,却画出无穷大

方从义 高高亭图 题识

方从义(约1302-1393),元末著名道士画家,江西贵溪人。字无隅,号方壶、又号上清羽士、不芒道人、金门羽客、鬼谷山人。早年入道,师从永嘉人金月岩修道家之学,为龙虎山上清宫正一派道士,金月岩去世后,他离开龙虎山游历全国各地,往来于大江南北,至正三年(1343)曾至大都(今北京),结交了不少文人、画家和达官贵人,名臣危素称他为"方外之交"画家张彦辅曾为之绘《圣井山图》相赠,在当时很有名气,由于不喜谈论时事,独好画,不久即思南归,但这次北游使他大开眼界,对他的画有很大促进

融合南北、师法自然是方从义山水作品当中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

方从义 武夷放棹局部

方从义 武夷放棹局部

方从义 武夷放棹局部

方从义 武夷放棹局部

此图画武夷山景。武夷山在今福建省崇安县西南,绵亘百余里,有36峰、37岩,水流其间,分为九曲,为我国南方风景名胜之地。古代,道家将它称为第十六洞天,是道教活动较为集中的地区。此图是方从义为同道周敬堇而作。画面右侧一峰高耸,峰下水中一叶小舟徐徐划行,岸上怪石嶙峋,林木丛生其间。笔墨浓润,酣畅淋漓,山体用纵向长线条皴染,以增其峭砺高耸之感。布局奇特,笔法多变,融古法为己用,表现出独具特色的艺术格调。 本幅右上隶书题名:“武夷放棹”。左侧自识:“敬堇签宪周公,近采兰武夷,放棹九曲,相别一年,令人翘企。因仿巨然笔意图此,奉寄仲宣布,幸达之。至正己亥冬,方壶寓乌石山识。”钤“方壶清隐”印。“至正己亥”为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此图应为方氏晚年作品。“乌石山”即闽山,在福建闽侯县境内。 本幅钤“卞令之鉴定”、“石渠宝笈”、“陈仁涛”、“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心赏”、“金匮宝藏陈氏仁涛”、“乾隆鉴赏”、“谭”“敬”(方连珠)、“徐安”、“古黔陈少石考藏名迹”、“安氏仪周书画之章”、“式古堂书画”等鉴藏印15方。 著录于《大观录》卷十九、《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二十三、《宝迂阁书画录》卷一。

方从义 溪桥幽兴

方从义 溪桥幽兴 局部

此图绘山水一区,高山云锁,溪水自山间流淌,草桥横架,一人策杖前行,远山隐现,茅舍隐于林木之中,意境清谧静逸。笔墨酣畅,多用染法,用笔多横向。树木点染之笔疏率,以墨之浓淡分远近。图中景物都集中于画面下部,上部则非常空旷,使画面显得深邃幽远。 本幅右侧行书题”溪桥幽兴“四字,下钤一印,不辨。右下角山石间有作者墨书“方从义”款。画面左侧方从义自题:“方壶临高公双笔,己未春寄云生文雅靖室。”左钤“金门羽客”、“画中神品”印。“己未”为元延祐六年(1319年),据此推测此图应为方从义早期作品。 本幅左上有霞洲居一道人题诗一首:“我识方壶老,今经四十年。胸中混原气,下起云烟迸。迸启乾坤秘,名闻湘海传。有怀人已化,遗墨尚依然。霞洲居一道人。”下钤“笔底江山”、“东山草堂”印。首钤“松石轩”印。上诗堂有明沈周、文徵明题二则,分钤“停云馆”、“沈氏启南”印。 未见著录。

方从义 溪桥幽兴 霞洲居一道人题识

方从义 溪桥幽兴 诗堂沈周题识

方从义 溪桥幽兴 诗堂文徵明题识(还称文壁)

方从义传世作品不多。

人以礼求之,始为出其一二。尝言:“太行、居庸天下之岩险,其雄杰奇丽,皆古之名画,余所顾见者今皆见之,而有以慊吾志,充吾操,吾非若世俗者区区而至也。”盖学仙之颖然者,由无形而有形,虽有形终归无形。画能如是,其至矣乎?

方从义 白云深处局部

元人五家合卷之一 方从义画

方从义 云山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